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者 [zhàng zhě]
1. 指老年人。
杖者 引证解释
⒈ 指老年人。
引《论语·乡党》:“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杖者,老人也。”
杖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偃弱释义:低垂软弱。宋 苏辙 《求黄家紫竹杖诗引》:“宅西南隅有紫竹百餘竿,为藤蔓所困,无復直干。虽为伐藤,而见竹偃弱无可为杖者。”
- 2.
周杖释义:谓居丧一年。杖,指居丧时所用的竹杖。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四》:“準礼:父在为所生母,父为嫡子,夫为妻,皆杖周……未闻为兄弟杖者。自离乱已后,武臣为弟始行周杖之礼,是宾佐不能以礼正之,致其谬误也。”参见“杖期”。
- 3.
权杖释义:1、一种木杖或金属杖,常由执权杖者、执礼杖者或司法行政执行官持着,走在高官职者之前;标志主教等职权。2、借指权威或职位。
- 4.
杖者释义:指老年人。《论语·乡党》:“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杖者,老人也。”
- 5.
柱杖释义:⒈手杖。宋 沉括《梦溪笔谈·异事》:“﹝ 李遥 ﹞因出市,见鬻柱杖者,等闲以数十钱买之。”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他们就满心高兴,用柱杖点着山径,一步一步的挨上去。”⒉拄着手杖。清 葆光子《物妖志·木类·柳》:“秋水寒潭,柱杖穿花,一无留念。”
- 6.
王杖释义:帝王赐老者之杖。《周礼·秋官·伊耆氏》“军旅授有爵者杖,共王之齿杖”汉 郑玄 注:“王之所以赐老者之杖。郑司农 云:‘谓年七十当以王命受杖者,今时亦命之为王杖。’”汉 王充《论衡·谢短》:“七十赐王杖,何起?”
- 7.
还职释义:⒈犹复职。 《后汉书·陈忠传》:“元初 三年有詔,大臣得行三年丧,服闕还职。”《新唐书·刘审礼传》:“有詔 审礼 徇忠以没,非有罪,宜各还职。”《宋史·王安礼传》:“绍圣 初,还职,知 永兴军。”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一:“其餘不满贯当流徒杖者,如旧赎罪还职。”⒉还归而就职。《北史·来护儿传》:“十八年,詔追入朝,赐以宫女、宝刀、骏马、锦綵等物,仍留长子 楷 为千牛备身,使 护儿 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