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偃武 偃武的意思
yǎn

偃武

简体偃武
繁体
拼音yǎn wǔ
注音ㄧㄢˇ 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ǎn,(1) 仰面倒下,放倒。【组词】:偃卧。偃仆。偃仰(俯仰,喻随俗应付)。偃旗息鼓。(2) 停止。【组词】:偃息。偃武修文。(3) 古同“堰”,堤坝。

wǔ,(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组词】: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2) 勇猛,猛烈。【组词】: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3) 半步,泛指脚步。【组词】: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4) 姓。

基本含义

放下武器,停止战斗。

偃武的意思

偃武 [yǎn wǔ]

1. 停息武备。

偃武 引证解释

⒈ 停息武备。

唐 独孤及 《贺袁傪破贼表》:“陛下方鋭志於偃武,不得已而用兵,乃命将受略,使先胜后战。”
《晚清文学丛钞·说唱文学卷上·学生相和歌》:“世无文弱国,今非偃武时。”


偃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偃兵修文释义: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 2.
      偃兵脩文释义:同“偃武修文”。《后汉书·杜诗传》:“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偃兵脩文,羣帅反旅。”
    • 3.
      偃武休兵释义: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 4.
      偃武兴文释义: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 5.
      偃武櫜兵释义: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 6.
      偃武行文释义:停止武事,振兴文教。 同“偃武修文”。
    • 7.
      偃武觌文释义: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 8.
      包戈释义:把武器裹扎起来。 谓偃武修文。语本《礼记·乐记下》:“武王 克 殷 返 商 ……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孔颖达 疏:“或以虎皮有文,欲以见文止武也。”宋 欧阳修《东阁雨中》诗:“瑶图新嗣圣,玉塞久包戈。”宋 司马光《辞免馆件札子》:“况圣朝包戈,专以文德怀抚北夷。”
    • 9.
      归马放牛释义:《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意思是将作战用的牛马,加以放牧,不再使用于战争。后因以比喻不再用兵。
    • 10.
      投戈讲艺释义:指在军中仍不废学。后亦泛谓偃武修文。
    • 11.
      投戈讲蓺释义:谓在军中仍不废学。后亦泛谓偃武修文。《後汉书·樊準传》:“及 光武皇帝 受命中興,羣雄崩擾,旌旗亂野,東西誅戰,不遑啓處,然猶投戈講蓺,息馬論道。”亦作“投戈講藝”。清 黄遵宪《近世爱国志士歌》序:“日本 自將軍主政凡五百年,世不知有王。德川氏 興,投戈講藝。”
    • 12.
      放桃释义:《书·武成》:“王来自 商,至于 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 华山 之阳,放牛于 桃林 之野,示天下弗服。”后以“放桃”为赋牛之典。
    • 13.
      沈烽静柝释义:亦作“沉烽靜柝”。 烽火熄灭,柝声寂静。喻边疆无战事。唐玄宗《明堂乐章·舒和》:“偃武修文九圍泰,沈烽静柝八荒寧。”一本作“沉烽静柝”。
    • 14.
      消兵释义:⒈销兵。 销熔兵器。唐 顾况《乐府》:“《国风》新正乐,农器近消兵。”⒉销兵。销毁兵器。表示偃武修文。宋 苏轼《郊祀庆成诗》:“无心斯格物,克己自消兵。”一本作“销兵”。⒊减少兵员。唐穆宗 时,萧俛 与 段文昌 当国,谓四方无虞,劝帝密诏天下镇兵,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谓之“消兵”。见《旧唐书·萧俛传》。《新唐书》则谓每十人岁限一人逃死不补,谓之“销兵”。
    • 15.
      病笃乱投医释义:同“病急亂投醫”。鲁迅《二心集·知难行难》:“做牢靠的时候是‘偃武修文’,粉饰粉饰;做倒霉的时候是又以为他们真有‘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再问问看,要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见于《红楼梦》上的所谓‘病笃乱投医’了。”
    • 16.
      鋭志释义:⒈意志坚决﹐愿望迫切。 ⒉指坚决的意志。更多解释。⒊意志坚决,愿望迫切。《汉书·礼乐志》:“是时,上方征讨四夷,鋭志武功,不暇留意礼文之事。”唐 独孤及《贺袁傪破贼表》:“陛下方鋭志於偃武,不得已而用兵。”宋 岳珂《桯史·宸奎坚忍字》:“时 孝宗 鋭志大功,新进逢意,务为可喜,效每落落。”清 黄鷟来《秋日寄淮阴吴嵩山》诗:“鋭志翰墨林,放眼出天地。”⒋指坚决的意志。明 唐顺之《咨凤阳巡抚都御史李》:“李忱 自请独当一战,鋭志可尚。”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月餘,鋭志渐衰,游恆忘返。”李兆麟《露

