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杂感 杂感的意思
gǎn

杂感

简体杂感
繁体雜感
拼音zá gǎn
注音ㄗㄚˊ ㄍㄢ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á,(1) 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组词】:杂乱。杂沓。杂感。杂志。杂货。杂居。杂务。杂品。错综复杂。私心杂念。(2) 混合。【组词】:夹杂。混杂。杂交。

gǎn,(1) 觉出。【组词】:感触。感觉。感性。感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官。(2)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组词】:感动。感想。反感。好感。情感。敏感。感染。感召。感慨。感喟。感叹。自豪感。感人肺腑。百感交集。(3) 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组词】:感谢。感恩。感激。感愧。(1) 通“撼”。不满足。(2) 通“撼”。搖動。

基本含义

指心情或感觉复杂,难以言表。

杂感的意思

杂感 [zá gǎn]

1. 对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的各种零散感受。

[ random thoughts; ]

2. 抒发零散感受的文字。

[ a type of literature recording thoughts; ]

杂感 引证解释

⒈ 零星的感想。

鲁迅 《<而已集>题辞》:“这半年我又看见许多血和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⒉ 指写零星感想的一种文体。

鲁迅 《<华盖集>题记》:“在一年的尽头的深夜中,整理了这一年所写的杂感,竟比收在《热风》里的整四年中所写的还要多。”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鲁迅 的杂感其实是一种‘社会论文’--战斗的‘阜利通’。”


国语词典

杂感 [zá gǎn]

