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望 [mí wàng]
1. 满眼。弥,满。
例荠麦弥望。——宋·姜夔《扬州慢》
英[cover the horizon; fill the landscape;]
弥望 引证解释
⒈ 充满视野、满眼。
引宋 苏轼 《论叶温叟分擘度牒不公状》:“只如 苏州 积水瀰望,众所共见。”
充满视野;满眼。 《汉书·元后传》:“大治第室,起土山渐台,洞门高廊阁道,连属弥望。”
宋 苏轼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軾 近在 钱塘,见飞蝗自西北来,声乱 浙江 之涛,上翳日月,下掩草木,遇其所落,弥望萧然。”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食货》:“北方平原沃野,千里弥望,皆不起科,使势要得占为庄田。”
朱自清 《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国语词典
弥望 [mí wàng]
⒈ 一望无际。
引《文选·潘岳·西征赋》:「黄壤千里,沃野弥望。」
近满目 满眼
弥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春释义:⒈指农历二月十五日。这天是春季的正中,故称。唐 徐凝《二月望日》诗:“长短一年相似夜,中秋未必胜中春。”⒉指春季的第二个月。《周礼·天官·内宰》:“中春,詔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史记·秦始皇本纪》:“时在中春,阳和方起。”张守节 正义:“中音仲。古者帝王巡狩,常以中月。”唐 杜牧《怀钟陵旧游》诗之二:“滕阁 中春綺席开,柘枝蛮鼓殷晴雷。”林纾《记水乐洞》:“中春草木敷緑,弥望蓬蓬。”
- 2.
云英释义:⒈云母的一种。 晋 葛洪《抱朴子·仙药》:“又云母有五种……五色并具而多青者名云英,宜以春服之。”唐 白居易《早服云母散》诗:“晓服云英漱井华,寥然身若在烟霞。”明 汪道昆《洛水悲》:“云英五色,芝草丛生弥望。”⒉云气的精华,甘露。三国 魏 曹植《承露盘铭》:“下潜醴泉,上受云英。”赵幼文 校注:“云英谓甘露。”⒊泛指露珠,水珠。唐 皮日休《太湖诗·入林屋洞》:“屨泥惹石髓,衣湿霑云英。”清 徐昂发《漱玉亭》诗:“飞瀑溅积素,上散为云英。”⒋指白色的花。宋 晁端礼《蓦山溪》词:“飞雪满空来,翦云英、羣
- 3.
堤阏释义:堤坝上壅水的闸板。《新唐书·于頔传》:“頔 行县,命脩復隄閼,岁获秔稻蒲鱼无虑万计。”《宋史·河渠志六》:“宣和 元年二月,臣僚言:‘江、淮、荆、汉 间,荒瘠弥望,率古人一亩十钟之地,其隄閼、水门、沟澮之迹犹存。’”
- 4.
弥望释义:充满视野:春色弥望。
- 5.
木冰释义:⒈雨雪霜沾附于树木遇寒而凝结成冰。 《春秋·成公十六年》:“王正月,雨木冰。”杜预 注:“记寒过节,冰封著树。”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变救》:“木有变,春凋秋荣。秋木冰,春多雨。”明 陶宗仪《辍耕录·木冰》:“又十日雨木冰,状如楼阁、人物、冠带、鸟兽、卉木,百态具备,殆非人工。高林大树,珠葆羽幢,弥望不絶。凡五日,始解。”清 周亮工《书影》卷五:“寒甚而木冰,如树作介胄也。”《清史稿·灾异志三》:“顺治 六年十二月,咸寧 木冰。”⒉指雨雪霜沾附于树木所凝结成的冰。《旧唐书·五行志》:“永泰 元年二月甲
- 6.
泻卤释义:冒盐碱,亦指盐碱地。 《史记·货殖列传》:“太公望 封於 营丘,地泻卤,人民寡。”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泻卤,咸地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五年》:“昨修 二股,费至少而公私田皆出,向之泻卤,俱为沃壤,庸非利乎!”谢彬《新疆游记·塔城伊犁两道属》:“其山磝礐,沙磧三百餘里,自大小盐池外,弥望皆泻卤,垠无人居。”
- 7.
豳风图释义:元 赵孟頫 所绘之图。 后泛指有关农事的图画。元 萨都剌《织女图》诗:“排云便欲叫閶闔,为我献上《豳风图》。”明 宋濂《恭题<豳风图>后》:“中有 赵魏公 孟頫 所画《豳风图》,前书《七月》之诗,而以图继其后。”清 吴伟业《宣宗御用戗金蟋蟀盆歌》:“宣 宗在 御昇平初,便殿进览《豳风图》。”《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此二十里间,枣树最多,其实已纂纂矣,桑林亦葱葱弥望,诚一幅《豳风图》也。”
- 8.
青草湖释义:湖名。 古五湖之一。亦名 巴丘湖,在今 湖南省 岳阳市 西南,和 洞庭湖 相连。因 青草山 而得名。一说湖中多青草,冬春水涸,青草弥望,故名。唐 宋 时湖周二百六十五里,北有沙洲与 洞庭湖 相隔,水涨时则与 洞庭 相连,诗文中多与 洞庭 并称。《梁书·河东王誉传》:“未几,侯景 寇京邑,誉 率军入援,至 青草湖,臺城 没,有詔班师,誉 还 湘 镇。”唐 韩偓《赠湖南李思齐处士》诗:“三春日日黄梅雨,孤客年年 青草湖。”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不要説 汉江,连 洞庭湖、鄱阳湖、青草湖 都看见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