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 [tà gē]
1. 传统的群众歌舞形式。古代很多民族都有。共同的特征是集体性,参加者围成圆圈或排列成行,互相牵手或搭肩,上身动作不多,主要是脚下的舞步变化,边歌边舞。
英[Ta-ge, singing and dancing at once;]
踏歌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蹋歌”。
⒉ 拉手而歌,以脚踏地为节拍。参见“踏地”。
引唐 储光羲 《蔷薇篇》:“连袂蹋歌从此去,风吹香去逐人归。”
《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圣历元年》:“尚书位任非轻,乃为虏蹋歌。”
胡三省 注:“蹋歌者,连手而歌,蹋地以为节。”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记得昨宵踏歌处,有人连臂唱刀鐶。”
邓拓 《忆多姿·赶集》词:“最是春风吹舞衣,踏歌如梦飞。”
⒊ 指行吟;边走边歌。
引唐 李白 《赠汪伦》诗:“李白 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国语词典
踏歌 [tà gē]
⒈ 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奏。原为汉、唐时的风俗性歌舞,参与者连臂以脚踏地而歌。台湾高山族同胞尚存有此种歌舞形式。唐·李白〈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也作「蹋歌」。
踏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新词释义:⒈新作的诗词。唐 刘禹锡《踏歌词》之一:“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鷓鴣鸣。”宋 辛弃疾《丑奴儿》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清 吴伟业《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诗:“念家山破定风波,郎按新词妾唱歌。恨杀 南朝 阮司马,累儂夫壻病愁多。”鲁迅《赠人》诗之一:“唱尽新词欢不见,旱云如火扑晴江。”⒉新产生的词语。如:近些年产生的科技新词如激光、航天飞机、超导等已被人们普遍接受。⒊没有学过的词语。如:为了校正发音和多学些新词,她天天坚持听英语广播讲座。
- 2.
歌场释义:⒈类似歌墟的集会。明 董说《七国考·岳阳风土记》:“荆 湖 民俗,岁时会集或祷祠,多击鼓,合男女踏歌,谓之歌场。”⒉歌唱的场所。清 黄景仁《十四夜歌宴》诗:“歌场坐稳舞筵成,小部《霓裳》按奏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三引 清 宋树穀《出京留别》诗:“六年 燕 市聚游踪,酒席歌场处处同。”
- 3.
沧笙踏歌释义:沧海,笙箫,踏歌相伴。
- 4.
玉鹤释义:⒈玉雕的鹤。 《后汉书·楚王英传》:“英 后遂大交通方士,作金龟玉鹤,刻文字以为符瑞。”⒉指白鹤灯。清 孙枝蔚《元夕观灯有怀令弟季角》诗之二:“踏歌年少着春衣,但为红粧醉不归;何似诗人会行乐,金鰲玉鹤照珠璣。”
- 5.
蓝采和释义: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太平广记》卷二二引 南唐 沉汾《续神仙传》载:蓝采和 常着破蓝衫,一脚着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每行歌于城市乞索。常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后踏歌于 濠 梁 间酒楼,乘醉,有云鹤笙萧声,忽然轻举於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拍板,冉冉仙去。元 杂剧将他写成一个伶人,说他的真姓名叫 许坚。
- 6.
踏曲释义:犹踏歌。
- 7.
踏歌词释义:唐 代乐曲名。 相传为 唐 张说 所制。又称《缭踏歌》。
- 8.
踏謡释义:⒈犹踏歌。 ⒉弋阳﹑秦腔中男子扮演的小旦。
- 9.
踏谣释义:⒈犹踏歌。⒉弋阳、秦腔中男子扮演的小旦。
- 10.
踏踏歌释义:传说为八仙之一的 蓝采和 行乞于市所唱的歌。 南唐 沉汾《续仙传·踏踏歌》:“﹝ 蓝彩和 ﹞丐于市,歌曰《踏踏歌》。”元 无名氏《蓝采和》第二折:“师父教我唱的是青天歌,舞的是《踏踏歌》。”
- 11.
香閤释义:青年女子的住室。 唐 谢偃《踏歌词》之二:“逶迤度香閤,顾步出兰闺。”明 张景《飞丸记·芸窗望遇》:“我听説你离香閤,吓得我魄散分。”
- 12.
香阁释义:⒈青年妇女的内室。唐 李白《菩萨蛮》词:“泣归香阁恨,和泪淹红粉。”⒉宫廷或佛寺的台阁。唐 王勃《游梵宇三觉寺》诗:“香阁披青磴,琱臺控紫岑。”《元史·世祖纪七》:“乙酉,帝御香阁,命大乐署令 完颜椿 等肄文武乐。”⒊香閤:青年女子的住室。唐 谢偃《踏歌词》之二:“逶迤度香閤,顾步出兰闺。”明 张景《飞丸记·芸窗望遇》:“我听説你离香閤,吓得我魄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