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 [jīng huá]
1. 国都。
例誉满京华。
英[capital;]
京华 引证解释
⒈ 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引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一:“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遯栖。”
唐 张九龄 《上封事》:“京华之地,衣冠所聚。”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六街三市通车马,风流人物类京华。”
陈毅 《由北京到广州》诗:“朝辞京华雪满天,夕过 黄河 冰塞川。”
国语词典
京华 [jīng huá]
⒈ 国都所在,为文物、人才汇集的地区,故称为「京华」。
引《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一》:「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遯栖。」
清·陈维崧〈贺新郎·掷帽悲歌发〉词:「我在京华沦落久,恨吴盐只点离人发。」
近都门 都城 京都 京城 京师 首都
京华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首都释义: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我国首都是北京。
- 2.
京城释义:指国都。
- 3.
京都释义:日本城市。位于该国本州岛中西部。是日本故都和著名文化、游览和工业城市。以纺织品、艺术陶瓷品和其他手工艺品著名。
- 4.
京师释义:首都。
- 5.
都城释义:首都。
- 6.
都门释义:⒈京都城门。 《汉书·王莽传下》:“兵从 宣平城门 入,民间所谓 都门 也。”颜师古 注:“长安 城东出北头第一门。”唐 韩愈《丰陵行》诗:“羽卫煌煌一百里,晓出都门葬天子。”宋 柳永《雨霖铃》词:“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⒉都中里门。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元皇帝 时,廷尉 张闓 在小市居,私作都门,早闭晚开。羣小患之。”⒊借指京都。元 揭傒斯《送宋少府之官长洲》诗:“白髮 长洲 尉,都门万里船。”清 顾炎武《送王文学丽正归新安》诗:“两年相遇都门道,只有 王生 是故人。”清
京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丘壑释义:⒈山陵和溪谷。宋 王安石《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⒉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清 方文《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庐山 访丘壑。”⒊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宋 苏轼《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明 梁辰鱼《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⒋谓隐逸。南朝 宋 谢灵运《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金 王若虚《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
- 2.
五厄释义:指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即:秦始皇 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 末年,长安 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 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刘曜、石勒 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 师入 郢,梁 萧绎 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见《隋书·牛弘传》。宋 周密《齐东野语·书籍之厄》:“世间凡物未有聚而不散者,而书为甚。隋 牛弘 靖请开献书之路,极论废兴,述五厄之説,则书之厄也久矣。”
- 3.
五卫释义:⒈鼓舞士气的五种方法。《逸周书·大武》:“战有六厉、五卫、六庠、五虞……五卫:一、明仁怀恕,二、明智辅谋,三、明武摄勇,四、明材摄士,五、明艺摄官。”⒉指 元 右卫、左卫、中卫、前卫、后卫五军,掌宿卫扈从,兼屯田。《元史·百官志二》:“至元 十八年,以 蒙古 侍卫总管府依五卫之例,为指挥使司。”元 陈旅《次韵友人京华即事》之二:“五卫旌旗秋甸里,千官剑珮晓云端。”
- 4.
京华释义:首都:誉满京华。
- 5.
剪影释义:⒈照人脸或人体、物体的轮廓剪纸成形。 ⒉指剪影作品:人物剪影。⒊比喻对于事物轮廓的描写:京华剪影。
- 6.
割愁释义:唐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海畔尖山似剑鋩,秋来处处割愁肠。”谓处处触发愁绪。后以“割愁”谓消愁,排遣愁绪。
- 7.
华京释义:犹京华。京师。
- 8.
吴盐释义:⒈吴 地所产的盐。以洁白著称。为四方所食。唐肃宗 时,盐铁铸钱使 第五琦 于两 淮 所煮盐以洁白著名,后亦称两 淮 生产的盐为 吴 盐。唐 李白《梁园吟》:“玉盘杨梅为君设,吴 盐如花皎白雪。”宋 周邦彦《少年游·商调》词:“并 刀如水,吴 盐胜雪,纤手破新橙。”清 陈维崧《满江红·江村夏咏》词之一:“篱笋细醃红缕豉,吴 盐小下银丝鯽。”⒉喻白发。清 陈维崧《贺新郎·秋夜呈芝麓先生》词:“我在京华沦落久,恨 吴 盐只点愁人髮。”清 黄景仁《发颍州》诗:“预恐清镜里,两鬢堆 吴 盐。”
- 9.
