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地声 地声的意思
shēng

地声

简体地声
繁体地聲
拼音dì shēng
注音ㄉ一ˋ ㄕ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ì de,(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例句】: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组词】:地质。地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组词】:陆地。地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组词】: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组词】:地区。此地。(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组词】:地板。地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组词】:地点。目的地。(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组词】:易地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组词】:见地。境地。心地。(10) 底子。【组词】:质地。 ◎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组词】:慢慢地走。

shēng,(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组词】:声音。声带。(2) 消息,音讯。【组词】:声息。不通声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组词】: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4) 名誉。【组词】:名声。(5) 音乐歌舞。【例句】: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基本含义

指在地下传来的声音,也用来形容声音低沉、深远。

地声的意思

地声 [dì shēng]

1. 伴随地震的可听低频声,多半是由地面的振动传到空气时引起的。

[ earthquake sound; ]

2. 一种低沉的、像闷雷似的短的声音,常在活动地震区听到,一般认为是由地震引起的。

[ brontide; ]

地声 引证解释

⒈ 地震前大地发出的声响。

王晋军 《第十四个春天》:“去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地声隆隆,地光四起,大地震发生了。”


地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佯称释义:佯言;虚假地声称。
    • 2.
      侮黩释义:轻慢不敬。《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早者,曾上 秦王 缄札,张皇 蜀 地声尘,形侮黷之言辞,谤亲贤之勋德。”宋 李上交《近事会元》卷四:“唐文宗 太和 六年二月寒食,上宴羣臣,伶人弄 孔子。帝曰:‘孔子 古今之师,安得侮黷?’”
    • 3.
      咯嘣释义:⒈亦作“咯崩”。 象声词。脚踏地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只见 良夫人 带了自己所用的老妈子,咯嘣咯嘣的跑了过来。”⒉象声词。咬嚼声。管桦《怕水的人》:“﹝大家﹞嗑着葵花子儿,咯崩咯崩地吃着炒爆花。”《诗刊》1978年第9期:“你听到父亲的牙齿咬得咯嘣咯嘣响。”
    • 4.
      妄称释义:虚妄地或狂妄地声称。
    • 5.
      屹蹬蹬释义:象声词。马蹄着地声。
    • 6.
      扑哩扑剌释义:象声词。形容物体连续落地声。
    • 7.
      扑碌释义:象声词。形容物体落地声。
    • 8.
      扑秃释义:象声词。重物落地声。
    • 9.
      毂毂释义:⒈象声词。形容珠玉落地声。⒉象声词。形容波浪撞击山崖声。
    • 10.
      电火释义:⒈电闪。北周 庾信《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商飈猎草,电火驱霜。”元 许衡《和吴行甫雨雹韵》:“半空光冷掣电火,平地声走雷轰车。”清 孙枝蔚《七夕吴宾贤同舟泊海陵》诗:“看星嗔电火,驱暑得风凉。”郭沫若《女神·女神之再生》:“群以头颅碰山麓岩壁,雷鸣电火四起。”⒉旧称电灯光。《廿载繁华梦》第三二回:“但见自大厅及后堂,直至花园的洋楼,都是燃着电火,如同白昼。”沉昌直《丙辰立夏前五日赴锡》诗:“笑指旧居处,电火明树间。”林建征《莺海歌》:“新年的夜晚,勘测队部亮起闪烁的电火,队员们换上崭新的衣裳,大家要尽情
    • 11.
      硬说释义:⒈顽固地声称、自称(由于出生、居处、共同的环境或特别的亲近而与有密切关系或特殊关系)⒉顽固地坚持认为。
    • 12.
      跫跫释义:象声词。足踏地声。
    • 13.
      霰雪释义:⒈雪珠和雪花。 《楚辞·九章·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唐 白居易《秦中吟·重赋》:“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宋 王谠《唐语林·栖逸》:“方冬,与羣从子姪,同登眺 嵩 洛,既而霰雪微下。”应修人《雪夜》:“年来我胸里像胸外,定也在霰雪横飞。”⒉借指霰雪落地声。宋 张元干《夜游宫》词:“拥红炉,洒牕间,闻霰雪。”

地声(dis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地声是什么意思 地声读音 怎么读 地声,拼音是dì shēng,地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地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