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bié chēng]
1. 正式名称以外的名称。
例湘是湖南的别称,鄂是湖北的别称。
英[alternative name; another name;]
别称 引证解释
⒈ 正式名称以外的别名。
引冯承钧 《<西域地名>序例》:“此外不常见的名称,比方 苫国 (Scham)对音采自 德 文, 撒剌克思 (Tcherkesses)之别称采自 法 文。”
例如:湘 是 湖南 的别称, 鲁 是 山东 的别称。
国语词典
别称 [bié chēng]
⒈ 正式名称以外的称呼。
例如:「地瓜是番薯的别称」、「落花生的别称是土豆。」
别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丈红释义:蜀葵的别称。
- 2.
一枝香释义:⒈荔枝的别称。 ⒉药用植物名。(1)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山草》:“一枝香生广信(江西上饶),舖地生,叶如桂叶而柔厚,面光緑,背淡,有白毛。根鬚长三四寸,赭色。土人以治小儿食积。”(2)即山马兰,为马兰的一种。(3)即马蹄金,产台湾省。
- 3.
一百六释义:寒食日的别称。 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寒食﹞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唐 元稹《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緑。”宋 梅尧臣《和十一月八日圃人献小桃花》诗之二:“前占寒食一百六,算到其时未合开。”宋 洪迈《容斋四笔·一百五日》:“吾州城市 芝山寺,为禁烟游赏之地,寺僧欲建 华严阁,请予作《劝缘疏》,其末联云:‘大善知识五十三,永壮人天之仰;寒食清明一百六,鼎来道俗之观。’”参见“一百五”、“一百五日”。
- 4.
七姑子释义:山魈的别称。
- 5.
万条寒玉释义:寒玉:竹的别称。指万株绿竹。
- 6.
三十六鳞释义: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鳞介篇》:“鲤,脊中鳞一道,每鳞有小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因以“三十六鳞”为鲤鱼的别称。
- 7.
三十子释义:《梁书。元帝纪》:“大宝 元年正月辛亥朔,左卫将军 王僧辩 获橘三十子共蔕以献。”后因以“三十子”为橘的别称。唐 陆龟蒙《袭美以春橘见惠因次韵酬谢》:“珍重更过三十子,不堪分付野人边。”
- 8.
三字释义:⒈指古字、篆、隶三种字体。⒉知制诰的别称。⒊指“莫须有”三字。
- 9.
三山释义:⒈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则 瀛洲 也。”唐 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宋 苏轼《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清 黄遵宪《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横纵六里听 张仪。”⒉福州 的别称。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东有 九仙山,北有 越王山,故 福州 又称 三山。见 宋 曾巩《道山亭记》。元 萨都剌《入闽过平望驿》诗:“广
- 10.
三府释义:⒈汉 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后世因之。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汉 王符《潜夫论·班禄》:“三府制法,未闻赦彼有罪,狱货惟宝者也。”《后汉书·承宫传》:“三府更辟,皆不应。”李贤 注:“三府,谓太尉、司徒、司空府。”唐 韩翃《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一丘无自逸,三府会招贤。”清 顾炎武《郡县论九》:“有学术才能而思自见于世者,其县令得而举之,三府得而辟之,其亦可以无失士矣。”⒉通判的别称。官品低于知府、同知,故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这通判是个三府,所以他一个六品官,
- 11.
上宗释义:周 制春官之长大宗伯的别称。
- 12.
上海市释义:别称沪、申。中国中央直辖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东部,东滨东海,与江苏、浙江两省相邻。京沪、沪杭铁路在此相接,是长江流域的出海门户和南北沿海航运的中枢。面积6 340平方千米。总人口1 674万(2000年),市区人口869万(1997年)。是中国的最大城市、综合性工业中心和贸易港。
- 13.
上清童子释义:古钱的别称。相传 贞观 年间,岑文本 避暑山亭,有一“上清童子元宝”进见。语毕,送之出亭,于墙下忽然不见。掘地,得古钱一枚,乃悟“上清童子”为铜名,“元宝”为钱文。见 唐 谷神子《博异志·岑文本》。后遂以“上清童子”为钱的别名。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古文钱》:“昔有钱精,自称上清童子。”
- 14.
上章释义:⒈十干中“庚”的别称,用以纪年。《尔雅·释天》:“﹝ 太岁 ﹞在庚曰上章。”隋 许善心《神雀颂》:“岁次上章,律谐大吕,玄枵会节,玄英统时。”清 钱谦益《闻母邹太君七十序》:“谨书之以为序。时上章困敦十一月初五日。”鲁迅《祭书神文》序:“上章困敦之岁,贾子 祭诗之夕,会稽 戛剑生 等谨以寒泉冷华,祀书神长恩,而缀之以俚词。”⒉向皇帝上书。《后汉书·百官志二》:“﹝公车司马令﹞掌宫南闕门,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徵诣公车者。”宋 周密《齐东野语·赵伯美》:“伯美 为 湖南 宪,牟濚 叔清 知 衡阳,行移之间
- 15.
上舍释义:⒈上等的馆舍。《战国策·齐策一》:“靖郭 君 善 齐貌辨 ……於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日暮进食。”姚宏 注:“上舍,上传也。”《史记·张仪列传》:“楚怀王 闻 张仪 来,虚上舍而自馆之。”唐 刘禹锡《酬湖州崔郎中见寄》诗:“凭君虚上舍,待予乘兴行。”⒉宋 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依次而升。见《宋史·选举志三》。明 清 因以“上舍”为监生的别称。《清平山堂话本·阴骘积善》:“此人若回来寻时,可使他来京师上庠 贯道斋,寻问 林上舍。”清 戴名世《先君序略》:“面峰 府君之幼子为 默斋
- 16.
下议院释义:两院制议会的组成部分。原是英国议会中的平民院的别称,后来泛指两院制中议员按人口比例或选区选举产生的议院,如美国的众议院,法国的国民议会,荷兰的二院等(跟“上议院”相对)。也叫下院。
- 17.
不来释义:⒈不归。 《诗·小雅·采薇》:“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朱熹 集传:“来,归也。”⒉逸诗《貍首》的别称。因貍一名不来,故称。《汉书·郊祀志上》:“后五十年,周灵王 即位。时诸侯莫朝 周,萇弘 乃明鬼神事,设射《不来》。”按《史记·封禅书》作“设射《貍首》”。裴骃 集解引 徐广 曰:“貍,一名不来。”
- 18.
不聿释义:即不律。笔的别称。
- 19.
丑宝释义:牛黄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牛黄》。
- 20.
专城伯释义:古时州郡长官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