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索 [kǎo suǒ]
1. 考查探究。
考索 引证解释
⒈ 考查探究。
引清 黄宗羲 《与陈介眉庶常书》:“王应麟 欲举是科,乃于制度典故攷索殆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卢抱经 学士 文弨,精於攷索。”
探索研求。 《朱子语类》卷九九:“横渠 説太和所谓道一段,考索许多,亦好。”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答客问中》:“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沉潜者尚考索之功,天下之学术不能不具此二途。”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题记》:“如 盐谷节山 教授之发见 元 刊全相平话残本,及‘三言’并加考索,在小説史上,实为大事。”
考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刁风释义:⒈指刁讼之风。明 沉德符《野获编·府县·县令处分人命》:“其诬者立即如数痛笞,不饶一下,行之半年,告人命者絶迹。邓 涖任七年,此弊顿絶,甫去而刁风仍炽矣。”《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自 明 季祸乱,刁风日竞,设机搆讼,败俗伤财,心窃痛之!”清 钱泳《履园丛话·考索·札朴》:“今之善讼者,谓之刁风,南北通行。”参见“刁讼”。⒉泛指坏风气。《儒林外史》第五回:“但此刁风也不可长。我这里少不得拿几个为头的来尽法处置。”欧阳予倩《渔夫恨》第三场:“那班东西也太猖狂了,是得赶快镇一镇刁风。”
- 2.
切己释义:⒈犹切身。谓身受窘迫。晋 葛洪《抱朴子·崇教》:“亦有飢寒切己,藜藿不给……释耒则农事废,执卷则供养亏者,虽闕学业,可恕者也。”⒉犹切身。密切联系自身;和自己有密切关系。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上:“文公 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若先切己自修,自然不暇及此。”明 李贽《答周若庄书》:“今之谈者,切己自反,果能常寂而常定乎?”清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反观内照,近於切己体察。”鲁迅《三闲集·怎么写》:“也是凡事切己,则格外关心的一例罢。”⒊犹切身。贴心。《古今小
- 3.
勾索释义:钩稽考索。
- 4.
卷子本释义:古书初为简册,后用卷轴装订,卷成一束,如手卷之状,唐 人写本存于今者皆然,收藏家称为卷子本。参阅 陈伯海《唐卷子本〈翰林学士集〉考索》。
- 5.
摺叠扇释义:亦称“摺扇”。用竹木或象牙为骨,韧纸或绫绢为面,能折迭的扇子。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今人用摺叠扇,以蒸竹为骨,夹以綾罗。贵家或以象牙为骨,饰以金银。”明 陆深《春雨堂随笔》:“今世所用摺叠扇,亦名聚头扇…… 东坡 谓 高丽 白松扇,展之广尺餘,合之止两指许,正今摺扇。”清 钱泳《履园丛话·考索·扇》:“或谓古人皆用团扇,今之摺扇是 朝鲜、日本 之制。有明 中叶始行于 中国 也。案《通鑑》:‘褚渊 入朝,以腰扇障日。’”胡三省 注云:“腰扇,佩之于腰,今谓之摺叠扇。则 隋 唐 时先有之矣。”《花月痕
- 6.
攻索释义:犹考索。
- 7.
稽索释义:考索。
- 8.
衆志释义:众人的意愿。《吕氏春秋·慎大》:“﹝ 桀 ﹞不恤其众,众志不堪,上下相疾,民心积怨。”唐 韩愈《郓州溪堂诗》序:“治成制定,众志大固。”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此非独于理至悖也,即缘救国是图,不惜以个人为供献,而考索未用,思虑粗疏,茫未识其所以然,輒皈依于众志。”
- 9.
诗忌释义:作诗的禁忌。清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製作繫乎声名。茂秦 有‘诗忌’、‘诗奸’、‘诗諂’三则,足为恶俗针砭。”《诗刊》1977年第6期:“浅薄与晦涩,都是诗忌。”
- 10.
远泝博索释义:谓广泛地推寻考索。 明 宋濂《题<寿昌胡氏谱>後》:“司馬遷 作《史記》,遠泝博索,於 孔子 所不敢述者,皆采而實之。”
- 11.
远溯博索释义:指广泛地推寻考索。
- 12.
逆推释义:由下向上、由后向前推测。清 归庄《<西汉地理志注>序》:“自 禹 跡九州而外,如 秦 汉 以下,宜先自近代逆推而上之,以其世之相近,多沿少革,便於考索也。”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八:“余尝用此法校 杜氏《春秋长历》,从 隐 元年顺推 隐 九年,不合者三月。又从 隐 十一年逆推 隐 三年,则无一不合。”郭沫若《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众或众人就在 周穆王 以后都还是奴隶,在 殷 代的情形便可以由这儿逆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