⒈ 即兴而成的片段感想。

如:「这是他的欧游杂感。」

⒉ 零星细碎,没有条理、没有组织的感想。

如:「他心不在焉的在笔记上写了一些杂感 。」


杂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分释义:⒈不服气;不平。《南齐书·王僧虔传》:“ 庾征西 翼 书,少时与 右军 齐名, 右军 后进, 庾 犹不分。” 宋 梅尧臣 《龙柏》诗:“苦练不分颜色近,紫荆未甘开谢迟。” 古直 《杂感寄楚伧一厂》诗:“蓴鱸不分因秋起,块垒生憎借酒浇。”⒉不料。 唐 陈陶 《水调词》之二:“容华不分随年去,独有妆楼明镜知。”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移镇》:“天下事,鬢边愁,付东流。不分吾家小 杜 ,清时醉梦 扬州 。” 清 朱彝尊 《咏古》诗之一:“ 汉皇 将将屈群雄,心许 淮阴 国士风。不分后来输 绛 , 灌 ,名高一十
    • 2.
      二六时释义:十二时辰。旧时以地支分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因用以谓一天到晚,整天整夜。明 无名氏《赠书记·假尼入寺》:“将来堕落知何地?因此上情愿焚修二六时。”清 吴伟业《同孙浣心郁静岩家纯祜过福城观华严会》诗:“不求身世不求年,二六时中小有天。”鲁迅《华盖集·杂感》:“无论爱什么……只有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二六时中,没有已时者有望。”
    • 3.
      剿杀释义:⒈犹剿戮。 《金史·古里甲石伦传》:“石伦 復言:‘日者遣军潜擣敌垒,欲分 石州 兵五百权屯 方山,剿杀土寇。’”《三国演义》第九十回:“蜀 将督军分路剿杀。”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四川 人在 明 末 清 初的时候遇过一次很大的屠杀,相传为 张献忠 剿杀 四川。”⒉勦殺:剿除,消灭。《金史·古里甲石伦传》:“日者遣军潜擣敌垒,欲分 石州 兵五百权屯 方山,勦杀土寇。”一本作“剿杀”。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当时--一九二五,二六年--他们的努力,例如勦杀‘学匪’,或者请出西哲 勖本霍尔 来
    • 4.
      劳薪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荀勖 尝在 晋武帝 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按,旧时木轮车的车脚吃力最大,使用数年后,析以为烧柴,故云。宋 苏轼《贫家净扫地》诗:“慎勿用劳薪,感我如薰蕕。”清 赵翼《哭璞函之讣》诗:“迢递何年寻宿草,驰驱到死作劳薪。”清 黄景仁《杂感》诗之三:“文倘有光真怪石,足如可析是劳薪。”
    • 5.
      名姓释义:⒈即姓名。《穀梁传·庄公二十六年》:“言大夫而不称名姓。”《史记·项羽本纪》:“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唐 李复言《续幽怪录·张质》:“名姓偶同,遂不审勘。”清 孙枝蔚《村居杂感》诗:“雄心閒自笑,名姓竟谁知。”管桦《不讲理的人》:“因为多年不见,又没通过书信,忘了名姓。”⒉有名望的姓氏。即旧族。《国语·楚语下》:“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韦昭 注:“名姓,谓旧族。”
    • 6.
      和戎释义:⒈指与少数民族或别国媾和修好。《左传·襄公四年》:“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南朝 宋 鲍照《拟古》诗之二:“晚节从世务,乘障远和戎。”宋 苏辙《龙川别志》卷下:“诸将耻於无功,莫敢言和戎者。”郁达夫《杂感》诗之四:“策到和戎原辱国,功成不义反封侯。”⒉犹和亲。指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统治者结亲交好。明 马銮《明妃》诗:“安边无策始和戎,簫鼓含情出禁中。”郁达夫《咏史》之三:“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
    • 7.
      媚好释义:⒈爱悦。汉 焦赣《易林·井之艮》:“南山藺(兰)茝,使君媚好。”宋 苏辙《早睡》诗:“粗毡薄絮被,孤枕自媚好。”宋 辛弃疾《清平乐》词之二:“醉里蛮音相媚好,白髮谁家翁媪?”⒉美好;娇美。《楚辞·大招》“宜笑嘕只”汉 王逸 注:“嘕然而笑,尤媚好也。”宋 张耒《夏日杂感》诗:“娟娟簷前月,虽缺自媚好。”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杜翁》:“杜 别行,途中遇六七女郎,容色媚好。”《花城》1981年第1期:“这里距 苏州城 三公里,村落相望,鸡犬相闻,人烟稠密,吴 音媚好。”
    • 8.
      帝丘释义:⒈古地名。 在今 河南 濮阳 县西南,相传为 颛顼 都城。公元前六二九年 卫成公 自 楚丘 迁都于此。战国 时名 濮阳,秦 置 濮阳县。《左传·僖公三十一年》:“衞 迁于 帝丘。”杜预 注:“帝丘,今 东郡 濮阳县,故帝 顓頊 之虚,故曰 帝丘。”明 焦竑《焦氏笔乘·古今都会》:“顓帝 都 帝丘,今 山东 濮州,旧有陵碑尚存。”⒉指帝王建都的地方。清 钱谦益《西湖杂感》诗:“建业 餘杭 古帝丘,六朝南渡尽风流。”
    • 9.
      幽素释义:⒈幽寂,寂静。唐 李贺《伤心行》:“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唐 李商隐《房中曲》:“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清 朱子臣《司空楼》诗:“江陵 鲤鱼泣幽素,阳春门 下官家署。”⒉恬淡质朴。唐 张九龄《答陈拾遗赠竹簪》诗:“幽素宜相重,雕华岂所任。”明 陈子龙《岁暮杂感》诗:“君子乐幽素,小人为荒淫。”清 龚自珍《寒月吟》:“而我屏见闻,而汝养幽素。”⒊幽情素心。宋 吴文英《祝英台近·除夜立春》词:“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繫幽素。”⒋唐 科举科目名。《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勃 年未及冠,应幽素
