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定 [pìn dìng]
1. 犹婚约。
3. 指订婚的信物。
聘定 引证解释
⒈ 犹婚约。
引《红楼梦》第十五回:“那 李少爷 一眼看见 金哥 就爱上了,立刻打发人来求亲,不想 金哥 已受了原任 长安 守备公子的聘定。”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你怎么还不续弦咧?是不是已经有了聘定呢?”
⒉ 指订婚的信物。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兹 金声 愿还聘定, 韩生 愿退婚姻。”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文姬 看诗毕,大喜道:‘此真吾夫也!不然,怎晓得我的来处?吾愿与之为妻。’即以诗为聘定,留为夫妇。”
国语词典
聘定 [pìn dìng]
⒈ 已经定亲,尚未完成婚礼。
引《红楼梦·第一五回》:「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的聘定。」
聘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定问释义:⒈确切的消息。问,消息音信。《晋书·孝愍帝纪》:“又詔 琅琊王 曰:‘……间遣使适还,具知 平阳 定问,云 幽 并 隆盛,餘胡衰破,然犹恃险,当须大举。’”《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元年》:“﹝ 楚王 ﹞ 瑋 之起兵也,陇西王 泰 严兵将助 瑋,祭酒 丁绥 諫曰:‘公为宰相,不可轻动。且夜中仓猝,宜遣人参审定问。’”清 曾国藩《仁和邵君墓志铭》:“国藩 心知 位西 烈士也,必不苟免。其家固知之,以无定问,不敢发丧。”⒉指“问名”等聘婚手续。定,聘定。宋 秦醇《谭意哥传》:“张 内逼慈亲之教,外为物议之非,更朞
- 2.
寒盟释义:《左传·哀公十二年》:“公会 吴 于 橐皋,吴子 使大宰 嚭 请寻盟。公不欲,使 子贡 对曰:‘盟,所以周信也,故心以制之,玉帛以奉之,言以结之,明神以要之。寡君以为苟有盟焉,弗可改也已。若犹可改,日盟何益?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乃不寻盟。”后以“寒盟”指背弃或忘却盟约。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不数年,金国 寒盟,遂有中土,两都皆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兹 金声 愿还聘定,韩生 愿还婚姻,庶不致寒盟于 程氏。”清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衅始》:“十一年五月,前光 復齎其外务
- 3.
虚声释义:⒈虚名;虚誉。《韩非子·六反》:“布衣循私利而誉之,世主听虚声而礼之,礼之所在,利必加焉。”《后汉书·黄琼传》:“自顷徵聘之士,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 等,其功业皆无所採,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宋 陈师道《别黄徐州》诗:“一日虚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清 李渔《风筝误·遣试》:“若不是他引我进去相见呵,万一谬採虚声聘定了,把鸞凰效,兀的不是神仙魑魅同偕老。”⒉假话;空话。唐 皇甫湜《制策一道》:“臣伏见赦令节文,周备纤悉,空文虚声,溢於视听,而实功惠未有分寸及於苍生。”唐 罗隐《塞外》诗
- 4.
贫难释义:⒈贫穷艰难。 元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那 竇秀才 只説贫难,没得还我。”《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只是家下委实贫难,那里下得起聘定?”清 姚廷遴《历年记》下:“今奉抚院告示:容肩挑步担贫难小民负盐易米,方便百万户口。”⒉指贫穷艰难的民户。元 王恽《论益都括出新户事状》:“果堪户计,犹宜存恤;其不成户者,并听作贫难收係,似为安便。”元 王祯《农书》卷十一:“其种不必牛犂,但锹钁垦斸,又便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