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俗教 俗教的意思
jiào

俗教

简体俗教
繁体
拼音sú jiào
注音ㄙㄨˊ ㄐㄧ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ú,(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组词】: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组词】: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组词】:俗气。俗物。鄙俗。粗俗。庸俗。(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组词】:俗人。世俗。僧俗。凡夫俗子。

jiào jiāo,(1) 指导,训诲。【组词】: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2) 使,令。【例句】:风能教船走。(3) 指“宗教”。【组词】:教士。教主。教皇。教堂。(4) 姓。(1) 传授。【组词】:教课。你教给我做。

基本含义

指迷信、谬误的宗教信仰或教条。

俗教的意思

俗教 [sú jiào]

1. 指施于民间的政教。

俗教 引证解释

⒈ 指施于民间的政教。

《管子·七法》:“百匿伤上威,姦吏伤官法,姦民伤俗教,贼盗伤国众。”


俗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乱化释义:⒈任意化钱。⒉扰乱风俗教化。
    • 2.
      伤风化释义:败坏风俗教化。
    • 3.
      俗化释义:⒈习俗教化。《汉书·董仲舒传》:“子大夫明先圣之业,习俗化之变,终始之序,讲闻高谊之日久矣,其明以諭朕。”《南史·儒林传论》:“自 梁 迄 陈,年且数十,虽时经屯詖,郊生戎马,而风流不替,岂俗化之移人乎。”宋 曾巩《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行之以渐,循之以久,如是而俗化不美、人材不盛、官守不脩、政事不举者,未之闻也。”⒉通俗化。朱自清《论雅俗共赏》:“雅化的诗还不得不回向俗化,刚刚来自民间的词,在当时不用说自然是‘雅俗共赏’的。”
    • 4.
      六合同风释义: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泛指天下。 古指天下各处的风俗教化完全一样。
    • 5.
      有伤风化释义:伤:妨碍、败坏;风化:风俗教化。 败坏、损害社会的风俗和教化。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
    • 6.
      树俗立化释义:树立风俗教化。
    • 7.
      牵帅释义:⒈带领;引导。《左传·襄公十年》:“女既勤君而兴诸侯,牵帅老夫,以至於此,既无武守,而又欲易余罪,曰:‘是实班师,不然克矣。’”蔡元培《在北京通俗教育研究会演说词》:“几何不牵帅读者而使之沉溺于黑暗社会耶!”⒉谓牵缠于世务。清 吴伟业《赠愿云师》诗序:“愿云 二十与予游,甲申闻变,尝相约入山,予牵帅不果。”
    • 8.
      贼盗释义:⒈指偷窃、劫夺财物的人。《管子·七法》:“姦民伤俗教,贼盗伤国众。”尹知章 注:“盗贼之人,常欲损败於物也。”晋 张载《七哀诗》:“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虎。”清 阎尔梅《万佛阁募缘疏》:“百姓妇女,市儿贼盗,转相煽惑,姦藏祸深。”⒉谓偷窃、劫夺财物。《隋书·西域传·漕国》:“国法严整,杀人及贼盗皆死。”元 关汉卿《绯衣梦》第三折:“你既管着风火贼盗,有 李庆安 人命公事,你怎生不捉拿?”《红楼梦》第七三回:“贼盗事小,倘有别事,略沾带些,关係非小!这事岂可轻恕?”⒊指阴谋祸乱。《春秋·桓公十五年》“郑伯
    • 9.
      钦风释义:谓敬慕其风俗教化。
    • 10.
      闻化释义:谓闻知风俗教化或受到教育感化而来归附。语本《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闻风向化,所见奇异。”张篁溪《光复会领袖陶成章革命史》:“爪哇岛 之 华 侨,闻化最晚,故入同盟会者甚尠。”
    • 11.
      风教释义:《诗大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后以“风教”指风俗教化。《史记·五帝本纪》:“余尝西至 空桐,北过 涿鹿,东渐於海,南浮 江 淮 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 黄帝、尧、舜 之处,风教固殊焉。”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梵衍那国》:“文字、风教、货币之用,同 覩货逻国。”郭沫若《卓文君》第二景:“我们县里,得 王 父台主持风教,使民家女子,也能弹琴,这要算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呢。”
    • 12.
      风化释义:⒈风俗教化:有伤风化。⒉也叫风化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在太阳辐射、水、气体和生物的影响下发生 的破坏作用。通常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基本类型。⒊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在常温下失去结晶水,使结晶破坏的现象。如纯碱块放在干燥空气中变成粉末的现象。

俗教(suji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俗教是什么意思 俗教读音 怎么读 俗教,拼音是sú jiào,俗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俗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