    • 10.
      怪鸟释义:⒈奇异的鸟。 《山海经·南山经》:“又东四百里,至於 旄山 之尾,其南有谷曰 育遗,多怪鸟,凯风自是出。”唐 韩愈《永贞行》:“怪鸟鸣唤令人憎,蛊虫羣飞夜扑灯。”清 钱谦益《西湖杂感》诗之四:“双泪何辞湿阶墄,罗平怪鸟正纷紜。”⒉指鵩鸟。比喻不祥之人。语本 汉 贾谊《鵩鸟赋》序:“谊 为 长沙王 傅,三年,有鵩鸟飞入 谊 舍,止於坐隅。鵩似鴞,不祥鸟也。”《晋书·孙盛传》:“盛 与 温 牋,而辞旨放荡,称州遣从事观採风声,进无威凤来仪之美,退无鹰鸇搏击之用,徘徊 湘 川,将为怪鸟。”
    • 11.
      愚贤释义:愚与贤。 宋 苏轼《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诗:“西湖 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清 黄遵宪《杂感》诗:“黄土同摶人,今古何愚贤?”
    • 12.
      托命释义:托寄生命。 宋 陆游《病中作》诗:“俗巫医不艺,呜呼安托命?”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三》:“大哉神器,亿万生灵之所托命也。”茅盾《杂感二题·二丑角》:“纳粹大小头目正在‘西线’的盟军占领的城市中,找得了最安全保险的托命之所。”
    • 13.
      持操释义:⒈执持。《汉书·董仲舒传》:“夫五百年之间,守文之君,当涂之士,欲则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众,然犹不能反,日以仆灭,至后王而后止,岂其所持操或誖繆而失其统与?”⒉操守。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每尝思之,原其所积文章之体,标举兴会,发引性灵,使人矜伐,故忽於持操,果於进取。”《旧唐书·文苑传下·李商隐》:“与 太原 温庭筠、南郡 段成式 ……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只要看他们的善于变化,毫无持操,是什么也不信从的,但总要摆出和内心两样的架子来。”
    • 14.
      方山释义:⒈山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南。传说为 秦始皇 凿断 金陵山 以疏 淮水 处,其地四方而峭绝,故名。清 侯方域《定鼎说》:“﹝ 秦 ﹞鉴观 秣陵,厥有王气,令朱衣三千之众,凿立 方山,疏迤水道。”⒉指方山冠。章炳麟《杂感》诗之二:“谁教两犬竞呀呀,貂尾方山总一家。恨少 舞阳 屠狗侣,扫除羣吠在 潼 华。”此借指 汉 族文职官僚。参见“方山冠”。
    • 15.
      杂文释义:散文的一种。 是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样式较多,如随笔、杂感、杂谈、笔记等。
    • 16.
      沼吴释义:犹言灭 吴。语本《左传·哀公元年》:“越 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 其为沼乎!”杜预 注:“谓 吴 宫室废坏,当为污池。”清 杨焯《吴门杂感》诗之二:“烟波一櫂 鴟夷子,闲对 西施 话沼 吴。”鲁迅《且介亭杂文·阿金》:“﹝我﹞也不信 妲己 亡 殷,西施 沼 吴,杨妃 乱 唐 的那些古老话。”
    • 17.
      溺人释义:⒈落水遭淹的人。《左传·哀公二十年》:“溺人必笑,吾将有问也。”《尉缭子·攻权》:“求敌若求亡子,击敌若救溺人。”清 唐孙华《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诗之三:“大裘百丈遮寒士,修綆千寻援溺人。”⒉喻指沉沦不能自拔的人。陈去病《昼寝杂感》诗之八:“我是溺人今已矣,愿他人做自由神。”⒊谓使人沉迷。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又有击毯、畋猎之乐,皆溺人者也。”
    • 18.
      牵羊释义:《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 克 殷,微子 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 武王 及释 微子,復其位如故。”后以“牵羊”、“牵羊肉袒”、“牵羊把茅”表示降服或用为降服的典故。《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蜀主 白衣、衔璧、牵羊,草绳縈首,百官衰絰、徒跣、舆櫬,号哭俟命。”清 吴伟业《读史杂感》诗之八:“已设牵羊礼,难为刑马心。”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与其作牵羊肉袒之断头将军,何如以败卒残兵而背城一战。”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尽 顺天城 之中,无不牵羊把茅
    • 19.
      现代十六家小品释义:散文集。阿英编。1935年出版。收周作人、朱自清、谢冰心、茅盾、郭沫若、鲁迅等十六位作家的散文一百零四篇。有抒情散文、游记、随笔、杂感、序跋,是一本反映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散文创作成就的选集。每位入选者的作品前有编者的短序,介绍其小品创作概况。
    • 20.
      痴獃释义:同“痴呆”。亦作“痴獃”。宋 范成大《卖痴呆词》:“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獃召人买……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獃千百年。”陈去病《昼寝杂感》诗:“生平曾未卖痴獃,会有愁心酒一杯。”

杂感(zag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杂感是什么意思 杂感读音 怎么读 杂感,拼音是zá gǎn,杂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杂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