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妆台 妆台的意思
zhuāngtái

妆台

简体妆台
繁体妝臺
拼音zhuāng tái
注音ㄓㄨㄤ ㄊㄞ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uāng,(1) 修饰、打扮。【组词】:化妆。妆饰。妆点。(2) 供打扮用的物品,演员的衣装服饰。【组词】:上妆。卸妆。(3) 女子出嫁时陪送的衣物。【组词】:嫁妆。(4) 修饰,打扮的式样。【组词】:时妆。古妆。

tái tāi,(1) 高平的建筑物。【组词】:亭台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组词】:井台。窗台。灯台。(3) 量词。【组词】:一台戏。(4) 台湾省的简称。【组词】:台胞。台币。(5) 姓。(6) 桌子、案子。【组词】:写字台。(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组词】:台鉴。台甫。(1) 〔天台〕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基本含义

指女子打扮的地方,也用来比喻虚有其表的美丽或华丽的外表。

妆台的意思

妆台 [zhuāng tái]

1. 梳妆台。

2. 指女子的住处。

4. 借指女子。

妆台 引证解释

⒈ 妇女梳妆用的镜台。亦借指闺房。

明 屠隆 《綵毫记·颁诏云梦》:“旧家门逕满青苔,不是 辽阳 千载,羞宝镜,对粧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唐 马登封 为皇后製粧臺,进退开合,皆不须人,巾櫛香粉,次第迭进,见者以为鬼工,诚絶代之技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银汉横斜玉漏催,穿针瓜果飣粧臺。”
1. 梳妆台。 唐 卢照邻 《梅花落》诗:“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臺。”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幻蓉》:“捧巨枣两枚,置於牀前妆臺上。”
许地山 《空山灵雨·香》:“她说着,便抽出妆台的抽屉,取了一条沉香线,燃着。”

⒉ 指女子的住处。

唐 韩溉 《鹊》诗:“几度送风临玉户,一时传喜到妆臺。”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幽媾》:“俺因此上弄鶯簧赴 柳 衙。若问俺妆臺何处也,不远哩,刚则在 宋玉 东邻第几家。”

⒊ 借指女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使小生目视东墻,恨不得腋翅於妆臺左右。”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觅赠》:“为觅妆臺,即忙前去,休教迟捱。”


国语词典

妆台 [zhuāng tái]

⒈ 女子梳发化妆所使用的案台。通常备有镜子及置物的抽屉。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我且向妆台边梳妆一会,收拾齐整。」
《金瓶梅·第二八回》:「把妆台放在玩花楼上,那里梳头去。」

⒉ 借指女子。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使小生目视东墙,恨不得腋翅于妆台左右。」


妆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商山四皓释义:秦 末 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避 秦 乱,隐 商山,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时称 商山 四皓。高祖 召,不应。后 高祖 欲废太子,吕后 用 留侯 计,迎四皓,辅太子,遂使 高祖 辍废太子之议。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唐 颜师古 注:“四人,谓 园公、綺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所谓 商山 四皓也。”亦称“商山四公”、“商山四翁”。汉 荀悦《申鉴·杂言上》:“高祖 虽能申威於 秦 项,而屈於 商山 四公。”明 冯惟敏《二犯傍妆台·世恩堂雨酌》曲:“竹溪 六逸,
    • 2.
      妆台释义:⒈妇女梳妆用的镜台。 亦借指闺房。⒉梳妆台。⒊指女子的住处。⒋借指女子。
    • 3.
      月棱眉释义:古代妇女眉妆式样之一。又称却月眉。旧题 唐 宇文士及《妆台记》:“五代宫中画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明 杨慎《丹铅续录·十眉图》:“唐明皇 令画工画十眉图……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
    • 4.
      桃花面释义:⒈指 隋文帝 宫中的一种梳妆样式。唐 宇文士及《妆台记》:“隋文 宫中梳九真髻红粧,谓之桃花面。”⒉泛指美人容貌。前蜀 韦庄《女冠子》词之二:“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元 锺嗣成《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欢》曲:“人美丽正芳年,时常笑显桃花面。”⒊谓饮酒后面呈桃红色。明 陈汝元《金莲记·小星》:“星桥乌鹊填,笑嬋娟,金尊偏送桃花面。”
    • 5.
      梳妆台释义:⒈置放梳洗用具供妇女梳妆打扮的台子。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小云 听説,便起身走向梳妆臺的抽屉里,一阵乱翻,却翻不出来。”曹禺《日出》第三幕:“近床有一张破旧梳妆台,上面放一只破脸盆,一两个花碗。”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二章:“晓燕 对着梳妆台梳理好了头发,又对着自己发烧的脸颊笑了笑。”⒉古迹名。在今 北京市 景山 附近。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辽 金 及 元 皆都 燕,而制度文物,金 为最盛。今禁中 梳妆臺、琼花岛 及 小海、南海 等处,皆 金 物也。”明 沉德符《野获编·畿辅·
    • 6.
      梳妆楼释义:⒈旧指妇女居住的楼房。⒉古迹名。即梳妆台。亦省称“梳粧”。
    • 7.
      梳妆释义:梳洗打扮:梳妆台。
    • 8.
      鉴台释义:镜台,梳妆台。
    • 9.
      镜台释义:装有镜子的梳妆台。
    • 10.
      镜台自献释义:自己把梳妆台奉献出来。
    • 11.
      鸾台释义:⒈宫殿高台的美称。《文选·曹植<应诏>诗》:“朝发鸞臺,夕宿兰渚。”李善 注:“鸞臺、兰渚,以美言之。”唐 王勃《九成宫颂》:“翊鸞臺之广宴,扈鸳砌之仙游。”⒉唐 时门下省的别名。后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二》:“垂拱 元年改门下省曰鸞臺。”宋 梅尧臣《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诗:“幅狭不堪作詔命,聊备麤使供鸞臺。”清 朱彝尊《送曹郡丞贞吉之官徽州》诗:“凤沼趍晨久,鸞臺典籍荣。”⒊妆台。《敦煌曲子词·天仙子》:“燕语鶯啼惊觉梦,羞见鸞臺双舞凤。”宋 张先《木兰花·席上赠同邵二生》词:“弄妆俱
    • 12.
      麴米释义:⒈做酒的米。《宋史·何蒙传》:“蒙 假民器,贷邻郡麴米为酒,既而课增倍。”《元史·世祖纪十二》:“置醴源仓,分太仓之麴米药物隶焉。”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三:“作诗譬如 江 南诸郡造酒,皆以麯米为料。”⒉“麴米春”的省称。宋 黄庭坚《和答孙不愚见赠》:“诗比 淮南 似 小山,酒名麴米出 云安。”明 冯惟敏《傍妆台·此景亭雨酌》曲之二:“儿童莫笑 山翁 醉,麴米能消 杜甫 愁。”⒊泛指酒。明 陈汝元《金莲记·就逮》:“时逢长夏,节届端阳,愿开麯米之尊,聊寄菖蒲之赏。”参见“麴米春”。

妆台(zhuangt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妆台是什么意思 妆台读音 怎么读 妆台,拼音是zhuāng tái,妆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妆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