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苏门四学士 苏门四学士的意思
ménxuéshì

苏门四学士

简体苏门四学士
繁体蘇門四學士
拼音sū mén sì xué shì
注音ㄙㄨ ㄇㄣˊ ㄙˋ ㄒㄩㄝˊ ㄕˋ
结构ABCDE式
字数5字词语

拆字解意

sū sù,(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 指须头下垂物。【组词】:流苏。(3) 昏迷中醒过来。【组词】:苏生。苏醒。死而复苏。(4) 缓解,解除。【组词】:以苏其困。(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组词】: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 姓。(8) 见“噜”字“噜苏”。(1) 朝向。【例句】:“苏刃者死”。

mén,(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组词】:门儿。门口。开门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组词】:电门。(3) 途径,诀窍。【组词】:门径。门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组词】:门第。门风。门婿。长(zhǎng )门长子。(5) 事物的分类。【组词】:分门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组词】:教门。门徒。(7) 量词。【组词】:一门大炮。(8) 姓。

sì,(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组词】: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xué,(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例句】: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3) 掌握的知识。【例句】: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组词】: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shì,(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组词】:士族。士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组词】:士子。士民。学士。(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组词】:士女。(4) 对人的美称。【组词】:志士。烈士。女士。(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组词】:医士。护士。(7) 姓。

基本含义

指四位在明代中期活跃于苏州的学者,他们以才华出众、品德高尚而著称。

苏门四学士的意思

苏门四学士 [sū mén sì xué shì]

1. 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人都游学于苏轼门下。黄庭坚诗歌、书法与苏轼齐名;秦观以词闻名。

苏门四学士 引证解释

⒈ 亦称“苏门四友”。亦称“苏门四子”。指 北宋 文学家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四人。他们在文学上各有成就,受到 苏轼 赏识荐拔,故名。

《宋史·文苑传六·黄庭坚》:“与 张耒、晁补之、秦观 俱游 苏軾 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清 陈维崧 《朝中措·客中杂忆》词:“却忆 苏 门四友,曾经日给龙团。”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苏门四学士》:“黄鲁直、秦少游、张文潜、晁无咎 称 苏 门四学士。”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苏 门四子,更无论矣。”


苏门四学士是什么意思 苏门四学士读音 怎么读 苏门四学士,拼音是sū mén sì xué shì,苏门四学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苏门四学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