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 [hǎi xī]
1. 古大秦国,即罗马帝国。指西域一带或位于我国西方的国家。
海西 引证解释
⒈ 古 大秦国,即 罗马帝国。
引《史记·大宛列传》“北有 奄蔡 黎轩”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魏略》云:‘ 大秦 在 安息、条支 西大海之西,故俗谓之 海西。从 安息 界乘船直载 海西,遇风利时三月到,风迟或一、二岁。’”
《后汉书·南蛮传》:“永寧 元年, 掸 国王 雍由调 復遣使者诣闕朝贺……自言我 海西 人。 海西 即 大秦 也。”
⒉ 指西域一带或位于我国西方的国家。
引唐 张说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之二:“圣皇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
清 魏源 《江南吟》之八:“阿芙蓉,阿芙蓉,产海西,来海东。”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海西之乐,近又东来。”
海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卫释义:⒈唐 禁卫军,有亲卫、勋卫、翊卫,合称“三卫”。《新唐书·李密传》:“当以才学显,何事三卫间哉。”⒉宋 代亦称三衙为“三卫”。《宋史·职官志六》:“博士掌教道,校试三卫所习文武之艺。”宋 欧阳修《鵯鵊词》:“南衙促仗三卫列,九门放钥千官入。”参见“三衙”。⒊明 洪武 二十二年(1389年)设 朵颜、泰宁、福余 三卫于 兀良哈 部落,通称 兀良哈 三卫,简称三卫。后又置 建州、海西、野人 三卫。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惟 朝鲜、琉球、安南 及 朵颜、三卫等受朝廷册封,贡赋惟谨,比於藩臣。”
- 2.
乡国释义:⒈故国。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吾已絶望,永辞万民,岂料再还,重復乡国。”唐 张籍《送新罗使》诗:“悠悠到乡国,还望海西天。”《白雪遗音·马头调·昭君出塞》:“恼恨 毛延寿,与你何仇将俺害,(到得此地来,)弄的俺抛离乡国。”⒉家乡。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唐 杜俨《客中作》诗:“容颜岁岁愁边改,乡国时时梦里还。”清 顾炎武《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三年干戈暗乡国,有兄不得归塋域。”
- 3.
侵挠释义:⒈亦作“侵橈”。侵扰,干扰。《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是时太后 可足浑氏 侵橈国政,太傅 评 贪昧无厌,货赂上流,官非才举,羣下怨愤。”《宋史·太宗纪一》:“冬十月癸亥,詔:河南 吏民不得阑出边关侵挠略夺。”明 归有光《夏淑人六十寿序》:“武宗 皇帝之世,佞倖藉权,侵挠朝政。”⒉谓侵夺骚扰。《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三年》:“初,詔发 蜀 兵赴闕,并优给装钱,王全斌 等擅减其数,仍纵部曲侵挠之。”
- 4.
兰青铁路释义:兰青铁路自兰州至青海西宁,全长188公里。
- 5.
半道释义:半路,中途。 《战国策·燕策一》:“於是因令其妾酌药酒而进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北周 庾信《和灵法师游昆明池》诗:“半道闻荷气,中流觉水寒。”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注辇国鹦鹉》:“此国在海西,距 中州 四十一万里,舟行半道,过 西王母,三年,乃达 番禺 也。”华山《大戈壁之夜》:“可是大戈壁没人烟,还难得找到泉水,半道上出了毛病,很危险。”
- 6.
南关释义:⒈南方的关塞。《史记·秦始皇本纪》“上自 南郡 由 武关 归”裴骃 集解引 汉 应劭 曰:“武关,秦 南关,通 南阳。”南朝 梁 江淹《望荆山》诗:“南关绕 桐柏,西岳 出 鲁阳。”唐 司空曙《送郑况往淮南》诗:“西楚 见南关,苍苍落日间。”⒉明 谓 海西女真 哈达部。该部分布在今 辽宁 开原 南 哈达河 畔,因靠近 明 当时所设马市 广顺关(俗称 南关),故有此称。
- 7.
叶赫佟氏释义:叶赫氏族是海西女真中最强大的部族。叶赫土默特氏,本是蒙古族,后来灭掉扈伦那拉部,改姓叶赫那那拉氏。那拉是太阳的意思。
- 8.
