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次布 次布的意思

次布

简体次布
繁体
拼音cì bù
注音ㄘˋ ㄅ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ì,(1) 第二。【组词】:次日。次子。次等。次要。(2) 质量、品质较差的。【组词】:次品。次货。(3) 等第,顺序。【组词】:次第。次序。名次。(4) 化学上指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的。【组词】:次氯酸。(5) 中间。【组词】:胸次。(6) 量词,回。【例句】:次数(shù)。初次。三番五次。(7) 旅行所居止之处所。【组词】:旅次。舟次。次所。(8) 姓。

bù,(1)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组词】:布匹。布帛。布衣。(2) 古代的一种钱币。(3) 宣告,对众陈述。【组词】:宣布。发布。布告。开诚布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4) 分散到各处。【组词】:散布。遍布。星罗棋布。(5) 流传,散播。【组词】:布道。布施。(6) 做出安排。【组词】:布置。布景。布局。(7) 姓。

基本含义

次布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次第布置、有条不紊地安排。形容事情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安排。

次布的意思

次布 [cì bù]

1. 即絘布。对市肆所征的税。

3. 质量较规定标准差的棉麻等织品。

次布 引证解释

⒈ 即絘布。对市肆所征的税。

《周礼·地官·廛人》:“掌敛市絘布、总布、质布、罚布、廛布而入於泉府。”
郑玄 注:“布,泉也。 郑司农 云:‘絘布,列肆之税布。’”
陆德明 释文:“絘……本或作‘次’。”
《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安石 曰:‘古非特什一之税而已,市有泉府之官,山林、川泽有虞衡之官,有次布、总布、质布、廛布之类甚众。’”

⒉ 质量较规定标准差的棉麻等织品。


次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十布释义:王莽 时铸造的十种钱币的合称。 其名为: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见《汉书·食货志下》。
    • 2.
      大布释义:⒈古指麻制粗布。《左传·闵公二年》:“卫文公 大布之衣,大帛之冠。”杜预 注:“大布,粗布。”晋 陶潜《杂诗》之八:“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⒉指宽幅的棉制土布。《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又往下看去,见是 孔 陵蓍草,尼山 石砚……其餘便是 山东 棉绸、大布。”⒊古代货币名。王莽 所铸的十布之一。《汉书·食货志下》:“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
    • 3.
      总布释义:亦作“緫布”。古代货财之正税。《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古非特什一之税而已,市有泉府之官,山林、川泽有虞衡之官,有次布、总布、质布、廛布之类甚众。”
    • 4.
      次布释义:⒈即絘布。对市肆所征的税。《周礼·地官·廛人》:“掌敛市絘布、总布、质布、罚布、廛布而入於泉府。”郑玄 注:“布,泉也。郑司农 云:‘絘布,列肆之税布。’”陆德明 释文:“絘……本或作‘次’。”《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安石 曰:‘古非特什一之税而已,市有泉府之官,山林、川泽有虞衡之官,有次布、总布、质布、廛布之类甚众。’”⒉质量较规定标准差的棉麻等织品。
    • 5.
      绢估释义:宋 代赋税的一种。 《宋史·食货志上二》:“﹝ 建炎 ﹞四年秋,遂尽起 元丰 以来诸路常平司坊场钱,次科激赏绢,次奇零绢估钱,次布估钱,次常平司积年本息,次对糴米,及他名色钱。”
    • 6.
      迦太基释义:古代腓尼基人在北非今突尼斯一带建立的国家。 公元前814年由来自推罗的移民创立。为西地中海的强国,势力远及科西嘉、撒丁岛、西西里岛西部及西班牙地中海沿岸。相继与希腊人和罗马人争雄。经三次布匿战争,前146年被罗马人所灭。

次布(cib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次布是什么意思 次布读音 怎么读 次布,拼音是cì bù,次布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次布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