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梐枑 梐枑的意思

梐枑

简体梐枑
繁体
拼音bì hù
注音ㄅㄧˋ ㄏ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ì,(1) 〔梐枑(hù)〕行马,古代官府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子,如“设梐梐再重。”(2) 牢笼。

hù dǐ,(1) 行马,古代官府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子。

梐枑的意思

梐枑 [bì hù]

1. 古代官署前拦挡行人的栅栏,用木条交叉制成。

[stockade;]

梐枑 引证解释

⒈ 用木条交叉制成的栅栏,置于官署前遮拦人马。又称行马。

《周礼·天官·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
郑玄 注引 杜子春 曰:“梐枑,谓行马。”
唐 元稹 《梦游春七十韵》:“石压破栏干,门摧旧梐枑。”
章炳麟 《訄书·经武》:“夫家有梐枑,而国有甲兵,非大同之世,则莫是先矣。”


国语词典

梐枑 [bì hù]

⒈ 用木头交互制成的障碍物。古代多置于官署前,用以遮拦行人。

《周礼·天官·掌舍》:「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


梐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战格释义:⒈即战栅。防御障碍物。唐 杜甫《潼关吏》诗:“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踰。”仇兆鳌 注:“战格,即战栅,所以捍敌者。”《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罗城西南隅守者,焚战格以应 师鐸。”胡三省 注:“战格,列木为之,汉 人谓之笓格,今谓之排杈。”清 赵翼《书锦州牧刘慕陔守城事》诗:“弩臺彀机括,战格列梐枑。”参见“战栅”。⒉战斗。宋 苏舜钦《太子太保韩公行状》:“延州 陷没,边城中人诬以降敌,朝廷发兵监其家。公求对,力辨战格甚苦,无降屈之状。上意释然,去守兵。”
    • 2.
      行马释义: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 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於官署前,以为路障。俗亦称鹿角,古谓梐枑。
    • 3.
      设枑释义:设置行马。行马,犹今之栅栏。语出《周礼·天官·掌舍》:“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林尹 今注:“杜子春 云:行马也。按行马係以木交互而相连之,所以为障碍而禁人之行者。”晋 潘岳《藉田赋》:“於是乃使甸帅清畿,野庐扫路,封人壝宫,掌舍设枑。”
    • 4.
      陛楯释义:⒈谓执楯侍卫陛侧。 亦指执楯立于陛侧的侍卫。⒉护卫。⒊即梐枑。

梐枑(bi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梐枑是什么意思 梐枑读音 怎么读 梐枑,拼音是bì hù,梐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梐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