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国法 国法的意思
guó

国法

简体国法
繁体國法
拼音guó fǎ
注音ㄍㄨㄛˊ ㄈㄚ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fǎ,(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组词】: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遥法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组词】:办法。设法。手法。写法。(3) 仿效。【组词】:效法。(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组词】:法式。法帖。(5) 佛家的道理。【组词】:佛法。法号。法轮。法像。法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组词】:法师。法器。法事。(7) 指“法国”。【组词】:法文。法式大菜。(8) 姓。

基本含义

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国法的意思

国法 [guó fǎ]

1. 国家的法律规定。

伤天害理,国法难容。

[national law; law of the land;]

国法 引证解释

⒈ 国家的法纪。

《周礼·秋官·朝士》:“凡民同货财者,令以国法行之。”
《史记·循吏列传》:“李离 过杀而伏剑, 晋文公 以正国法。”
宋 苏轼 《辨谤札子》:“而 君锡 等輒敢挟情公然诬罔,伏乞付外施行,稍正国法。”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若説是为了国法,所以公而忘私。然而姓 朱 的却又明明为着升官发财。”


国语词典

国法 [guó fǎ]

⒈ 国家法律制度的通称。

《荀子·大略》:「国法禁拾遗,恶民之串以无分得也。」

法律 王法 公法

⒉ 规定国家组织及其作用的法规,通常指宪法与行政法而言。


国法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公法释义:古罗马法学家提出并沿用至今的一种法的分类。一般认为,凡涉及到公共权力、公共关系、公共利益和上下级关系、管理关系、强制关系的法,即为公法;而凡属个人利益、个人权利、自由选择、平权关系的法,即为私法。
    • 2.
      司法释义: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按照诉讼程序应用法律规范处理案件的活动。
    • 3.
      法令释义:一般指国家机关在 职务范围内规定的带有规范性、法律性的个别文书。 与法律不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删 去“法令”一词。
    • 4.
      法律释义:⒈法的形式的统称。⒉在中国,专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位仅次于宪法。依据制定机关 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基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如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 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如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
    • 5.
      王法释义:⒈封建时代称国家法律。 ⒉指政策法令。

国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释义: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 2.
      上令释义:国君的政令。《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行寅 为下卿,而干上令,擅作刑器,以为国法,是法姦也。”《国语·齐语》:“桓公 又问焉,曰:‘於子之乡,有不慈孝父母……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管子·立政》:“私议自贵之説胜,则上令不行。”
    • 3.
      人民币释义:我国法定货币。 以圆为单位。
    • 4.
      倾诐释义:亦作“倾陂”。谓偏颇不正。《宋书·谢晦传论》:“降及 大明,倾詖愈甚,自非訐窃深私,陵犯密讳,则左降之科,不行於权戚。”《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四年》:“淑 详练朝廷典故,凡有沿革,帝必咨访。然喜倾詖,故屡为言者所斥。”清 姚鼐《南园诗存序》:“君在道衣敝,和珅 持衣请君易,君卒辞。和珅 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
    • 5.
      偏酷释义:不公正而严酷。 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六章:“既上承千万年之旧俗,中经数千年之礼教,下获偏酷之国法,外得无量数有强力之男党共守此私有独得至乐之良法,惟有协力维持,日筑之使高,凿之使深,加之使酷而已。”
    • 6.
      党卫队释义:德国法西斯的特务组织,又叫党卫军。
    • 7.
      公宪释义:犹国法。
    • 8.
      冥诛释义:谓在阴间受到惩治。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倘或为利营私,徇情欺主,明正国法,幽服冥诛。”黄人《<小说林>发刊词》:“亦科以诲淫诲盗之罪,谓作者已伏冥诛;绳诸戒色戒鬭之年,谓閲者断非佳士。”
    • 9.
      刑部释义: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法律、刑狱等。
    • 10.
      国彝释义:⒈亦作“国彝”。⒉犹国法。
    • 11.
      国法释义:国家的法纪:国法难容。
    • 12.
      国章释义:⒈国法。⒉国之礼仪典章。
    • 13.
      国际私法释义:调整含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法律关系,解决应当适用何国法律的一系列规范的总称。主要渊源是国内法,其次是条约和国际惯例。以冲突规范为主要内容,故又名冲突法,不是实体法。
    • 14.
      圣法释义:⒈圣人的法则。⒉指皇帝所制定的法令。即封建时代的国法。⒊佛教对佛法之称。
    • 15.
      外侨释义:根据法律手续经准许居住在一国境内的具有他国国籍的外国人。 外侨受所在国法律的管辖,其正当权益受所在国法律保护。
    • 16.
      子法释义:⒈根据宪法制定的普通法(跟“母法”相对,下同)。⒉一般称仿照别国法律制定的法律为子法。
    • 17.
      家规释义:家庭中的规矩: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 18.
      居留权释义:一国政府根据本国法律规定给予外国人的在本国居留的权利。
    • 19.
      干犯释义:触犯;侵犯:干犯国法。
    • 20.
      怀挟释义:⒈携带。 《国语·晋语二》:“亡人之所怀挟缨纕,以望君之尘垢也。”《百喻经·妇诈称死喻》:“老母语言:‘汝妇已死。’夫即往视……烧取其骨,以囊盛之,昼夜怀挟。”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茶。”⒉特指应试中的挟带行为或挟带的文字等。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主司失意》:“密旨令内人於门搜索怀挟,至於巾屨,靡有不至。”《元典章·礼部四·儒学》:“乡会等试,许将《礼部韵略》外,并不许怀挟文字。”清 昭槤《啸亭续录·鲍双五侍郎》:“其叙 中州 试牘有云:‘士子弇陋不已,必至有怀挟代倩之弊,而国法

