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蓝 [qié lán]
1. 梵语僧加蓝摩的略称,意译“众园”或“僧院”。佛教寺院的通称。
例我不如走到伽蓝殿中,问个终生的吉凶。——《英烈传》
英[梵samghrma;]
伽蓝 引证解释
⒈ 梵语僧伽蓝摩译音的略称。意为众园或僧院,即僧众居住的庭园。后因称佛寺为伽蓝。
引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伽蓝之内,花果蔚茂,芳草蔓合,嘉木被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阿耆尼国》:“伽蓝十餘所,僧众二千餘人,习学小乘教説一切有部。”
《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僧伽蓝译为众园。 《僧史略》云:‘为众人园圃。园圃,生植之所;佛弟子则生殖道芽圣果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三日之后不送出,伽蓝尽皆焚烧。”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儗播布美术意见书》四:“伽蓝宫殿,古者多以宗教或帝王之威力,令国人成之;故时世既迁,不能更见,所当保存,无令毁坏。”
⒉ 伽蓝神的省称。
引《西游记》第九八回:“佛爷爷大喜,即召八菩萨、四金刚……十八伽蓝,两行排列,却传金旨,召 唐僧 进。”
《敕修百丈清规》卷二:“伽蓝土地,护法护人。”
明 无名氏 《精忠记·说偈》:“夜来伽蓝托梦,故人 岳鹏举 来此径过,须当迎接。”
清 侯方域 《重修白云寺碑记》:“三年乃创大殿,建立三佛像,与夫金刚、罗汉、韦驮、伽蓝之属。”
国语词典
伽蓝 [qié lán]
⒈ 梵语saṃghārāma音译的省略:(1) 即寺院。元·王实甫(2) 寺院的护法神──韦驮天。也作「僧伽蓝」。
引《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三日之后不送出,伽蓝尽皆焚烧,僧俗寸斩,不留一个。」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伽蓝韦驮,即有密报,岂可复悔?」
伽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乞命释义:⒈请求宽宥生命。 汉 牟融《理惑论》:“武王 居病,周公 乞命,仲尼 有疾,子路 请祷。”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永安 年中,胡 杀猪,猪忽唱乞命,声及四邻。”《三国演义》第二八回:“郭常 之子拜伏乞命,关公 曰:‘吾看汝父之面,饶你性命。’”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妇叩头乞命,但言知悔。”⒉请求命令。《明史·左懋第传》:“必用臣经理,则乞命 弘范 同 绍愉 出使,而假臣一旅,偕 山东 抚臣收拾 山东 以待。”
- 2.
乞索释义:⒈犹乞讨。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康僧渊 初过 江,未有知者,恒周旋市肆,乞索以自营。”《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元年》:“泉明 诣亲故乞索,随所得多少赎之。”元 王恽《觅风字歙砚诗赠侍其府尹》:“书生乞索态,殆是心贪邪?”⒉化缘。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崇真寺》:“詔不听持经像沿路乞索。”⒊索取。宋 叶适《宋武翼邵君墓志铭》:“场监至贱也,走书乞索日至。”
- 3.
事力释义:⒈用力。《韩非子·五蠹》:“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餘,故民不争。”⒉指使用武力。汉 桓宽《盐铁论·论功》:“不牧之地,不羈之民,圣人不加兵,不事力焉。”《晋书·食货志》:“出战入耕,虽自古之常,然事力未息,未尝不以战士为念他。”⒊供役使的人,仆役。《宋书·萧思话传》:“思话 以去州无復事力,倩府军身九人。”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明寺》:“﹝ 邢子才 ﹞以光禄大夫归养私庭,所在之处,给事力五人。”《魏书·成淹传》:“时迁都,高祖 以 淹 家无行资,敕给事力,送至 洛阳。”⒋能力;力量。宋 苏轼
- 4.
伽蓝神释义:佛教寺院中的护法神。 佛典原谓有 美音、梵音、雷音、师子 等十八神护伽蓝。禅宗寺院则供当山土地等为守护神。后世又以 智顗 建 玉泉寺 时见 关羽 幻象的传说而将 关羽 列为伽蓝神。
- 5.
伽蓝释义:梵语僧伽蓝摩的简称。指僧众所住的园林。后来泛指佛寺。
- 6.
佛汗释义:传说 北魏 洛阳 平等寺 外涂金铜佛像,每当国家将有事变时,辄遍体皆湿。时人称为“佛汗”。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寺门外有金像一躯,高二丈八尺,相好端严,常有神验,国之吉凶,先炳祥异。孝昌 三年十二月中,此像面有悲容,两目垂泪,遍体皆溼,时人号曰‘佛汗’。”参见《魏书·灵徵志》。
- 7.
倾毁释义:倒塌毁坏。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瞻波国》:“伽蓝数十所,多有倾毁。”《新唐书·五行志一》:“﹝ 武德 ﹞九年三月,顺天门 楼东柱已倾毁而自起。”
- 8.
傍属释义:左右眺望。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明寺》:“至 正光 年中,太后始造七层浮图一所,去地百仞。是以 邢子才 碑文云‘俯闻激电,傍属奔星’,是也。”一本作“旁属”。
- 9.
僧蓝释义:见“僧伽蓝”。
- 10.
