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导 [qián dǎo]
1. 在前面开路,走在前面。
英[ precede; ]
2. 领路人,在方法或道路上领导或指引其他人的人。
英[ guide; ]
前导 引证解释
⒈ 引导;引路。
引唐 元稹 《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椎鉦鼓,鸣鐃簫笳笛,前导我 沂国公 洎某国夫人某氏。”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行仪卫》:“三衙并带御器械官皆小帽、背子或紫绣战袍,跨马前导。”
章炳麟 《革命道德论》:“彼 意大利 之中兴,且以文学復古为之前导。”
⒉ 引路的人;向导。
引唐 薛用弱 《集异记·符契元》:“须臾,前导数辈,望 契元 即狼狈奔迸。”
《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刘鄩 至 潼关 东,获 刘知俊 伏路兵 藺如海 等三十人,释之使为前导。”
沙汀 《闯关》六:“他是前导,他得走在先头进行侦察活动。”
⒊ 我国古代官吏出行时前列的仪仗。
引《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重诲 尝出,过御史臺门,殿直 马延 误衝其前导, 重诲 怒,即臺门斩 延 而后奏。”
国语词典
前导 [qián dǎo]
⒈ 称官吏出行时引路的仪仗。
引《新五代史·卷二四·唐臣传·安重诲传》:「殿直马延误冲其前导,重诲怒,即台门斩延而后奏。」
⒉ 在前引路的人。
引《三国演义·第七五回》:「众军领命,吕蒙便教前导。」
前导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先导释义:⒈引导;引路。⒉引路者;向导。
- 2.
先河释义:古代帝王祭祀时,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先祭河是表示重视根本。后来称倡导在先的事物为先河。《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
- 3.
发轫释义: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发轫之作。新文学运动发轫于五四运动。
- 4.
开始释义:⒈从头起;从某一点起:新的一年开始了。 今天从第五课开始。⒉动手做;着手进行:开始一项新的工作。提纲已经定了,明天就可以开始写。⒊开始的阶段:一种新的工作,开始总会遇到一些困难。
- 5.
开端释义:(事情的)起头;开头:良好的开端。
- 6.
滥觞释义: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很浅,只能浮起酒杯。 后指事物的开始或起源。觞(shāng):古指酒杯。
- 7.
肇基释义:谓始创基业。《书·武成》:“至于 大王,肇基王迹。”晋 刘琨《劝进表》:“伏惟 高祖宣皇帝 肇基景命,世祖武皇帝 遂造区夏,三叶重光,四圣继轨。”唐 韩愈《请迁玄宗庙议》:“太祖景皇帝 始为 唐公,肇基天命,义同 周 之 后稷。”清 黄遵宪《由上海启行至长崎》诗:“满城旭影曜红旗,神武 当年此肇基。”
前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百释义:⒈古代在官舆前导引的役卒。⒉执杖行刑。
- 2.
伍伯释义:⒈伍长。 晋 崔豹《古今注·舆服》:“伍伯,一伍之伯。五人曰伍,五长为伯,故称伍伯。”⒉亦作“伍百”。役卒。多为舆卫前导或执杖行刑。《后汉书·舆服志上》:“大车,伍伯璅弩十二人。”唐 韩愈《寄卢仝》诗:“立召贼曹呼伍伯,尽取鼠辈尸诸市。”伯,一本作“百”。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呼伍伯辈,令二人持此木偶,掷之江中。”清 秦朝釪《消寒诗话》:“公急命伍伯批颊曰:‘尔欲污问官耶!’”程恩泽《索炬叹》诗:“忽闻伍伯詬且怒,踏破柴门索蕉炬。”参阅《宋书·百官志下》、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谈上》。
- 3.
俞儿骑释义:古代帝王大驾出行时充当仪仗队伍前导的骑卫。以登山之神名之。
- 4.
八驺释义:古代贵官出行,有八卒骑马前导,称“八騶”。
- 5.
军导释义:军队的前导。
- 6.
前駈释义:犹前导。 駈,同“驱”。
- 7.
告喝释义:古时官员就道,前导仪卫大声传呼,令人退避,以示威严,称为“告喝”。
- 8.
周衞释义:⒈环卫,禁卫。引申指宫禁。《汉书·司马迁传》:“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伎,出入周衞之中。”⒉防卫。《文选·左思<吴都赋>》:“土壤不足以摄生,山川不足以周衞。”吕向 注:“周衞,谓防衞也。”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局拘律树林》:“是时 如来 与大众俱,金刚周衞,四天王前导。”⒊指禁卫兵士。晋 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上》:“至秋冬,乃振威灵,整法驾,备周衞,设羽旄。”宋 曾巩《曲珍四厢都指挥使绛州防御使制》:“周衞典军之官,名城御侮之寄,兼是宠数,以畴尔庸。”
- 9.
