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客 [diàn kè]
1. 晋代世家豪强荫庇下的一种依附农民。
3. 指租种土地的佃户和佃种庄田土地的庄客。
佃客 引证解释
⒈ 晋 代世家豪强荫庇下的一种依附农民。
引《晋书·食货志》:“又得荫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其应有佃客者,官品第一第二者佃客无过五十户,第三品十户,第四品七户,第五品五户……”
《隋书·食货志》:“晋 自中原丧乱, 元帝 寓居 江左 ……都下人多为诸王公贵人左右、佃客、典计、衣食客之类,皆无课役。”
⒉ 指租种土地的佃户和佃种庄田土地的庄客。
引宋 苏轼 《奏浙西灾伤第一状》:“譬如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
《元典章·刑部四·主户打死佃客》:“傅汝明 因为佃客 李小三 不伏使唤,致伤身死。”
巴金 《秋》四:“今天请佃客,三爸、四爸两个人忙不过来,我也要出去陪一下。”
佃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乐属释义:东晋 时对免除奴隶身份为佃客者的称呼。
- 2.
人客释义:⒈特指攻入他国者。他国为主,侵犯者为客,故称人客。⒉客人,宾客。⒊佃客。⒋旅客。
- 3.
佣耕释义:亦作“佣畊”。谓受雇为田主耕种。《史记·陈涉世家》:“陈涉 少时,尝与人佣耕。”南朝 梁 何逊《聊作百一体》诗:“佣畊乏旅力,倚市惮劬劳。”宋 徐铉《稽神录·胡澄》:“池阳 人 胡澄,佣耕以自给。”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贫民受雇耕主人的田地,称为佣耕或佃客。”
- 4.
发谋释义:定谋略;出主意。《史记·吴王濞列传》:“汉 廷臣方议削 吴。吴王 濞 恐削地无已,因以此发谋,欲举事。”《后汉书·律历志中》:“昔《太初历》之兴也,发谋於 元封,启定於 元凤,积三十年,是非乃审。”隋 王通《中说·周公》:“子谓 武德 之舞劳而决,其发谋动虑经天子乎?”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雷震佃客》:“陕州 卢村 张海,与同里一农民有仇。佃客发谋,诬此人以烧麦积,渠从旁证之。”清 叶廷琯《吹网录·骨都侯喜杀南单于安国》:“盖 安国 虽诛於六年,而其欲杀 师子 而叛,必发谋於五年。”
- 5.
支遣释义:⒈使用。宋 苏轼《乞将损弱米贷与上户令赈济佃客状》:“不惟乘此飢年,人户闕食,优加賑济,又使官中却得新好白米充军粮支遣。”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九出:“程途怕远,只要钱支遣。”⒉费用。宋 岳飞《奏画守襄阳等郡营田札子》:“就拨 江西、湖南 粮斛,朝廷支降券钱为一年支遣,候营田就绪,军储既成,则朝廷无餽餉之忧,进攻退守皆兼利也。”宋 文天祥《回祕书巽斋欧阳先生》:“先生儻乏支遣,不妨更质钱用,第常使可赎足矣。”⒊排遣。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不争我病势正昏沉,更那堪苦事难支遣。”⒋调遣,
- 6.
棒老二释义:方言。 土匪。茅盾《虹》一:“棒老二竟连外国船都要开枪哟!”巴金《秋》四三:“外面还有谣言,说 温江 的棒老二说过,本年新租他们收八成,佃客收两成,主人家就只有完粮税,一个钱都收不到。”
- 7.
浮户释义:流动而无定籍的户口。《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三年》:“窃见乡村浮户,非不勤稼穡,非不乐安居。”胡三省 注:“浮户,谓未有土著定籍者;言其蓬转萍流,不常厥居,若浮泛於水上然。”《明史·徐贞明传》:“天下浮户依富家为佃客者何限,募之为农而简之为兵。”
- 8.
牛客释义:宋 代称拥有耕牛的佃客。
- 9.
荫户释义:中国 封建社会中官僚、贵族、地主、豪绅依仗特权和势力控制的一部分户口。 东汉 时的奴客、僮客,魏 晋 时的佃客,唐 中叶以后的庄客,都属荫户。《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三年》:“燕 王公、贵戚多占民为荫户,国之户口,少於私家。”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他们还竞相强占大量的劳动力,作为自己的荫户。”
- 10.
飞射释义:⒈迅疾喷射。《文选·王褒<洞箫赋>》:“气旁迕以飞射兮,驰散涣以逫律。”李善 注:“飞射,气出迅速也。”⒉任意征派。《元典章·户部七·杂例》:“各处州县司吏乡司人等,近年以来,每遇节朔科敛追节钱物不少。无由而行,以徵粮为名,各分都保给引催徵,或户名争差,或合悬歉,或自钞在佃客之家,未及取回,或原无留额,妄行飞射,一勾到官,便则枷禁决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