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 [nèi ěr]
1. 耳朵最里面的一部分,由复杂的管状物构成,分为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部分,主管听觉和身体的平衡。
内耳 引证解释
⒈ 耳朵最里面的一部分,由复杂的管状物构成,分为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部分,主管听觉和身体的平衡。
国语词典
内耳 [nèi ěr]
⒈ 耳朵的最底部。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孔与路而成,为听觉神经分布之处,主管听觉和身体的平衡。组成部分有三:一、半规管,内有膜囊,与神经相连,内外满贮透明液体。二、耳蜗管,亦满注透明液体,底部有听神经分布。三、前庭,在半规管与耳蜗管之间间。
反外耳
内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耳释义:外耳和内耳之间的部分,内有三块互相连接的听骨(锤骨、砧骨和镫骨)。
- 2.
前庭蜗神经释义:第八对脑神经,从脑桥和延髓之间发出,分布在内耳,主管听觉和身体平衡的感觉。也叫位听神经。
- 3.
前庭释义:⒈正屋前的庭院。⒉内耳中维持平衡的器官。
- 4.
半规管释义:人和脊椎动物内耳迷路的组成部分。为三个互相垂直的半圆形小管。半规管一端稍膨大处有位觉感受器,能感受旋转运动的刺激,能引起运动感觉和姿势反射,以维持运动时身体的平衡。
- 5.
听小骨释义:中耳里三块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的统称,作用是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 通称听骨。
- 6.
听神经释义:生理学名词。即第八对脑神经,从脑桥和延髓之间发出,分布在内耳,主管听觉。
- 7.
基底动脉释义:由二侧椎动脉合并而成的不成对的动脉,它在颅内走在脑桥下面,分为二支大脑后动脉,供应脑桥、小脑和大脑后部以及内耳。
- 8.
平衡感觉释义:因身体所处位置的变化而引起的感觉。内耳中的半规管和前庭等是平衡感觉的器官。
- 9.
平衡觉释义:因身体移动而引起的感觉。内耳中的半规管和前庭是平衡觉的器官。
- 10.
播扬释义:⒈张扬发动。《左传·昭公三十年》:“我盍姑亿吾鬼神,而寧吾族姓,以待其归。将焉用自播扬焉。”⒉传扬;传布。晋 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五》:“方今外有遗虏,遐夷未宾;旗鼓尚在边境,干戈不得韜刃。斯乃播扬洪烈,立功垂名之秋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播扬先人之辞迹,暴露祖考之长短。”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颜氏》:“深恐播扬,致天子召问,貽笑海内耳。”老舍《赵子曰》第十九:“我不愿与他交朋友,我不屑与他惹气,我可也不愿意播扬他的劣迹。”⒊散布;扬弃。晋 成公绥《啸赋》:“散滞积而播扬,荡埃蔼之溷浊。
- 11.
耳朵释义:听觉器官。人和哺乳动物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内耳除管听觉外,还管身体的平衡。
- 12.
耳石释义:⒈脊椎动物的内耳或无脊椎动物的听泡中的一种石灰质结石,在许多真骨鱼中尤为显著,形成坚硬的体质,在大多数较高等的脊椎动物中则为石灰质小耳沙块物质。⒉脊椎动物的耳石或耳沙。
- 13.
耳蜗释义:内耳的一部分,在内耳的最前部,形状像蜗牛壳,内部有淋巴和听神经,是听觉的感受器。
- 14.
耳鸣释义:外界并无声音而患者自己觉得耳朵里有鸣叫的声音。 多由中耳、内耳或神经系统的疾病引起。
- 15.
锤骨释义:⒈内耳听骨之一,形状像锤子,跟鼓膜相连,能把声音的振动传给砧骨和镫骨。 ⒉五指骨。
- 16.
镫骨释义:听骨之一。形状像马镫,外面跟砧骨相连,里面的一端跟内耳相连。
- 17.
鼓室释义:⒈松鸡和其它山鸡颈部的裸露部分,当展翅时食管充气并扩展⒉是在人类颞骨岩部的一个含气小腔。内有听小骨、韧带、肌肉、血管和神经⒊外耳和内耳之间的部分,内有三块互相连接的听骨(锤骨、砧骨和镫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