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土 [jué tǔ]
1. 官爵和封地。
3. 指接受官爵和封地。
爵土 引证解释
⒈ 官爵和封地。
引《东观汉记·阴兴传》:“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土,令天下觖望。”
《新唐书·封常清传赞》:“常清 乃驱市人数万以婴贼锋,一战不胜,即夺爵土。”
元 丁复 《次韵噩无梦楩用堂吴中倡和佳什》:“刘郎 爵土方诸将, 严子 生涯老一裘。”
⒉ 指接受官爵和封地。
引《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夫未及爵土,而遭患逢祸。”
爵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国网释义:国家的法纪。 《三国志·魏志·曹洪传》“﹝ 洪 ﹞乃得免官削爵土”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老惛倍贪,触突国网,罪迫三千,不在赦宥,当就辜诛,弃诸市朝,犹蒙天恩,骨肉更生。”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国网天宪,寘诸掌握。未尝鞠人於轻刑,錮人於重议。”清 黄遵宪《逐客篇》:“助以国网宽,日长土风恶。”
- 2.
复国释义:⒈恢复邦国。《史记·乐毅列传》:“中山 復国,至 赵武灵王 时復灭 中山。”清 管同《楚昭王论》:“外无宗族託於强邻,内则以班处宫,诛屠已尽,虽有 包胥、钟建 诸臣,将谁辅以復国?”⒉谓被逐的诸侯归复君位。《左传·襄公十四年》:“卫侯其不得入矣。其言粪土也,亡而不变,何以復国?”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子推,晋 之人也。文公 有内难,去国之 狄,子推 随其行,割肉以续军粮。后 文公 復国,忽忘 子推。”⒊指失去爵土的王侯恢复其爵土。《后汉书·张纯传》:“高祖父 安世,宣帝 时为大司马卫将军,封
- 3.
定分释义:⒈确定名分。《荀子·非十二子》:“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后汉书·邓骘传》:“常母子兄弟,内相勑厉,冀以端慤畏慎,一心奉戴,上全天恩,下完性命。刻骨定分,有死无二。终不敢横受爵土,以增罪累。”郭沫若《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可见定分是这一派的重要主张,慎到 与 彭蒙 为一类是很有根据的。”⒉固定的名分。《新唐书·郁林王恪传》:“吾於 恪 岂不欲常见之?但令早有定分,使外作藩屏。”《四游记·铁拐大怒洞宾》:“天下有大数,岂得妄为!华夷有定分,何得相犯!”⒊宿命
- 4.
收付释义:⒈谓拘捕罪犯,交付案办。《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操(曹操)大怒,使人廉之,知妻诈疾,乃收付狱讯。”南朝 梁 任昉《奏弹曹景宗》:“请以见事免 景宗 所居官,下太常削爵土,收付廷尉法狱治罪。”《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有司奏削 彭城王 义康 爵,收付廷尉治罪。”⒉收入与支付。
- 5.
法狱释义:监狱。《南史·宋竟陵王诞传》:“上使有司奏 诞 罪恶,宜绝属籍,削爵土,收付法狱。
- 6.
爵土释义:⒈官爵和封地。《东观汉记·阴兴传》:“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土,令天下觖望。”《新唐书·封常清传赞》:“常清 乃驱市人数万以婴贼锋,一战不胜,即夺爵土。”元 丁复《次韵噩无梦楩用堂吴中倡和佳什》:“刘郎 爵土方诸将,严子 生涯老一裘。”⒉指接受官爵和封地。《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夫未及爵土,而遭患逢祸。”
- 7.
篡伪释义:犹篡夺。《后汉书·张纯传》:“遭值篡伪,多亡爵土。”
- 8.
篡僞释义:犹篡夺。《后汉书·张纯传》:“遭值篡伪,多亡爵土。”
- 9.
荣显释义:荣华显贵。汉 蔡邕《释诲》:“卑俯乎外戚之门,乞助乎近贵之誉,荣显未副,从而颠踣。”晋 葛洪《抱朴子·审举》:“姦伪荣显,则英杰潜逝。”明 王景《翊运录序》:“遂分爵土,终始荣显,殷 周 以来,一人而已。”《“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请各官长思之,使商界之罢市,而非出於自愿者,则以厅长之荣显,重以警察之威权,极迫胁劝诱之手段,何以毫无效力?”
- 10.
蓄聚释义:积聚。《国语·楚语下》:“吾见令尹,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宋书·张邵传》:“坐在 雍州 营私蓄聚,臧货二百四十五万,下廷尉,免官,削爵土。”宋 苏轼《乞罢税务岁终赏格状》:“显是借关市之法,以蓄聚私家之囊橐。”
- 11.
酬纳释义:⒈应酬接待。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⒉接纳;采纳。《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八年》:“邵 坐在 雍州 营私蓄聚,赃满二百四十五万,下廷尉,当死。左卫将军 谢述 上表,陈 邵 先朝旧勋,宜蒙优贷。帝手詔酬纳,免 邵 官,削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