降心 [jiàng xīn]
1. 平抑心气。
降心 引证解释
⒈ 平抑心气。
引《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
《魏书·刑罚志》:“而长吏咸降心以待之,苟免而不耻,贪暴犹自若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太宗 时与 明 议和, 庄烈帝 欲我去大号,不称帝称汗。后知 太宗 降心从之。”
降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自安释义:⒈自安其心;自以为安定。《荀子·王霸》:“故人主天下之利埶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将道也。”《汉书·张禹传》:“禹 与 凤 并领尚书,内不自安,数病,上书乞骸骨,欲退避 凤。”唐 陈鸿《长恨歌传》:“太上皇亦不久人间,幸惟自安,无自苦耳。”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自古夷狄盗贼之祸,所以蔓延滋大,日深一日,其终或至於亡国者,皆将帅之臣玩寇以自安,养寇以自固,誉寇以自重也。”⒉自己甘心情愿。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若辈亦自等庸奴,自安愚拙,无一聪明秀颖之士肯降心而相从者。”⒊自谋安乐。《国语
- 2.
表表释义:卓异,特出。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子之自著,表表愈伟。”《明史·李三才传》:“若 顾宪成 、 邹元标 、 赵南星 、 刘宗周 ,皆表表为时名臣。” 姚华 《论文后编》:“两 宋 及 元 ,皆循 唐 风:肆者亦低首於 韩 、 柳 ,谨者率降心於 王 、 杨 ; 子京 或似 长卿 , 永叔 乃法 子长 。其表表者,如是而已。”
- 3.
让齿释义:对年长者谦让。齿,年龄。晋 潘尼《释奠颂》:“遵道让齿,降心下问。”清 顾炎武《过李子德》诗:“及门初拜母,让齿忝为兄。”清 唐孙华《送同年范国雯出守延平》诗:“让齿肩随赖有君,少俊风流羡裠屐。”
- 4.
诎节释义:屈己下人,降心相从。
- 5.
辅立释义:谓辅佐储君即位。 《北史·燕凤传》:“凤 以 道武 幼弱,固请於 苻坚 曰:‘代主 初崩,臣子亡叛,遗孙冲幼,莫相辅立。’”《新五代史·吴世家·杨隆演》:“公虽自立,未知此辈能降心以事公否?不若辅立幼主,渐以岁时,待其归心,然后可也。”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绍熙 五年,赵承相 汝愚 起 晦菴 侍经筵,会 忠定 有辅立之议,使 韩侂胄 通意东朝,遂居中用事。”
- 6.
降心释义:平抑心气。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魏书·刑罚志》:“而长吏咸降心以待之,苟免而不耻,贪暴犹自若也。”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太宗 时与 明 议和,庄烈帝 欲我去大号,不称帝称汗。后知 太宗 降心从之。”
- 7.
降心相从释义:委曲自己的心意去服从别人的意愿。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今天诱其衷,使皆降心以相从也。”
- 8.
降志释义:犹降心。
- 9.
降意释义:⒈倾心;留意。《后汉书·贾逵传》:“肃宗 立,降意儒术,特好《古文尚书》、《左氏传》。”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自 元 暨 成,降意图籍,美‘玉屑’之谭,清 金马 之路。”《南史·袁湛传》:“殿下当降意《簫》《韶》,奈何听亡国之响。”⒉降心相从,屈意。《南齐书·王晏传》:“晏 位任亲重,朝夕进见,言论朝事,自 豫章王 嶷、尚书令 王俭 皆降意以接之,而 晏 每以疎漏被上呵责,连称疾久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一·师弟相得》:“先人少于 焦 十四年,而早登第,然每兄事之,焦 亦不少降意,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