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一布 一布的意思

一布

简体一布
繁体
拼音yī bù
注音ㄧ ㄅ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ī,(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组词】:专一。一心一意。(3) 全;满。【组词】:一生。一地水。(4) 相同。【组词】:一样。颜色不一。(5) 另外的。【例句】:蟋蟀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组词】:算一算。试一试。(7) 乃;竞。【组词】:一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组词】:统一。整齐划一。(9) 或者。【组词】:一胜一负。(10) 初次。【组词】:一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bù,(1)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组词】:布匹。布帛。布衣。(2) 古代的一种钱币。(3) 宣告,对众陈述。【组词】:宣布。发布。布告。开诚布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4) 分散到各处。【组词】:散布。遍布。星罗棋布。(5) 流传,散播。【组词】:布道。布施。(6) 做出安排。【组词】:布置。布景。布局。(7) 姓。

基本含义

一布是指一块布料,比喻言辞直接、简单明了,没有修饰和掩饰。

一布的意思

一布 [yī bù]

1. 犹言满布,一片。

一布 引证解释

⒈ 犹言满布,一片。

宋 岳飞 《奏临颖捷状》:“马军一布向前,入阵与敌战鬭,敌众败走,追赶十五餘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白马将军手下,五百来人衣铁。一布地平原尽摆列。”


一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宛释义:宋 时小贩卖麦面时以袋为计量单位,一袋称一宛。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天晓诸人入市》:“其卖麦麵,每秤作一布袋,谓之一宛,或三五秤作一宛,用太平车或驴马驮之,从城外守门入城货卖。”
    • 2.
      币财释义:礼物,财货。《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鲁 人买之,百两一布,以道之不通,先入币财。”《史记·大宛列传》:“遣使 柏始昌、吕越人 等岁十餘辈,出此初郡抵 大夏,皆復闭 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 大夏 焉。”
    • 3.
      布袋和尚释义:五代 时僧人,世传为 弥勒菩萨 的应化身。《景德传灯录·明州布袋和尚》谓其自称 契此,时号 长汀子布袋师。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中:“昔 四明 有异僧,身矮而皤腹,负一布囊,中置百物,於稠人中时倾写於地曰:‘看,看!’人皆目为 布袋和尚,然莫能测。临终作偈曰:‘弥勒 真 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识世人,时人总不识。’於是隐囊而化。今世遂塑画其像为 弥勒菩萨 以事之。”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布袋和尚 者,在 奉化县 岳林寺,尝皤腹,以杖荷一布袋,凡供身之具尽贮袋中,随处偃卧;天将雨,即著溼草
    • 4.
      简素释义:⒈简约朴素。《宋书·裴松之传》:“松之 年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坟籍,立身简素。”《旧唐书·唐临传》:“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於待物。”明 宋濂《方愚庵墓版文》:“生平奉养简素,不服紈綺,御一布袍,数年载不易,日不再肉,不治官事輒却肉不食,所守廉甚。”夏衍《法西斯细菌》第一幕:“静子,二十一岁,温文静婉……简素的和服上罩着白色围裙。”⒉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简和绢帛。亦指书写用品。《南史·文学传论》:“畅自心灵,而宣之简素,轮扁 之言,未或能尽。”唐 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由是正声
    • 5.
      阿对泉释义:泉名。在今 河南省 灵宝县。汉 杨震 家僮 阿对 尝引此泉灌蔬,故名。唐 吴融《阌乡寓居·阿对泉》诗:“五陵 年少如相问,阿对泉 头一布衣。”自注:“阿对 是 杨伯起 家僮,尝引泉灌蔬。泉至今在。”

一布(yib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一布是什么意思 一布读音 怎么读 一布,拼音是yī bù,一布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一布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