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声望 声望的意思
shēngwàng

声望

简体声望
繁体聲望
拼音shēng wàng
注音ㄕㄥ ㄨㄤ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ēng,(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组词】:声音。声带。(2) 消息,音讯。【组词】:声息。不通声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组词】: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4) 名誉。【组词】:名声。(5) 音乐歌舞。【例句】: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wàng,(1) 看,往远处看。【组词】:望见。眺望。张望。望尘莫及(喻远远落后)。望风捕影。(2) 拜访。【组词】:看望。拜望。探望。(3) 希图,盼。【组词】:期望。欲望。喜出望外。(4)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组词】:望族。名望。声望。威望。(5) 向,朝着。【组词】:望东走。(6)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组词】:望日。(7) 埋怨,责备。【组词】:怨望。(8) 姓。

基本含义

形容声誉迅速扬起,声望迅速提高。

声望的意思

声望 [shēng wàng]

1. 众所仰望的名声。

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伟》

[prestige; popularity;]

声望 引证解释

⒈ 众所仰望的名声。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苍 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
唐 朱庆馀 《上江州李史君》诗:“起家声望重,自古更谁过。”
《明史·王遴传》:“遴 虽退,声望愈重,以年高存问者再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锡九》:“富室 周某,仰其声望,订为婚姻。”
叶圣陶 《倪焕之》二:“他就把 焕之 交给一个笔下很好,颇有声望的塾师去启蒙。”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四:“他之所以得到这样好的声望,是因为他的官纪很严,他很爱惩办一些贪官污吏。”


国语词典

声望 [shēng wàng]

⒈ 声誉、名望。

《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传·东平宪王苍传》:「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
《文明小史·第四五回》:「现任两江总督,是极有声望的。」

名望 名誉 声誉


声望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名望释义:好的名声;声望:名望高。 张大夫医术高明,在这一带很有名望。
    • 2.
      名誉释义:⒈名声:爱惜名誉。⒉属性词。名义上的(多指赠给的名义,含尊重意):名誉会员。名誉主席。
    • 3.
      声誉释义:声望名誉:有损声誉。声誉卓著。

声望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平庸释义:寻常而不突出;平凡:才能平庸。 相貌平庸。平庸的一生。

声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朝元老释义: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 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 2.
      三素望释义:三个久著声望的人。
    • 3.
      九品中正制释义: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制度。自曹魏开始,用各州郡有声望的人任“中正”官,负责在本地区品评人物,选拔官吏。把人物分为九等,称九品,然后按品级选官。据门第高低划分品级上下,按品级上下决定官阶大小,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世族地主操纵政权、发展权势的工具。至隋改行科举制,此制废。
    • 4.
      事望释义:名声,声望。
    • 5.
      人望释义:⒈众人所属望。也指众望所归的人。⒉声望。
    • 6.
      仁君释义:⒈仁明的国君。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元 施惠《幽闺记·罔害皤良》:“见説仁君迁都避,纷纷从者如归市。”苏曼殊《惨世界》第十二回:“把杀害他祖宗的仇人,当做圣主仁君看待。”⒉犹言明公,古代对有地位、声望者的尊称。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乃使仁君飜然自絶,以是忿忿,怀惭反侧。”《后汉书·文苑传·赵壹》:“仁君忽一匹夫,於德何损,而远辱手笔,追路相寻诚足愧也。”
    • 7.
      仁心仁闻释义:闻:出名,有声望。有仁慈的心肠,有仁爱的声誉。
    • 8.
      伦望释义:流辈中的声望。
    • 9.
      位望释义:地位和声望。
    • 10.
      位望通显释义:旧指地位和声望都很显赫。
    • 11.
      体望释义:⒈德性声望。⒉偏指声望。
    • 12.
      信望释义:威信和声望:信望卓著。
    • 13.
      儁望释义:美好的声望。谓才智出众,使人敬仰。
    • 14.
      公望释义:⒈可与三公的重要职位相称的名望。⒉公众的希望;公众中的声望。
    • 15.
      前望释义:⒈有声望的前辈。⒉犹前程。
    • 16.
      前达释义:⒈谓接近,亲近。⒉指有地位有声望的先辈。
    • 17.
      功高望重释义:望:名望,声望。指功劳大而名望高。
    • 18.
      势望释义:地位与声望。
    • 19.
      华资释义:显贵的地位或声望。
    • 20.
      名价日重释义:名价:声望;日重:一天天增加。 名声一天天大起来。

声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朝元老释义: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 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 2.
      三素望释义:三个久著声望的人。
    • 3.
      九品中正制释义: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制度。自曹魏开始,用各州郡有声望的人任“中正”官,负责在本地区品评人物,选拔官吏。把人物分为九等,称九品,然后按品级选官。据门第高低划分品级上下,按品级上下决定官阶大小,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世族地主操纵政权、发展权势的工具。至隋改行科举制,此制废。
    • 4.
      事望释义:名声,声望。
    • 5.
      人望释义:⒈众人所属望。也指众望所归的人。⒉声望。
    • 6.
      仁君释义:⒈仁明的国君。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元 施惠《幽闺记·罔害皤良》:“见説仁君迁都避,纷纷从者如归市。”苏曼殊《惨世界》第十二回:“把杀害他祖宗的仇人,当做圣主仁君看待。”⒉犹言明公,古代对有地位、声望者的尊称。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乃使仁君飜然自絶,以是忿忿,怀惭反侧。”《后汉书·文苑传·赵壹》:“仁君忽一匹夫,於德何损,而远辱手笔,追路相寻诚足愧也。”
    • 7.
      仁心仁闻释义:闻:出名,有声望。有仁慈的心肠,有仁爱的声誉。
    • 8.
      伦望释义:流辈中的声望。
    • 9.
      位望释义:地位和声望。
    • 10.
      位望通显释义:旧指地位和声望都很显赫。
    • 11.
      体望释义:⒈德性声望。⒉偏指声望。
    • 12.
      信望释义:威信和声望:信望卓著。
    • 13.
      儁望释义:美好的声望。谓才智出众,使人敬仰。
    • 14.
      公望释义:⒈可与三公的重要职位相称的名望。⒉公众的希望;公众中的声望。
    • 15.
      前望释义:⒈有声望的前辈。⒉犹前程。
    • 16.
      前达释义:⒈谓接近,亲近。⒉指有地位有声望的先辈。
    • 17.
      功高望重释义:望:名望,声望。指功劳大而名望高。
    • 18.
      势望释义:地位与声望。
    • 19.
      华资释义:显贵的地位或声望。
    • 20.
      名价日重释义:名价:声望;日重:一天天增加。 名声一天天大起来。

声望造句

1.这件丑闻经过报纸大肆宣传后,使他声望骤降,因此决定退出选举。

2.他的这种错误行为,不仅败坏了自己的名誉,也败坏了学校的声望

3.他在劳动人民中一如既往声望很高。

4.他是一位有很高声望的退役老将军。

5.他们只为声望喝彩,而艺术家,孩子,艺术家只是一个角色。一些人他们追捧你,不过是为了你的知名度。

6.恪尽职守的精神比个人的声望更重要。

7.几个不得人心的决定降低了州长的声望

8.老村长见多识广,在这一带声望很高。

声望(shengw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声望是什么意思 声望读音 怎么读 声望,拼音是shēng wàng,声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声望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