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河朔 河朔的意思
shuò

河朔

简体河朔
繁体
拼音hé shuò
注音ㄏㄜˊ ㄕㄨㄛ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é,(1) 水道的通称。【组词】:河道。河沟。河谷。河流。河滩。河沿。河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河港。河湾。河网。河运。内河。(2) 特指中国黄河。【组词】:河套。河防。(3) 指“银河系”。【组词】:天河。河汉。

shuò,(1) 农历每月初一。【组词】:朔日。朔望(“朔日”和“望日”)。(2) 始。【例句】:“皆从其朔”。(3) 北方。【组词】:朔方。朔漠(北方沙漠地带)。朔气。朔土。

基本含义

河朔是指河北和山西一带的地方。

河朔的意思

河朔 [hé shuò]

1. 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见“河朔饮”。

河朔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泛指 黄河 以北的地区。

《书·泰誓中》:“惟戊午,王次于 河 朔。”
孔 传:“戊午渡 河 而誓,既誓而止於 河 之北。”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袁绍 ﹞振一郡之卒,撮 冀州 之众,威震 河 朔,名重天下。”
清 李寅 《书邺侯传》诗:“但清 河 朔风尘易,欲扫宫庭枳棘难。”
郭沫若 《前茅·哀时古调四》:“河 朔 淮 西一宵尽,满池鹅鸭可成兵。”

⒉ 见“河朔饮”。


国语词典

河朔 [hé shuò]

