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ái,(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组词】: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2) 从过去到现在。【组词】:从来。向来。(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组词】:来年。将来。来日方长。(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例句】:二百来头猪。(5) 做某个动作。【组词】:胡来。(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例句】:大家来动脑筋。(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例句】:昨天他哭来。(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组词】:上来。(9) 表示发生。【例句】:暴风雨来了。(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例句】: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例句】:八月里来桂花香。(12) 表示语气,归去来兮!(13) 姓。
xué,(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例句】: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3) 掌握的知识。【例句】: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组词】: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1. 前来就学。
3. 后来的学者。
⒈ 前来就学。
引《礼记·曲礼上》:“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孔颖达 疏:“礼闻来学者,凡学之法,当就其师处,北面伏膺;不闻往教者,不可以屈师亲来。”
宋 陈师道 《昌乐县君刘氏墓铭》:“夫人一子 衍 也来学,故其葬不以铭属人。”
⒉ 后来的学者。
引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所以继往圣,开来学,其功反有贤於 尧 舜 者。”
明 宋濂 《<日损斋笔记>序》:“疏通其晦塞者,其为来学寤疑辨惑之助,而功不既多矣乎!”
严复 《译<天演论>自序》:“夫如是,则虽有故训疏义之勤,而于古人詔示来学之旨,愈益晦矣。”
⒈ 来从师学习。
引《礼记·曲礼上》:「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⒉ 后世的学者。
引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七六·中庸章句序》:「所以继往圣,开来学,其功反有贤于尧舜者。」
明·宋廉〈笔记序〉:「其为来学寤疑辨惑之助,而功不既多矣乎!」
1.众所周知,中国功夫盖世无双,吸引了很多外国朋友前来学习。
2.他本来学习很好,后来迷恋上电子游戏,结果成绩一落千丈。
3.听到战斗英雄要来学校作报告的消息,同学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4.你在教室这样心猿意马的你还不如回家好好睡一觉之后再来学校。
5.建军节这天,孩子们载歌载舞欢迎解放军叔叔来学校作报告。
6.听说中央领导要来学校视察工作,校园里立刻沸腾起来。
7.她怪罪我没帮她带书来学校。
8.只有忍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安下心来学习。
9.像我这样鲁钝的人就是需要比别人多花十倍的工夫来学习。
10.电脑可以用来学习,还可以看新闻,也可以交友。
11.清明节就要到了,为了缅怀革命烈士,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革命烈士的名言警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12.张非同学不来学校上课,却钻到电子游戏机室里逍遥自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