六斋释义:指六斋日。阴历每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佛教认为此六日是“恶日”,应持斋修福。见《大智度论》卷六五。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大统寺》:“至於六斋,常有中黄门一人,监护僧舍,衬施供具,诸寺莫及。”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普令百姓,俱稟六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缚喝国》:“凡此三物,每至六斋,法侣成会,陈设供养。”
- 11.
冰桥释义:河上结冰坚固,可以行走,谓之冰桥。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昔 光武 受命,冰桥凝於 滹水;昭烈 中起,的卢 踊於泥沟。皆理合於天,神祇所福,故能功济宇宙,大庇生民。”按,汉 更始 二年正月 光武 徇 蓟,王郎 移檄购求甚急。光武 乃趣驾南轘,晨夜兼行,蒙犯霜雪,时天寒,面皆破裂。至 滹沱河,无船可渡,适遇冰合乃过。由是驰赴 信都,太守 任光 出迎,其势始盛。见《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 12.
凌云台释义:台名。 三国 魏文帝 所筑。《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黄初 二年﹞十二月,行东巡,是岁筑 凌云臺。”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瑶光寺》:“千秋门 内御道北有 西游园,园中有 凌云臺,即是 魏文帝 所筑者。”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凌云臺 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錙銖相负揭。臺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
- 13.
凝邃释义:犹深邃;深居。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林寺》:“禪阁虚静,隐室凝邃,嘉树夹牖,芳杜匝阶,虽云朝市,想同巖谷。”《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四年》:“是以叛乱继起,怨讟并兴,非常之虞,亿兆同虑。唯陛下穆然凝邃,独不得闻,至使凶卒鼓行,白昼犯闕,岂不以乘我间隙,因人携离哉!”元 孛术鲁翀《大都路都总管姚公神道碑》:“宸扆凝邃,上动天容;庭有直臣,庶儆其同。”
- 14.
刘白堕释义:相传为 南北朝 时善于酿酒的人。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河东 人 刘白堕,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晞,以甖贮酒,暴於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山郡登藩,远相餉馈,踰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觴’,亦名‘骑驴酒’。永熙 年中,南青州 刺史 毛鸿宾 齎酒之蕃,逢路贼,盗饮之即醉,皆被擒获,因復名‘擒奸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 白堕 春醪。’”
- 15.
募格释义:亦作“募征格”。募人从军、杀敌的赏格。《魏书·敬宗纪》:“又班募格,收集忠勇。”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大统寺》:“孝昌 初,妖贼四侵,州郡失据,朝廷设募征格於堂之北,从戎者拜旷掖将军、偏将军、裨将军。”《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同元年》:“乃射募格於城中云:‘能斩城主降者,拜太尉,封开国郡公,赏帛万匹。’”胡三省 注:“募格者,立赏格以募人。”
- 16.
十八子儿释义:旧时身边佩带的一种饰物。 用十八颗圆珠串成,珠子的质料不一,大多用香木或香料制成。如:他挂着伽蓝香的十八子儿,摇着一把 潮州 扇儿。
- 17.
博综释义:亦作“博纵”。 犹博通。汉 蔡邕《陈留太守胡公碑》:“总角入学,治《孟氏易》《欧阳尚书》《韩诗》。博综古文,周览篇籍,言语造次,必以经纶加之。”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大伽蓝国》:“博综众经,研究异论。”明 徐渭《自为墓志铭》:“及悔学,志又迂阔,务博综,取经史诸家,虽琐至稗小,妄意穷极。”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 定相 ﹞博综天文地纪,人官物典兵农水利之学,皆淹贯。”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郑苏年师》:“博纵羣书,规模宏远。”
- 18.
双林释义:⒈指 释迦牟尼 涅槃处。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神光壮丽,若金刚之在双林。”周祖谟 校释:“佛在 拘尸那城 阿夷罗跋提河 边娑罗双树前入般湼槃(见《大般湼槃经》)。在今 印度 北方Kasia(距Gorakhpur约三十二英里)。”南朝 梁元帝《荆州长沙寺阿育王像碑》:“然俱冥四德,脱屣双林;示表金棺,现焚檀椁。”唐 王勃《释迦佛赋》:“双林告灭,演摩訶般若之教,示阿耨多罗之诀。”参见“双树”。⒉借指 释迦牟尼。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译经论》:“别於方等深经,领括枢要,源发般若,流贯双林。”
- 19.
句盾释义:即钩盾。 官署名。《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渭水 虒上 小女 陈持弓 年九岁,走入 横城门,入 未央宫 尚方掖门,殿门门卫户者莫见,至句盾禁中而觉得。”颜师古 注:“句盾,少府之署。”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建春门》:“建春门 内御道南,有句盾、典农、籍田三署。”句,一本作“勾”。
- 20.
吉徵释义:⒈幸运的征召。 《汉书·何并传》:“郡中乱,王莽 遣使徵 詡,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詡 据地哭。掾史曰:‘明府吉徵,不宜若此。’”⒉吉祥的征兆。三国 魏 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无吉徵而自宅,以徵假见难可也。”《晋书·刘聪载记》:“张氏 梦日入怀,寤而以告,元海 曰:‘此吉徵也,慎勿言。’”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宁寺》:“﹝ 王元渊 ﹞夜梦著袞衣,倚槐树而立,以为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