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藏 [tuì cáng]
1. 退归躲藏;隐匿。
3. 谓辞官引退,藏身不用。
退藏 引证解释
⒈ 退归躲藏;隐匿。参见“退藏於密”。
引唐 杜甫 《七月三日亭午已后校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戏呈元二十一曹长》:“退藏恨雨师,健步闻旱魃。”
宋 司马光 《祭雷道矩文》:“虏气方沮,歛踪退藏。”
鲁迅 《彷徨·伤逝》:“死的寂静有时也自己战栗,自己退藏。”
⒉ 谓辞官引退,藏身不用。
引唐 白居易 《元十八从事南海欲出庐山临别旧居投和兼伸别情》诗:“我自退藏君变化,一杯可易得相逢。”
宋 苏舜钦 《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诗:“於时既无益,自合早退藏。”
元 耶律楚材 《云汉远寄新诗四十韵因和而谢之》:“多士思登用,遗贤肯退藏。”
退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思归其雌释义:指退藏潜服。
- 2.
旁行书释义:横写的文字。古泛指外国文字。《新唐书·隐逸传·陆羽》:“﹝ 陆羽 ﹞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新唐书·西域传下·康》:“﹝ 康 人﹞习旁行书。”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八:“人年七八十,幸身康宁,当退藏一室,早睡晏起,繙贝多旁行书,与三生结愿。”
- 3.
絶续释义:断绝与延续。 明 李贽《德业儒臣前论》:“虽师友渊源,莫详次第,而仅存十一,要当知道无絶续,人具隻眼云耳。”清 侯方域《<彭容园文>序》:“信矣,斯文之絶续之果在吾 彭子 也。”鲁迅《彷徨·伤逝》:“死的寂静有时也自己战栗,自己退藏,于是在这绝续之交,便闪出无名的、意外的、新的期待。”
- 4.
超达释义:⒈超脱旷达。唐 李山甫《寄卫别驾》诗:“知君超达悟空旨,三径閒行抱素琴。”⒉高远通达。宋 苏辙《王氏清虚堂记》:“张公 超达远騖,体乎至道而顺乎流俗。”⒊犹言飞黄腾达。元 戴良《岁除示侄十六韵》:“运至终超达,道穷姑退藏。”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杂觚·字号假借同音》:“其壮年名字,皆具超达飞腾之气。”
- 5.
蹇薄释义:⒈驽钝浅薄。唐 白居易《初授拾遗》诗:“况予蹇薄者,宠至不自意。”宋 曾巩《福州谢到任表》:“伏念臣蹇薄多艰,戇愚少与。”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李山甫》:“﹝ 李山甫 ﹞尝有《老将》诗曰:‘校猎 燕山 经几春,雕弓白羽不离身。年来马上浑无力,望见飞鸿指似人。’此伤其蹇薄无成,时人怜之。”⒉命运不好。宋 陆游《福建到任谢表》:“岂期蹇薄,旋困沉绵,卒繄全度之恩,俾获退藏之分。”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十一》:“余运命蹇薄,不得踔厉霄汉。”
- 6.
閟惜释义:退藏珍惜。
- 7.
雌心释义:语本《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后因以“雌心”谓退藏之心。
- 8.
雾豹释义:汉 刘向《列女传·陶答子妻》载,答子 治 陶 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谏曰,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是谓积殃。南山 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后因以“雾豹”指隐居伏处,退藏避害的人。唐 卢僎《奉和李令扈从温泉宫赐游骊山韦侍郎别业》:“窥巖详雾豹,过水略泉鱼。”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宋 苏轼《次韵王震》:“携文过我 治平 间,雾豹当时见一斑。”
- 9.
雾隐释义:谓退藏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