⒈ 泛指黄河以北的地方。

《书经·泰誓中》:「惟戊午,王次于河朔。」
《三国志·卷六·魏书·袁绍传》:「威振河朔,名重天下。」


河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不入释义:谓三过家门而不入。形容尽心竭力,忠于职守。语出《孟子·离娄下》:“禹、稷 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宋 苏辙《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诗:“君忧臣辱自古然,自跪过门三不入。”
    • 2.
      了不释义:绝不;全不。 晋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宋 苏轼《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诗:“十年卧江海,了不见愠喜。”金 元好问《忻州天庆观重建功德记》:“鹤既至,翔舞阶庭,了不惊异。”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清僧》:“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 3.
      冲卫释义:冲要的边区。《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大名,河朔 之衡衞,或暂驻鑾輅,扬言自将,以壮军威者,策之中也。”
    • 4.
      冲衞释义:冲要的边区。《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大名,河朔 之衡衞,或暂驻鑾輅,扬言自将,以壮军威者,策之中也。”
    • 5.
      卖恩释义:谓以小恩小惠收买他人。《三国志·吴志·张温传》:“靖 兵众之势,干任之用,皆胜於 贾原、蒋康,温 尚不容私以安於 靖,岂敢卖恩以协 原 康 邪?”《新唐书·藩镇传·刘济》:“今天子诛 承宗,而 燕 无一卒济 易水 者,正使 潞 人卖恩於 赵,贩忠於上。”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章郇公 在中书。欧阳文忠公 初自 夷陵 县令贬所回,復馆职,通判 滑州。以书与公求一郡,公答之,无可意。文忠 不悦。俄而擢知諫院,一年中歷三司,直 龙图,为学士、河朔 都转运。文忠 始服公非卖恩者。”
    • 6.
      官廪释义:⒈犹官俸。国家发给的俸禄。《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伏闻织络及诸徒坐,乃有千数,计其所长,不足为国财,然坐食官廪,岁岁相承,此为无益。”宋 陆游《暑夜》诗:“无功耗官廪,太息负平生。”明 张四维《双烈记·从征》:“我这里深惭毛义微官廪,那些个少可酬 云英 逆旅情。”⒉国库里的粮食。《宋史·真宗纪二》:“﹝ 大中 祥符 二年九月﹞丁丑,发官廪振 凤州 水灾。”《宋史·王沿传》:“又体量 河朔 饥民,所至不俟詔,发官廪济之。”
    • 7.
      广平三君释义:清初河朔诗派主要诗人申涵光、岳殷、张盖的并称。
    • 8.
      忠孝军释义:金 代军队名,集 河朔 各路归顺的人所组成。
    • 9.
      拘文释义:⒈拘泥于成法。《后汉书·崔駰传》:“俗人拘文牵古,不达权制。”宋 曾巩《杂诗》之二:“拘文已难骋,避世固多屈。”《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五年》:“夫蝗蝻几徧 河朔,而邸吏拘文,封还奏牘,必俟其扑尽方许上闻。”⒉拘泥于文义。参见“拘文牵义”。
    • 10.
      河朔释义:⒈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⒉见“河朔饮”。
    • 11.
      河朔饮释义:《初学记》卷三引 三国 魏 曹丕《典论》:“大驾都 许,使光禄大夫 刘松 北镇 袁绍 军,与 绍 子弟日共宴饮,常以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於无知。 云以避一时之暑,故 河 朔有避暑饮。”后因以“河朔饮”指夏日避暑之饮或酣饮。
    • 12.
      泼火雨释义:旧俗寒食节禁火,其时所下的雨叫“泼火雨”,也叫“清明雨”。唐 唐彦谦《上巳》诗:“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宋 梅尧臣《依韵和长文紫微春雨》之一:“年年泼火雨,苦作清明寒。”《说郛》卷四八引 宋 侯延庆《退斋雅闻录》:“河朔 人谓清明雨为泼火雨,立夏为隔辙雨。”亦省作“泼火”。宋 毛幵《满江红》词:“泼火初收,鞦韆外,轻烟漠漠。”
    • 13.
      洛阳才释义:⒈洛阳 才子的简称。 北周 庾信《聘齐秋晚馆中饮酒》诗:“欣兹 河朔 饮,对此 洛阳 才。”倪璠 注:“东魏 本从 洛 迁都 鄴 地,齐 受 魏 禪,故於 齐 之诸臣称为 洛阳 才也。”明 何景明《短歌行赠贾西谷》:“君不见 贾生 自负 洛阳 才,南迁且作 长沙 傅。”详“洛阳才子”。⒉汉 洛阳 贾谊 年少敢言,朝廷公卿如 绛 灌 之属尽害之,终遭贬谪为 长沙王 太傅。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后因以“洛阳才”比喻遭贬谪、流放之才人。唐 李白《放后遇恩不沾》诗:“何时入 宣室,更问 洛阳 才?”
    • 14.
      流澌释义:⒈亦作“流凘”。 江河解冻时流动的冰块。《楚辞·九歌·河伯》:“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王逸 注:“流澌,解冰也。”汉 刘歆《遂初赋》:“激流凘之漻泪兮,窥九渊之潜淋。”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河朔寒》:“流澌浮漂,舟船行难。”唐 岑参《送严维下第还江东》诗:“敝裘沾暮雪,归棹带流凘。”清 唐孙华《雪次东坡聚星堂韵禁体物语》:“夜半流澌霤结条,多年布衾真似铁。”⒉流水。唐 元稹《江陵三梦》诗之一:“寂默深想像,泪下如流澌。”清 吴兆骞《谪宁古塔记》:“其石冈濶三十里,长三百餘里,嵌空玲瓏,下
    • 15.
      癯毁释义:谓瘦瘠不堪,健康状况很坏。《新唐书·永安王涵传》:“寳应 初,河朔 平,涵 方母丧,夺哀持节宣慰,所至州县,非公事未尝言,蔬饭水饮,席地以瞑。使还,固请终制,代宗 见其癯毁,许之。”《新唐书·儒学传中·路敬淳》:“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服除,号慟入门,形容癯毁,妻不之识。”
    • 16.
      空城释义:荒凉的城市。《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归空城兮狗不吠,鷄不鸣。”南朝 宋 颜延之《还至梁城作》诗:“故国多乔木,空城凝寒云。”唐 李嘉祐《送从弟归河朔》诗:“空城流水在,荒泽旧村稀。”宋 姜夔《扬州慢》词:“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17.
      脣齿释义:⒈唇与齿。晋 陆机《文赋》:“思风发於胸臆,言泉流於脣齿。”《晋书·王濬传》:“以累卵之身,处雷霆之衝;茧栗之质,当豺狼之路,其见吞噬,岂抗脣齿?”⒉借喻互相接近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卿更相拔举,迭为脣齿,有不合者,见则排斥,其意如何?”《晋书·温峤传》:“僕与仁公当如 常山 之蛇,首尾相卫,又脣齿之喻也。”《新唐书·李吉甫传》:“及 元济 擅立,吉甫 以内地无脣齿援,因时可取,不当用 河朔 故事,与帝意合。”《明史·四川土司传一·乌蒙》:“乌蒙、乌撒、东川 诸土官,故与 芒部
    • 18.
      荆高释义:荆轲 和 高渐离 的并称。后泛指任侠行义的人。清 钱谦益《咸子诗序》:“少壮为诸生时,流观经史,每及 椒举 之班荆,绕朝 之赠策,荆 高 燕 市之饮泣……輒为引觴击节,曳袖起舞。”清 陈维崧《贺新郎·题沙介臣词》词:“索米 长安 非失策,看掀髯,意气雄 河朔。荆 高 辈,未萧索。”
    • 19.
      行幸释义:⒈古代专指皇帝出行。《汉书·武帝纪》:“﹝ 元鼎 ﹞四年,冬十月,行幸 雍。”唐 杜甫《壮游》诗:“河朔风尘起,岷山 行幸长。”明 梅鼎祚《玉合记·赠处》:“往年天子行幸,赐 长安 士民大酺三日。”清 昭槤《啸亭杂录·领侍卫府》:“其行幸驻蹕宿卫,一如禁中之例。”⒉指皇帝留宿妃妾宫中。明 陈与郊《昭君出塞》:“娘娘!官家也曾行幸来么?”周贻白 注:“皇帝留宿宫中。”
    • 20.
      超诣释义:⒈高深玄妙;高超脱俗。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诸葛厷 年少不肯学问,始与 王夷甫 谈,便已超诣。”唐 张说《魏齐公元忠》诗:“齐公 生人表,迥天闻鹤唳。清论早揣摩,玄心晚超诣。”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上:“东晋 清谈之士,酷嗜 庄 老,以旷达超诣为第一等人物。”元 刘壎《隐居通议·古赋一》:“老氏 之清虚,释氏之超诣,味则高矣,而不协於极。”清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 许暘谷 ﹞同里 钱玉友 目为诗家乡愿,然集中亦有超诣之作。”⒉超登;登达。唐 柳宗元《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

河朔(hesh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河朔是什么意思 河朔读音 怎么读 河朔,拼音是hé shuò,河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河朔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