宛洛释义:二古邑的并称。即今之 南阳 和 洛阳。常借指名都。汉 王逸《荔支赋》:“宛 洛 少年,邯郸 游士。”《文选·谢朓<和徐都曹>》:“宛 洛 佳遨游,春色满皇州。”张铣 注:“宛,南阳 也;洛,洛阳 也;皇州,帝都也。时都在 江 东,而言 宛 洛 者,举名都以言之也。”唐 王维《宿郑州》诗:“宛 洛 望不见,秋霖晦平陆。”明 陈子龙《平陵东》诗:“不逢时会岂失策,犹与 宛 洛 开先声。”清 陈梦雷《庚申上元同杨道声题汴梁旅店》诗:“喜遂京华约,初从 宛 洛 期。”
- 10.
尊华释义:指京城。尊,敬词;华,京华。
- 11.
市巷释义:街市里巷。 《晋书·姚兴载记下》:“市巷讽议,皆言陛下欲有废立之志。”清 吾庐孺《京华慷慨竹枝词·巡警》:“市巷通衢自指挥,提刀策马走如飞。”
- 12.
帝华释义:京华,京都。
- 13.
彫零释义:⒈凋残;零落。晋 葛洪《抱朴子·用刑》:“融风扇则枯瘁攄藻,白露凝则繁英彫零,是以品物阜焉。”宋 陆游《上元》诗:“京华旧侣彫零尽,短鬢成丝心未灰。”⒉亦作“彫苓”。衰败。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家业彫零,倦客京华……一年多半,身在天涯。”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夫 中国 之立于 亚洲 也,文明先进,四邻莫之与论,蹇视高步,因益为特别之发达;及今日虽彫苓,而犹与 西欧 对立,此其幸也。”
- 14.
故俦释义:旧伴侣;老朋友。 唐 徐彦伯《赠刘舍人古意》诗:“浩歌在兰渚,婉恋故儔心。”唐 白居易《想东游五十韵》:“珠玉传新什,鵷鸞念故儔。”清 龚自珍《同年冯文江将南归索诗赠行》诗:“北还京华寻故儔,访我别我城南头。”
- 15.
曳裾释义:⒈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晋 陶潜《劝农》诗:“矧伊众庶,曳裾拱手。”唐 王绩《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曳裾出门迎,握手登前除。”⒉“曳裾王门”之省称。唐 杜甫《又作此奉卫王》诗:“推轂几年惟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明 蔡羽《思田园》诗:“曳裾京华尘,徒自隳四支。”参见“曳裾王门”。
- 16.
枕中梦释义:唐 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 宿 邯郸 旅舍,遇道人授以枕,入梦,历数十年富贵荣华,子孙满堂。 及醒,依旧孑然一身。后因以“枕中梦”比喻富贵荣华皆虚幻之事,转眼成空。宋 陆游《阆中作》诗:“俱是 邯郸 枕中梦,坠鞭不用忆京华。”参见“黄粱梦”。
- 17.
林语堂释义:(1895—1976)中国现代文学家。原名和乐,福建龙溪(今龙海)人。1919年后去美国、德国留学。1923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教授,1932年起编辑《论语》《人间世》等刊物,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著有《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我的话》等。英文译著有《论语》《老子》等。
- 18.
泥酒释义:犹嗜酒。唐 韩偓《有忆》诗:“愁肠泥酒人千里,泪眼倚楼天四垂。”元 张翥《定风波》词:“婉晚年华,凄凉客况,泥酒浑成病。”清 秋瑾《重上京华申江题壁》诗:“懊恼襟怀偏泥酒,支离情绪怕闻鶯。”
- 19.
犯斗槎释义:⒈指游仙、升天所乘的仙舟。唐 宋之问《鲁忠王挽词》之三:“气有衝天剑,星无犯斗槎。”清 赵翼《夜坐》诗:“浪説支机石,谁乘犯斗槎?”⒉指远行所乘之舟。宋 苏舜钦《送家静及第后赴官清水》诗:“几年尘土客京华,一日春乘犯斗槎。”宋 范成大《道中》诗:“踪跡随风叶,程途犯斗槎。”参见“犯斗”。
- 20.
皇然释义:⒈堂皇正大貌;正经貌。清 龙启瑞《致曾涤笙侍郎书》:“当受牛羊之时,何不皇然自谢其不敏也。”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二一章:“二品加衔四品阶,皇然緑轿四人抬。”臧克家《京华练笔三十年》:“我写了……两篇短论,尖锐地表示了个人意见,锋利地讥讽那些毫无独立见解而庞然皇然的大块文章。”⒉惶恐貌。皇,通“惶”。清 魏源《<圣武记>叙》:“故昔帝王处蒙业久安之世,当涣汗大号之日,必虩然以军令飭天下之人心,皇然以军事军食延天下之人材。”茅盾《过年》:“他皇然四顾,似乎要找个地方逃避,又像是压根儿没有听明白那人说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