偃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偃兵修文释义: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 2.
      偃兵脩文释义:同“偃武修文”。《后汉书·杜诗传》:“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偃兵脩文,羣帅反旅。”
    • 3.
      偃武休兵释义: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 4.
      偃武兴文释义: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 5.
      偃武櫜兵释义: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 6.
      偃武行文释义:停止武事,振兴文教。 同“偃武修文”。
    • 7.
      偃武觌文释义: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 8.
      包戈释义:把武器裹扎起来。 谓偃武修文。语本《礼记·乐记下》:“武王 克 殷 返 商 ……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孔颖达 疏:“或以虎皮有文,欲以见文止武也。”宋 欧阳修《东阁雨中》诗:“瑶图新嗣圣,玉塞久包戈。”宋 司马光《辞免馆件札子》:“况圣朝包戈,专以文德怀抚北夷。”
    • 9.
      归马放牛释义:《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意思是将作战用的牛马,加以放牧,不再使用于战争。后因以比喻不再用兵。
    • 10.
      投戈讲艺释义:指在军中仍不废学。后亦泛谓偃武修文。
    • 11.
      投戈讲蓺释义:谓在军中仍不废学。后亦泛谓偃武修文。《後汉书·樊準传》:“及 光武皇帝 受命中興,羣雄崩擾,旌旗亂野,東西誅戰,不遑啓處,然猶投戈講蓺,息馬論道。”亦作“投戈講藝”。清 黄遵宪《近世爱国志士歌》序:“日本 自將軍主政凡五百年,世不知有王。德川氏 興,投戈講藝。”
    • 12.
      放桃释义:《书·武成》:“王来自 商,至于 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 华山 之阳,放牛于 桃林 之野,示天下弗服。”后以“放桃”为赋牛之典。
    • 13.
      沈烽静柝释义:亦作“沉烽靜柝”。 烽火熄灭,柝声寂静。喻边疆无战事。唐玄宗《明堂乐章·舒和》:“偃武修文九圍泰,沈烽静柝八荒寧。”一本作“沉烽静柝”。
    • 14.
      消兵释义:⒈销兵。 销熔兵器。唐 顾况《乐府》:“《国风》新正乐,农器近消兵。”⒉销兵。销毁兵器。表示偃武修文。宋 苏轼《郊祀庆成诗》:“无心斯格物,克己自消兵。”一本作“销兵”。⒊减少兵员。唐穆宗 时,萧俛 与 段文昌 当国,谓四方无虞,劝帝密诏天下镇兵,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谓之“消兵”。见《旧唐书·萧俛传》。《新唐书》则谓每十人岁限一人逃死不补,谓之“销兵”。
    • 15.
      病笃乱投医释义:同“病急亂投醫”。鲁迅《二心集·知难行难》:“做牢靠的时候是‘偃武修文’,粉饰粉饰;做倒霉的时候是又以为他们真有‘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再问问看,要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见于《红楼梦》上的所谓‘病笃乱投医’了。”
    • 16.
      鋭志释义:⒈意志坚决﹐愿望迫切。 ⒉指坚决的意志。更多解释。⒊意志坚决,愿望迫切。《汉书·礼乐志》:“是时,上方征讨四夷,鋭志武功,不暇留意礼文之事。”唐 独孤及《贺袁傪破贼表》:“陛下方鋭志於偃武,不得已而用兵。”宋 岳珂《桯史·宸奎坚忍字》:“时 孝宗 鋭志大功,新进逢意,务为可喜,效每落落。”清 黄鷟来《秋日寄淮阴吴嵩山》诗:“鋭志翰墨林,放眼出天地。”⒋指坚决的意志。明 唐顺之《咨凤阳巡抚都御史李》:“李忱 自请独当一战,鋭志可尚。”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月餘,鋭志渐衰,游恆忘返。”李兆麟《露

偃武造句

1.唐朝建立五十年后,唐太宗下令偃武修文。

2.他凭借着做局长的权力,偃武修文,用妻舅的名义开了几个商店。

3.政府应该尽快制止目前的混乱局面,引导人民偃武修文,以经济建设为重心。

4.北宋统一的社会局面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使“程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

5.唐太宗记取隋炀帝灭亡的教训,实行偃武修文,知人善任,为大唐帝业打下良好基础。

6.北宋中后期文化的大发展,其根本推动力在于建国之初赵匡胤定下的偃武修文基本国策。

7.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偃武修文,经济也在一天一天地恢复。

8.不要武器,要长袍即:偃武修文维尔福微微欠身道。

9.周武王在太公望辅助下灭商,于是偃武修文,放马于华山之南,放牛于桃林之野,向天下表示不再使用。

10.唐太宗记取隋煬帝灭亡的教训,实行偃武修文,知人善任,为大唐帝业打下良好基础。

11.东汉光武即位后,便偃武修文、励精图治。

偃武(yanw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偃武是什么意思 偃武读音 怎么读 偃武,拼音是yǎn wǔ,偃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偃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