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与 [shī yǔ]
1. 给予恩惠、财物等。
例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威尼斯商人》
英[grant;]
施与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施予”。给予,以财物周济人。
引《韩非子·奸劫弑臣》:“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则暴乱者不止。”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 越 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怨。”
《后汉书·张奋传》:“常分损租奉,赡卹宗亲,虽至倾匱,而施与不怠。”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餘。”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家甚豪富,喜施予,乡人感其惠。”
郁达夫 《过去》:“有时候因为想受她这一种施与的原因,故意地违反她的命令,要她来打。”
国语词典
施与 [shī yǔ]
⒈ 以财物施舍、赒济他人。
引《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家富于财,性好施与。」
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任侠好客,乐施与。」
施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贷释义:⒈不施与。⒉不饶恕;不宽免。⒊不忒,不得差错。贷,通“忒”。
- 2.
专利法释义:专利法是确认发明人(或其权利继受人)对其发明享有专有权,规定专利权的取得与消灭、专利权的实施与保护,以及其他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3.
丰施释义:丰厚的施与。
- 4.
乞匄释义:⒈亦作“乞丐”。 见“乞丐”。⒉亦作“乞丐”。给予;施与。
- 5.
优赡释义:⒈渊博丰富。 《后汉书·蔡邕传》:“夫夫有逸羣之才,人人有优赡之智。”南朝 梁简文帝《与湘东王论王规令》:“文辨纵横,才学优赡。”《旧唐书·柳璨传》:“璨 纪 子玄 之失,别为十五卷,号《柳氏释史》,学者伏其优赡。”⒉优美而充实。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明初抑南人重北人》:“惟当以器识远大,学问该博,文章优赡者充之。”⒊充足,富厚。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或由年穀丰穰,而忽於蓄积;或由布帛优赡,而轻於施与。”唐 韩愈《与袁相公书》:“诸弟皆优赡有餘,而 宗师 妻子常寒露飢馁。”宋 陆游《南唐书·
- 6.
余爱释义:⒈未全部施与的仁爱。 ⒉前人留下的恩德。
- 7.
凶俭释义:灾荒。《魏书·房景远传》:“景远 字 叔遐。重然诺,好施与。频岁凶俭,分赡宗亲,又於通衢以食饿者,存济甚众。”《魏书·高闾传》:“凶俭之年,民轻违犯,可缓其使役,急其禁令。”《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元年》:“令州县復置义仓,官所收二税,每石别输一斗贮之,以备凶俭。”
- 8.
匄施释义:施舍;施与。
- 9.
博施释义:普遍施与;多多给予。
- 10.
善贷释义:善于施与;善于宽假。
- 11.
妄施释义:⒈随便施与恩惠。 《庄子·让王》:“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清 曾国藩《答刘孟容书》:“不知其分而妄施焉,过乎仁,其流为 墨;过乎义,其流为 杨。”⒉犹乱加。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不可妄施人子,况储君乎?”清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紫薇》:“人能以待紫薇者,待一切草木;待一切草木者,待禽兽与人,则斩伐不敢妄施,而有疾痛相关之义矣。”郭沫若《青年哟,人类的春天》:“克服自己的暴力,不以妄施于人。”
- 12.
存济释义:⒈救济;救助。《北史·房景远传》:“景远 字 叔遐,重然诺,好施与,频岁凶俭,分赡宗亲,又於通衢以饲饿者,存济甚众。”元 无名氏《刘弘嫁碑》第四折:“当日无倚之时,投奔於伯伯门下,蒙伯伯收留存济。”《明史·陈锐传》:“淮 扬 饥疫,煮糜施药,多所存济。”清 吴伟业《咏古》诗之六:“破家相存济,百口同安危。”⒉过活;度日。《周书·宣帝纪》:“闰月乙亥,詔 山东 流民新復业者,及 突厥 侵掠家口破亡不能存济者,竝给復一年。”宋 范仲淹《奏乞免关中支移二税》:“数年以来,科率百端,民力大困,州县督责,不能存济。
- 13.
守约施博释义:谓所操者简易而施与者广大。 语本《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所謂本亂而求末之治,無是理也。故曰‘壹是皆以修身爲本’。此正脈也,此至易至簡之學,守約施博之道。”
- 14.
守约施搏释义:指所操者简易而施与者广大。
- 15.
平施释义:均平地施与。
- 16.
开恩释义:给予宽恕;施与恩惠(多用于向人求情):求您开开恩,饶了我这回。
- 17.
徧施释义:普遍施与。
- 18.
施予释义:见“施与”。
- 19.
施报释义:⒈谓有所施与,则有所报答。⒉实施报答。
- 20.
施无畏释义:施与无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