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日 [yíng rì]
1. 指古代帝王于正月朔日或春分日出东郊迎祭太阳。
3. 向日;随日。
迎日 引证解释
⒈ 指古代帝王于正月朔日或春分日出东郊迎祭太阳。参阅《宋书·礼志一》。
引《大戴礼记·公符》:“正月朔日迎日於东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旁作穆穆’,唱於迎日之拜。”
⒉ 向日;随日。
引唐 宋之问 《幸少林寺应制》诗:“曙阴迎日尽,春气抱巖流。”
唐 王卓 《观北番谒庙》诗:“仗移迎日转,旆动逐风轻。”
⒊ 迎娶的日期。
引唐 牛僧孺 《玄怪录·袁洪儿夸郎》:“明日吉,便为迎日。”
迎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宝鼎释义:⒈古代的鼎。原为炊器,后以为政权的象征,故称宝鼎。《大盂鼎》:“盂 用对王休,用乍(作)且(祖)南公 宝鼎。”《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获宝鼎,迎日推筴。”《汉书·吾丘寿王传》:“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之所以与 汉,乃 汉 宝,非 周 宝也。”《旧唐书·玄宗纪上》:“丁未 眉州 鼎皇山 下 江水 中得宝鼎。”明 宋讷《壬子秋过故宫》诗:“宝鼎百年归 汉 室,锦帆终古似 隋 家。”⒉香炉。因作鼎形,故称。清 陈维崧《百字令·雨窗怀松之南水》词:“宝鼎香焦,画廊花瘦,阮又无心摘;茶烟颺起,细煎花乳翻
- 2.
怀甎释义: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太傅 李延寔 者,庄帝 舅也。永安 年中除 青州 刺史。临去奉辞,帝谓 寔 曰:‘怀甎之俗,世号难治。舅宜好用心,副朝廷所委。’…… 齐 土之民,风俗浅薄,虚论高谈,专在荣利。太守初欲入境,皆怀甎叩首,以美其意;及其代下还家,以甎击之。言其向背速於反掌。”甎,一本作“塼”。后因以“怀甎”为风俗浇薄之民迎候地方官之典。宋 王安石《公闢枉道见过获闻新诗因叙叹仰》诗:“怀甎 大峴 如迎日,供帐 閶门 忆去时。”
- 3.
怀砖释义: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太傅 李延寔 者,庄帝 舅也。永安 年中除 青州 刺史。临去奉辞,帝谓 寔 曰:‘怀甎之俗,世号难治。舅宜好用心,副朝廷所委。’…… 齐 土之民,风俗浅薄,虚论高谈,专在荣利。太守初欲入境,皆怀甎叩首,以美其意;及其代下还家,以甎击之。言其向背速於反掌。”甎,一本作“塼”。后因以“怀甎”为风俗浇薄之民迎候地方官之典。宋 王安石《公闢枉道见过获闻新诗因叙叹仰》诗:“怀甎 大峴 如迎日,供帐 閶门 忆去时。”
- 4.
推策释义:亦作“推筴”。以蓍草或竹筹推算历数。后亦用于占卜吉凶。《史记·封禅书》:“帝得宝鼎神策……於是 黄帝 迎日推策,后率二十岁復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史记·五帝本纪》:“获宝鼎,迎日推筴。”司马贞 索隐:“神策者,神蓍也。黄帝 得蓍以推筭历数,於是逆知节气日辰之将来,故曰推策迎日。”张守节 正义:“筴音策…… 黄帝 受神筴,命 大挠 造甲子,容成 造历是也。”《旧唐书·历志一》:“而纪有大衍之法,卦有推策之文,由是历法生焉。”宋 曾巩《阆州张侯庙记》:“今夫推策灼龟,审於梦寐,其为事至浅,世常尊
- 5.
行郎释义:⒈过路青年。 唐 李商隐《燕台·夏》诗:“石城 景物类黄泉,夜半行郎空柘弹。”⒉旧时称男家派遣到女家迎亲的人为“行郎”。宋 吴自牧《梦粱录·嫁娶》:“至亲迎日,男家刻定时辰,预令行郎,各以执色如花瓶、花烛、香球、沙罗洗漱……前往女家迎取新人。其女家以酒礼款待行郎。”
- 6.
迎日推策释义:见“迎日推筴”。
- 7.
迎日步气释义:见“迎日推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