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罗尼 [tuó luó ní]
1.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总持”。谓持善法而不散,伏恶法而不起的力用。今多指咒,即秘密语。
陀罗尼 引证解释
⒈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总持”。谓持善法而不散,伏恶法而不起的力用。今多指咒,即秘密语。
引五代 齐己 《赠念<法华经>僧》诗:“便堪诵入陀罗尼, 唐 音梵音相杂时。”
清 龚自珍 《正译第五》:“此言句者,不同相宗之艰言,不同性宗之辩言,不同小乘经之确言,不同陀罗尼之密言,不同伽陀之文言,最易剽窃,最易模儗。”
吕澂 《中国佛教源流略讲》附录《支谦》:“﹝ 支谦 ﹞又竭力减少音译到最低程度,以至有时连应存原音的陀罗尼也意译了。”
国语词典
陀罗尼 [tuó luó ní]
⒈ 一串帮助记忆的语言或声音。为梵语dhāraṇī的音译。义译为总持。一般认为它具有神秘的力量,使持诵者获得功德和对佛法不忘的作用。在汉、藏佛经中,陀罗尼皆采音译。其篇幅长短不一。
陀罗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经释义:⒈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经典。七经名目,历来说法不一。⒉道家七类经书。即《仁经》、《礼经》、《信经》、《义经》、《智经》、《德经》、《道经》。见《云笈七籤》卷九。⒊佛家净土宗的七种经典。即《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授经》、《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 2.
十道释义:⒈指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的十个方面。⒉十个行政区域。⒊十个行政区域。⒋即十善。不犯十恶。见《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六。
- 3.
千手千眼观音释义:佛教谓 观世音菩萨 神通广大,为化度众生而变现种种形相。“千手千眼”乃主要形相之一,以示无苦不见,无难不救。寺庙中多见之。语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发是愿已,应时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宋 曾慥《高斋漫录》:“张 公 天觉 ……再贬 峡州,中途至於僧寺,有千手眼大悲观音塑像,公题长韵於壁。”亦省作“千手观音”。
- 4.
大悲咒释义:佛教的观世音菩萨经咒之一。 即《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的简称。旧谓念咒可使死者在阴间消灾。
- 5.
总持释义:⒈佛教语。梵语陀罗尼的意译。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具备众德。亦指咒语。⒉总地掌握。
- 6.
施食释义:⒈施舍食物。唐 于鹄《温泉僧房》诗:“云里前朝寺,修行独几年。山村无施食,盥洗亦安禪。”唐 白居易《观游鱼》诗:“绕池閒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鉤。”⒉佛教仪式。阿难 在静室中修习禅定,焰口 鬼王告 阿难 说:“你三日以后命尽,生在饿鬼中,如要免苦,须於明日普施鬼神,以 摩竭陀国 所用之斛各施一斛饮食。”阿难 问佛,佛为其说此施食的方法。见《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教阿难陀缘由》。后遂用为转障消灾延年益寿而向饿鬼施食的一种仪式。俗名放焰口,又称瑜伽焰
- 7.
显密释义:⒈谓官位显赫而参与机密。《南史·谢晦传》:“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位任显密,福过灾生。”⒉指佛教显、密二教派。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译经三·唐京师满月》:“此务所司,先宗译主,即賫叶之三藏明练显密二教者充之。”清 龚自珍《诵得生净土陀罗尼记数簿书后》:“显密不二门,此陀罗尼即一切陀罗尼,诵之即是诵大小《弥陀》诸经,即是诵《法华经》,亦即是诵一切经,十方三世佛经。”
- 8.
梵咒释义:亦作“梵呪”。 指陀罗尼中的“咒陀罗尼”,义为总持。即佛菩萨从禅定所发之秘密言辞,有不测之神验。《法苑珠林》卷三七:“尚方中有一人废病数年,垂死。域 往视之……梵唄三偈讫,为梵呪可数千语。寻有臭气满屋,病人曰:‘活矣。’”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僧﹞乃夜诣其家,趺坐诵梵咒。”
- 9.
真言释义:梵语陀罗尼的义译,即咒语。
- 10.
陀罗尼幢释义:佛教的经幢,将佛经咒文写在长筒圆形的绸伞上,或写在旛盖上。刻佛经咒文于石柱上的叫石幢。唐 李白 有《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诗。
- 11.
陀罗经被释义:即陀罗尼衾。
- 12.
陁罗尼释义:即陀罗尼。
- 13.
鸿盘释义:⒈谓稍有升迁即安于其位。语本《易·渐》:“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王弼注:“磐,山石之安者,少进而得位,居中而应,本无禄养,进而得之,其为欢乐,愿莫先焉。”唐李白《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方将和阴阳於太阶,致吾君於尧舜;岂徒闭閤坐啸,鸿盘二千哉!”王琦注:“鸿盘二千,谓以二千石之职,为宴安之地也。”明高濂《玉簪记·促试》:“你是瑚璉虹霓,怎做狐首鸿磐,休恋燕友鶯儔,月下花前。”⒉如鸿盘旋高飞。比喻升迁腾达。⒊指高高的石山。
- 14.
鸿磐释义:⒈谓稍有升迁即安于其位。 语本《易·渐》:“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王弼 注:“磐,山石之安者,少进而得位,居中而应,本无禄养,进而得之,其为欢乐,愿莫先焉。”唐 李白《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方将和阴阳於太阶,致吾君於 尧 舜;岂徒闭閤坐啸,鸿盘二千哉!”王琦 注:“鸿盘二千,谓以二千石之职,为宴安之地也。”明 高濂《玉簪记·促试》:“你是瑚璉虹霓,怎做狐首鸿磐,休恋燕友鶯儔,月下花前。”⒉如鸿盘旋高飞。比喻升迁腾达。唐 富嘉谟《丽色赋》:“客有鸿盘京剧者,财力雄倬,志图丰茂。”⒊指高高的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