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 [jí jiù]
1. 紧急救治。
例急救包。
英[first aid; emergency treatment;]
急救 引证解释
⒈ 紧急抢救。
引宋 洪迈 《夷坚乙志·刘子文》:“子文 遽前执其手,攫拏不置,左右急救之,犹败面流血。”
《水浒传》第八十回:“花荣 搭上箭,拽满弓,望着那个开詔使臣道:‘看 花荣 神箭!’一箭射中面门,众人急救。”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江潮大上,一小舟为风漂没, 徐翁 急救之,得无恙。”
⒉ 今特指对患急性病或受重伤的人进行紧急的医疗救护措施。
引洪深 《青龙潭》第二幕:“费有三 :你还是躺着养息一回,等 林先生 来,他懂得急救的法子。”
国语词典
急救 [jí jiù]
⒈ 对病症或意外受伤的紧急救治。
急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人工呼吸释义:一种急救方法。在自然呼吸停止或严重抑制时(如溺水、电击、一氧化碳中毒等),借外力使胸腔发生节律性扩张与缩小,使气体进出于肺,促使呼吸运动恢复。一般用口对口法、仰卧提臂压胸法或使用呼吸器等。
- 2.
军中候释义:古时的一种军职名。《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十五年》:“赵 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 武安,赵奢 立斩之。”胡三省 注:“此军之中候也。汉 北军中候之官本此。或曰:‘军中之候,军吏也。’”
- 3.
卫生员释义:受过短期训练,具有医疗卫生基本知识和急救护理等技术的初级医务人员。
- 4.
急救释义:对患急性病或受重伤的人进行紧急救治。
- 5.
急救包释义:装有急救药品及消过毒的纱布、绷带等的小包,供急救伤病员时使用。
- 6.
急救站释义:进行紧急医疗的设施;特指前线给伤员进行急救处理的设施。
- 7.
急赈释义:亦作“急振”。 紧急救济。
- 8.
救火拯溺释义:形容紧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同“救焚拯溺”。
- 9.
救焚拯溺释义:焚:火灾;溺:水灾。 救人于水火之中。形容紧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
- 10.
李师师释义:宋 代 汴京 名妓。相传其幼年曾为尼,俗称佛弟子为师,故名。名士 周邦彦 多与来往。宋徽宗 曾微服屡访其居,后入宫封为 瀛国夫人,靖康 后流落南方。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下:“道君 幸 李师师 家,偶 周邦彦 先在,焉知 道君 至,遂匿於牀下。”《宣和遗事》前集:“李师师 见 贾奕 气倒,则得傍前急救。须臾甦醒。”
- 11.
民防释义:在发生敌人进攻、阴谋破坏或其他敌对行动(例如空袭)的情况时,由民政当局组织居民进行的防护措施和紧急救援活动。
- 12.
滋阴释义:滋补阴虚,为中医的一种疗法。 《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病>》“吴茱萸汤方”注引 清 沉明宗 曰:“心烦不得眠而无下利,乃肾水枯少,故用黄连阿胶汤滋阴清火,急救肾阴为主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据《食物本草》,这东西是滋阴的。”
- 13.
紧急电话释义:为了方便群众应对一些紧急情况,全国统一设有的一些特殊电话,如110——匪警电话、119——火警电话、120——急救电话、999——红十字会的急救电话和122——交通报警电话。 这些电话都是免费的。
- 14.
绞肠痧释义:霍乱病的俗称。中医指不吐不泻而有剧烈腹痛者。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干霍乱》:“乾霍乱,心腹绞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俗名绞肠痧,不急救即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近来外面闹绞肠痧闹得利害呢,你倒是给他点痧药也罢了。”
- 15.
药箱释义:装有急救或常用药品及消过毒的纱布,绷带的箱子,供医生出诊使用。
- 16.
输氧释义:一种急救方法。使病人吸入氧气以解除体内暂时缺氧。有导管吸入法、面罩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