啮棃释义:咬梨子。古代劝谕部属同心同德的一种方式。表示内部离异,则国力如梨之脆弱,易为敌人所乘。《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二年》:“冬,十月,柳 据 蒲阪,双 据 上邽,廋 据 陕城,武 据 安定,皆举兵反。坚(苻坚)遣使諭之曰:‘吾待卿等,思亦至矣,何苦而反!今止不徵,卿宜罢兵,各定其位,一切如故。’各啮棃以为信。皆不从。”胡三省 注:“棃肉脆而啮之易入,以喻亲戚离叛,则国力脆弱,将为敌人所乘,故啮棃付使者,赐 柳 等以为信也。”
- 9.
天峻山释义:天峻山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边缘布哈河南面,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城西南方向约15公里处,海拔4米,为环青海湖13名山之一,是风景独特的夏季游览胜地。
- 10.
崇吉喇姓释义:崇吉喇姓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海西女真崇吉喇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 11.
布希姓释义: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海西女真蒲鲜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 12.
忽慢释义:犹轻慢。《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若忽慢使臣,是卑 燕 也,岂脩好之义乎!”
- 13.
愆乏释义:谓因失误而导致匮竭。 《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捨此二策而连军北上,进不速决,退必愆乏。”
- 14.
愆悬释义:谓失期不至。《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若粮廩愆悬,情见势屈,必不战自败。”
- 15.
日出处天子释义:隋 唐 时 日本 国王的自称。《隋书·东夷传·倭国》:“大业 三年,其王 多利思比孤 遣使朝贡。使者曰:‘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其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参见“日没处天子”。
- 16.
日没处天子释义:隋 唐 时 日本 对 中国 皇帝的称呼。《隋书·东夷传·倭国》:“大业 三年,其王 多利思比孤 遣使朝贡。使者曰:‘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其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
- 17.
本邦释义:故乡;故国。《后汉书·蔡邕传》:“昔 韩安国 出自徒中,朱买臣 出於幽贱,并以才宜,还守本邦。”《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要当与卿共定天下,告成 岱宗,然后还卿本邦,世封 幽州,使卿去国不失为子之孝,归朕不失事君之忠。”
- 18.
榷卖释义:专卖。《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五年》:“王,高祖 之子也,当以宗庙社稷为忧,柰何不抚战士而榷卖樵水,专以货殖为心乎!”《宋史·食货志下六》:“议者谓榷卖有定率,征税无彝準,通商之后,必亏岁计。”
- 19.
民户释义:⒈民家。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汶水》:“﹝ 奉高县 ﹞西六十里有 季札儿 冢……前有石铭一所,汉 末 奉高 令所立,无所述叙,标誌而已。自昔恆蠲,民户洒埽之;今不能然,碑石糜碎,靡有遗矣。”《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三年》:“国家政法不立,豪贵恣横,至使民户殫尽,委输无入。”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呵,你就是 韩六爷 吗?’萧队长 讥讽地说着。‘不敢,民户就是 韩凤岐。’韩老六 哈着腰说。”⒉清 代户籍的一种。《清会典·户部五·尚书侍郎》:“凡户之别,有民户(土著者,流寓入籍者,八旗销除旗档者,汉
- 20.
泼寒胡戏释义:古代西域的一种乐舞。每年十一月严寒时,由勇壮少年裸体结队而舞,鼓乐伴奏,观者以水泼之。《旧唐书·中宗纪》:“御 洛城 南门楼观泼寒胡戏。”明 胡震亨《唐音癸籤·乐通三》:“泼寒胡戏:冬月,为海西胡人裸体,寒水泼之。自 则天 末年始。中宗 尝因蕃夷入朝,作此戏御楼观之,所歌曲即《苏摩遮》也。”亦省作“泼寒胡”、“泼寒”、“泼胡”。《旧唐书·张说传》:“且泼寒胡未闻典故,裸体跳足,盛德何观;挥水投泥,失容斯甚。”宋 苏轼《次韵刘景文赠傅曦秀才》:“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王国维《戊午日短至》诗:“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