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旧 [fù jiù]
1. 恢复旧的制度、习俗、观念等;恢复原来的样子。
例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英[restoration of old ways; return to the past;]
复旧 引证解释
⒈ 恢复过去的制度、观念、习俗、状态等。
引《宋书·武帝纪下》:“诸供给昔减其半者,可悉復旧。”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南丰知县》:“踰月,颜色膳饮稍復旧。”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满洲文乡会试》:“康熙 中停止数科,后復旧,遂行至今。”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这样的人们一多,革命的精神反而会从浮滑,稀薄,以至于消亡,再下去是复旧。”
⒉ 依旧。
引明 李贽 《与杨定见书》:“千万一笑,则当下安妥,精神復完,胸次復旧开爽。”
国语词典
复旧 [fù jiù]
⒈ 恢复旧有的规定或方式。
引《宋书·卷三·武帝本纪下》:「诸供给昔减半者,可悉复旧。」
反创新
⒉ 恢复旧有的样子。
引《红楼梦·第五五回》:「他自己也怕成了大症,遗笑于人,便想偷空调养,恨不得一时复旧如常。」
复旧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因循释义:⒈沿袭:因循守旧。⒉拖延:因循误事。
- 2.
守旧释义:拘泥于过时的看法或做法而不愿改变:守旧思想。办法过于守旧。
- 3.
因袭释义: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模仿(别人):因袭陈规。
- 4.
复古释义:恢复古代的制度、风尚、观念等:学习古代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古为今用。
复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修隙释义:亦作“修郄”。 亦作“修郤”。报复旧日怨恨。
- 2.
光复释义:收复(被侵占的国土),恢复(已亡的国家或旧典章、文物)。《晋书·桓温传》:“光复旧京,疆理华夏。”
- 3.
党人碑释义:宋哲宗 元祐 元年,司马光 为相,尽废 神宗 熙宁、元丰 间 王安石 新法,恢复旧制。绍圣 元年 章惇 为相,复 熙丰 之制,斥 司马光 为奸党,贬逐出朝。徽宗 崇宁 元年 蔡京 为宰相,尽复 绍圣 之法,并立碑于 端礼门,书 司马光 等三百零九人之罪状,后因星变而毁碑。其后党人子孙更以先祖名列此碑为荣,重行摹刻。明 何景明《寄李郎中》诗:“海内竞传《高士传》,朝廷谁诉党人碑。”柳亚子《感事呈冶公用进退格》诗:“千载炎凉廷尉客,一门生死党人碑。”参阅《宋史·徽宗纪》、明 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蔡京擅国》等
- 4.
复旧如初释义:复:恢复;如:像,好像。恢复旧的,就像当初一样。
- 5.
复旧如新释义:恢复旧的,就像当初崭新的一样。
- 6.
复旧释义:⒈恢复陈旧的习俗、观念、制度等。⒉恢复原来的样子:复旧如初。
- 7.
大司成释义:⒈周 官名。司徒属官。《礼记·文王世子》:“大司成论説在东序。”郑玄 注:“父师司成即大司成,司徒之属,师氏也。师氏掌以美詔王、教国子以三德三行及国中失之事也。”⒉唐 国子监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相当于 西汉 的博士仆射、东汉 的博士祭酒。高宗 龙朔 二年改国子监为司成馆,祭酒为大司成,咸亨 元年复旧。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三》。
- 8.
天官释义:⒈官名。《周礼》分设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总御百官。唐 武后 光宅 元年改吏部为天官,旋复旧。后世亦称吏部为天官。《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二年》:“今天官诸选,条目猥多,法例参错,吏姦深远。”明 何景明《送萧文彧分教临川序》:“廼復试於天官,去取加详焉。”⒉借指吏部尚书。清 戴名世《答赵少宰书》:“而足下出持节鉞,入贰天官。”评剧《铡阁老》第十一场:“老夫不敢,还是天官大人先行。”⒊泛指百官。《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汉书·李寻传》:“举有德行道术通明之士充备天官。”王先谦 补注:“
- 9.
少宰释义:⒈官名。即《周礼·天官》的小宰,为大宰的副职。春秋 列国中亦有置之者。《左传·宣公十二年》:“楚 少宰如 晋 师。”⒉宋 政和 中,改尚书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旋复旧称。明 清 为吏部侍郎的俗称,也叫少冢宰。⒊星名。即左垣第三星。在紫微垣。《宋史·天文志二》:“紫微垣东蕃八星……第二星为上宰,三星曰少宰。”注:“石氏 云:‘少宰一星,少辅二星,三孤也。’”
- 10.