国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释义: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 2.
      上令释义:国君的政令。《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行寅 为下卿,而干上令,擅作刑器,以为国法,是法姦也。”《国语·齐语》:“桓公 又问焉,曰:‘於子之乡,有不慈孝父母……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管子·立政》:“私议自贵之説胜,则上令不行。”
    • 3.
      人民币释义:我国法定货币。 以圆为单位。
    • 4.
      倾诐释义:亦作“倾陂”。谓偏颇不正。《宋书·谢晦传论》:“降及 大明,倾詖愈甚,自非訐窃深私,陵犯密讳,则左降之科,不行於权戚。”《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四年》:“淑 详练朝廷典故,凡有沿革,帝必咨访。然喜倾詖,故屡为言者所斥。”清 姚鼐《南园诗存序》:“君在道衣敝,和珅 持衣请君易,君卒辞。和珅 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
    • 5.
      偏酷释义:不公正而严酷。 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六章:“既上承千万年之旧俗,中经数千年之礼教,下获偏酷之国法,外得无量数有强力之男党共守此私有独得至乐之良法,惟有协力维持,日筑之使高,凿之使深,加之使酷而已。”
    • 6.
      党卫队释义:德国法西斯的特务组织,又叫党卫军。
    • 7.
      公宪释义:犹国法。
    • 8.
      冥诛释义:谓在阴间受到惩治。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倘或为利营私,徇情欺主,明正国法,幽服冥诛。”黄人《<小说林>发刊词》:“亦科以诲淫诲盗之罪,谓作者已伏冥诛;绳诸戒色戒鬭之年,谓閲者断非佳士。”
    • 9.
      刑部释义: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法律、刑狱等。
    • 10.
      国彝释义:⒈亦作“国彝”。⒉犹国法。
    • 11.
      国法释义:国家的法纪:国法难容。
    • 12.
      国章释义:⒈国法。⒉国之礼仪典章。
    • 13.
      国际私法释义:调整含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法律关系,解决应当适用何国法律的一系列规范的总称。主要渊源是国内法,其次是条约和国际惯例。以冲突规范为主要内容,故又名冲突法,不是实体法。
    • 14.
      圣法释义:⒈圣人的法则。⒉指皇帝所制定的法令。即封建时代的国法。⒊佛教对佛法之称。
    • 15.
      外侨释义:根据法律手续经准许居住在一国境内的具有他国国籍的外国人。 外侨受所在国法律的管辖,其正当权益受所在国法律保护。
    • 16.
      子法释义:⒈根据宪法制定的普通法(跟“母法”相对,下同)。⒉一般称仿照别国法律制定的法律为子法。
    • 17.
      家规释义:家庭中的规矩: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 18.
      居留权释义:一国政府根据本国法律规定给予外国人的在本国居留的权利。
    • 19.
      干犯释义:触犯;侵犯:干犯国法。
    • 20.
      怀挟释义:⒈携带。 《国语·晋语二》:“亡人之所怀挟缨纕,以望君之尘垢也。”《百喻经·妇诈称死喻》:“老母语言:‘汝妇已死。’夫即往视……烧取其骨,以囊盛之,昼夜怀挟。”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茶。”⒉特指应试中的挟带行为或挟带的文字等。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主司失意》:“密旨令内人於门搜索怀挟,至於巾屨,靡有不至。”《元典章·礼部四·儒学》:“乡会等试,许将《礼部韵略》外,并不许怀挟文字。”清 昭槤《啸亭续录·鲍双五侍郎》:“其叙 中州 试牘有云:‘士子弇陋不已,必至有怀挟代倩之弊,而国法

国法造句

1.新中国法律规定,不允许父母包办婚姻,更别说指腹为婚了。

2.对那些死皮赖脸与人民为敌的人,国法也难容。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侵略军席卷欧洲各国,不可一世,但最终还是走上了历史的被告席。

4.国有国法,校有校规,不论在学校还是在校外,都不允许你为所欲为!

5.不是我六亲不认,而是办事有规章制度,我不能以权谋私,违犯党纪国法啊!

6.有的公务员无视国法,公然贪污受贿,结果被绳之以法,这是咎由自取。

7.对于那些不顾党纪国法,恣意妄为的公职人员,必须坚决清查处理。

8.腐败分子休想逃脱党纪国法的制裁。

9.违犯党纪国法的人一定要严加惩处。

10.对腐败分子必须依法惩处,以严肃党纪国法

11.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受到了党纪国法的惩处。

12.任何人也不得破坏党纪国法

13.国法西斯为嫁祸德国共产党,纵火焚烧了国会大厦。

14.那个贪婪无耻的小人,终于受到国法的严厉制裁。

15.国法公平不可失,所以寧可大义灭亲,不可因私废法。

16.此外,英国法律规定,在利物浦,只有热带鱼商店的店员才能在公共场合袒胸露怀,这也让人匪夷所思。

17.人们认识到了在各国实施不同的本国法律存在困难,这促使了国际商业法律统一的潮流。

18.国有国法,校有校规,不论在学校还是在校外,都不允许为所欲为。

19.国法西斯穷兵黩武,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20.疏而不漏如果有人胆敢以身试法,终将逃脱不了国法的惩罚。

国法(guof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国法是什么意思 国法读音 怎么读 国法,拼音是guó fǎ,国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国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