唱导释义:⒈前导,领先。《后汉书·荀爽传》:“兽则牡为唱导,牝乃相从。”⒉犹倡导。带头提倡。《三国志·魏志·刘晔传》:“﹝ 郑宝 ﹞欲驱略百姓越赴 江 表,以 曄 高族名人,欲彊逼 曄 使唱导此谋。”宋 司马光《文中子补传》:“发端唱导者非二家之罪而谁哉?此皆议论不合於圣人者也。”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我那一篇《从帮忙到扯淡》,原在指那些唱导什么儿童年,妇女年,读经救国,敬老正俗,中国 本位文化,第三种人文艺等等的一大批政客豪商,文人学士。”⒊佛教语。谓讲经说法,宣唱开导。晋 法显《佛国记》:“诸天説是
- 10.
喧然释义:⒈热闹;喧哗。唐 杜甫《成都府》诗:“喧然名都会,吹簫间笙簧。”《新五代史·杂传·朱守殷》:“明宗 詔幸 汴州,议者喧然。”清 葆光子《物妖志·介类·白蛇》:“见此少年与妇同席饮酌,笑语喧然。”⒉犹喧赫,显赫。宋 晁仲之《以承宴墨赠僧法一》诗:“后来 承宴 復秀出,喧然父子名相齐。”清 田茂遇《孤儿行》:“鸣騶吹角,大吏巡边,前导到部势喧然。”⒊声大而杂貌。《太平广记》卷三四六引 唐 薛用弱《集异记·刘惟清》:“俄有輜重皷角,部队纷紜,或歌或语,諠然竞进。”《旧唐书·薛登传》:“故选司补署,諠然於礼闈;
- 11.
坐马释义:⒈供骑坐的马匹。 ⒉古代官吏出行时前导的骑从。⒊坐马衣。
- 12.
坑谷释义:⒈沟壑溪谷。 晋 葛洪《抱朴子·登涉》:“入山而无术,必有患害……或令人迷惑狂走,堕落坑谷。”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自丧乱已来,见託风云,徼倖富贵,旦执机权,夜填坑谷,朔欢 卓 郑,晦泣 颜 原 者,非十人五人也。”宋 苏辙《次韵王巩见赠》:“我舟得愁霖,牵挽脱坑谷。”⒉阬谷:沟壑溪谷。《史记·货殖列传》:“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阬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或奔车走马赴阬谷,而不惮以九折之阪为螘封。”《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出行必整队伍,前导者长
- 13.
太子洗马释义:官名。 汉 置,太子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子太傅、少傅,古官。属官有太子门大夫、庶子、先马。”颜师古 注:“张晏 曰:‘先马,员十六人,秩比謁者。’如淳 曰:‘前驱也。《国语》曰:句践 亲为 夫差 先马。先或作洗也。’”《后汉书·百官志四》:“太子洗马,比六百石。本注曰:《旧注》云,员十六人,职如謁者。太子出,则当直者在前导威仪。”晋 陆机《答贾谧》诗序:“余昔为太子洗马,鲁公 贾长渊 以散骑常侍侍东宫积年。”
- 14.
奉引释义:⒈为皇帝前导引车。⒉泛指在前导引。
- 15.
宅引释义:宋 时,宰相于假日黎明赴中书省,有朱衣吏自私第前导,称宅引。 参阅 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宋 赵昇《朝野类要·宅引》。
- 16.
官衔牌释义:旧时官员出行的前导仪仗之一,牌上写明本官的职衔。
- 17.
宝牀释义:⒈贵重的坐具或卧具。常特指皇宫中御用或寺庙中陈设者。宋 张先《玉树后庭花·上元》词:“宝牀香重春眠觉,魫窗难晓。”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一:“庚寅岁冬夕,忽梦游一道宫,金碧明焕,一巨殿,一宝牀,岿然於中,一金龙蟠蜛於牀之上。”宋 苏辙《千叶白莲花》诗:“蔫然落宝牀,应返梵天去。”《宣和书谱·李白》:“﹝ 李白 ﹞论世务,答蕃书,笔不停缀。帝嘉之,以宝牀赐食於前,手为和羹。”⒉放御玺的大几。《金史·礼志五》:“太常博士引太尉奉册宝出,主节者持节前导,册牀在前,宝牀次之。”
- 18.
导从释义:⒈古时帝王、贵族、官僚出行时,前驱者称导,后随者称从,因谓之导从。⒉泛指前导与后卫。
- 19.
导仗释义:前导的仪仗。
- 20.
导先释义:前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