帝姬释义:宋徽宗 政和 三年,因 蔡京 建议,仿 周 代王姬称例,改称公主为帝姬,长公主为长帝姬,大长公主为大长帝姬。宋高宗 建炎 元年恢复旧制。宋 徐度《却扫编》卷上:“政和 间,始采 周 之王姬之称,而改公主曰帝姬,郡主曰宗姬,县主曰族姬。”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本朝制度,多循用前代故事。皇女称公主,姊妹称长公主,诸姑称大长公主。至 徽宗 末年,一例改作帝姬。建炎 元年六月八日,臣寮建言不便,以为古者妇人称姓,故 周 曰王姬,犹 宋 子、齐 姜之类是也。本朝为 商 后,非 姬 姓,不可以称。用是改正
- 11.
开新释义:谓开创新的风格、局面等。明 李本《重编<诚意伯文集>序》:“运筹定计,应机料敌,称豪雄矣,而或歉於文学;呈华炫奇,开新啟昧,称儒硕矣,而无裨於武功。”李大钊《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又有人说,大战以后 欧洲 之所应为一面开新,一面必当复旧: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阿英《漫谈初期报刊的年画和日历》引1902年《世界繁华报》新年号:“诸公切莫再蹉跎,一意开新补过。”
- 12.
文部释义:吏部。 唐玄宗 天宝 十一年改吏部为文部,至德 初复旧。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
- 13.
旧物释义:⒈先代的遗物,特指典章文物。⒉指原有的国土:光复旧物。
- 14.
桂坊释义:官署名。隋 唐 太子属官有司经局,掌太子宫中图籍等事,唐 龙朔 三年改为“桂坊”,至 咸亨 中复旧。《新唐书·百官志四上》:“龙朔 三年,改司经局曰桂坊,罢隶左春坊,领崇贤馆,比御史臺。”
- 15.
背碑覆局释义:看过的碑文能背诵,棋局乱后能复旧。指记忆力强。
- 16.
虎丘释义:山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北,亦名 海涌山。唐 时因避讳曾改称 武丘 或 兽丘,后复旧称。相传 吴王 阖闾 葬此。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闔庐 冢在 閶门 外,名 虎丘 ……筑三日而白虎居上,故号为 虎丘。”其上有 虎丘塔、云岩寺、剑池、千人石 等名胜古迹。
- 17.
规复释义:谋划恢复(失地、制度等):规复旧土。规复秩序。
- 18.
连州释义:⒈一州又一州。《汉书·王莽传下》:“盗贼始发,其原甚微……朝廷忽略,不輒督责,遂至延曼连州。”⒉州名。隋 置州,以州西南有 黄连岭 而名。唐 辖境相当今 广东省 连县、连南县、阳山县 等地。元 升为路,寻复旧。明 清 皆属 广州府。1911年废,改本州为县,属 广东省。唐 韩愈《送惠师》诗:“自来 连州 寺,曾未造城闉。”清 宋翔凤《题<宝庆图经形势疆域篇>》诗之三:“八排在 连州,羣 傜 所巢穴。”⒊州名。今 四川省 筠连县 一带。《新唐书·地理志七下》:“连州,县六:当为、都寧、逻游、罗龙、加平、清
- 19.
门下省释义:亦省称“门下”。官署名。后汉 谓侍中寺。晋 时因其掌管门下众事,始称门下省。南北朝 因之,与中书省、尚书省并立,侍中为长官。隋 承其制。唐 龙朔 二年改名东台,咸亨 初复旧称,武则天 临朝,改名鸾堂、鸾台。神龙 初复旧称,开元 元年改名黄门省,五年仍复旧称。宋 因之,元 废。门下省掌受天下之成事,审查诏令,驳正违失,受发通进奏状,进请宝印等。其长官初名侍中,后又或称左相、黄门监等。《宋书·王僧达传》:“僧达 文旨仰扬,詔付门下。侍中 何偃 以其词不逊,启付南臺,又坐免官。”《隋书·百官志上》:“门下省置侍
- 20.
鸿隙陂释义:陂名。故址在今 河南 淮河 北 正阳、息县 间。跨 汝河,受 淮 北诸水,郡以为饶。汉成帝 时,关 东患水,陂溢为害,翟方进 等奏罢之。后岁旱、民失其利。东汉 邓晨 为 汝南 太守,修复旧陂,起塘四百馀里,灌田数千顷,汝 土以饶。至 安帝 永初 三年,诏以陂假与贫民,自是遂废。宋 秦观《汝水涨溢说》:“《汉书》称 汝南 有 鸿隙陂,翟方进 为相始奏罢,郡人怨甚切。意 鸿隙陂 者,非特为灌溉之利,菱芡蒲鱼之饶,实一郡瀦水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