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治朝 治朝的意思
zhìcháo

治朝

简体治朝
繁体
拼音zhì cháo
注音ㄓˋ ㄔㄠ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ì,(1) 管理,处理。【组词】:治理。治家。治丧。治标。治本。治国安邦。自治。统治(a.管理;b.分配)。(2) 整理。【组词】:治河。治水。(3) 惩办。【组词】:治罪。处(chǔ)治。(4) 医疗。【组词】:治病。治疗。医治。(5)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组词】:治蝗。治蚜虫。(6) 从事研究。【组词】:治学。治史。(7) 安定。【组词】:治世。治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治。(8)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组词】:府治。治所。(9) 姓。

cháo zhāo,(1) 早晨。【组词】: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2) 日,天。【组词】:今朝。明朝。(1) 向着,对着。【组词】: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2)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组词】:朝见。朝拜。朝圣。朝香。朝仪。(3)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组词】: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政。朝臣。朝议。朝房。(4)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组词】:朝代。唐朝。(5) 〔朝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6) 姓。

基本含义

指治理国家的事务,管理朝政。

治朝的意思

治朝 [zhì cháo]

1. 古代天子诸侯三朝之一。在路门外,司士掌之,为每日视朝之所。

3. 政治清明的朝代。

治朝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天子诸侯三朝之一。在路门外,司士掌之,为每日视朝之所。参见“三朝”。

《周礼·天官·大宰》:“王眡治朝,则赞听治。”
郑玄 注:“治朝,在路门外,羣臣治事之朝。”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周 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外朝,询大事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曰内朝,亦曰燕朝。”

⒉ 政治清明的朝代。

宋 陈师道 《题王平甫帖》诗:“可恨治朝无此老,却嫌晚进不同生。”
明 李梦阳 《空同子·治道》:“故治朝君子七、小人三,不害其治。”


治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内朝释义:⒈古代天子、诸侯处理政事和休息的场所。 对外朝而言。“内朝”有二:一在路门外,为天子、诸侯处理政事之处,亦谓之“治朝”;一在路门内之路寝,为天子、诸侯处理政事后休息之所,亦谓之“燕朝”。卿、大夫治其邑事之处也称“内朝”。⒉指中宫。皇后住处。⒊指中原朝廷。
    • 2.
      宰夫释义:⒈周 代天官冢宰的属官。 《周礼·天官·宰夫》:“宰夫之职掌治朝之灋,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羣吏之位,掌其禁令。”⒉古代掌管膳食的小吏;厨师。《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 不君……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晋 潘尼《钓赋》:“乃命宰夫,膾此潜鲤。”⒊指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唐 刘禹锡《因论·叹牛》:“是往也,当要售於宰夫。”
    • 3.
      朝典释义:⒈朝廷的礼仪制度。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华歆 遇子弟甚整,虽閒室之内,严若朝典。”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二》:“臣山野人,不识朝典,见陛下合称臣否?”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寿星》:“乡人耕凿自安,不諳朝典。”⒉指与朝廷礼仪制度有关之物。《前汉书平话》卷中:“张良 即日将靴笏襴袍官爵於 汉王 面前纳了,拜舞毕:‘上覆我王,老臣年纪高大,不能长治朝纲,故纳三般朝典,辞我王。’”⒊朝廷的法律。《南史·邓琬传》:“忠臣殉国,不谋其报,临难以干朝典,岂为下之节。”宋 苏轼《举刘景文状》:“如
    • 4.
      正朝释义:⒈君主受臣朝见的地方。⒉谓治朝,视朝。⒊正月一日。
治朝是什么意思 治朝读音 怎么读 治朝,拼音是zhì cháo,治朝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治朝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