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须知 须知的意思
zhī

须知

简体须知
繁体須知
拼音xū zhī
注音ㄒㄩ ㄓ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ū,(1) 必得,应当。【组词】:无须。莫须有。必须。务须。须要。(2) 等待,停留。【例句】:须留(迟留,留待)。(3) 〔须臾〕片刻,一会儿。(4)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例句】:须眉(男子的代称)。须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5) 像胡须的东西。【组词】:须根。触须。

zhī zhì,(1) 晓得,明了。【组词】: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 使知道。【组词】:通知。知照。(3) 学识,学问。【例句】:知识,求知。无知。(4) 主管。【例句】: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组词】:相知。知音。知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例句】:故知(老朋友)。(1) 同“智”,智慧。

基本含义

必须知道的事情或要点

须知的意思

须知 [xū zhī]

1. 关于从事某一活动必须知道的事情。

考试须知。

[ notice; points for attention; ]

2. 关于某事或某活动的指南性知识或信息。

游览须知。

[ guide; ]

3. 必须知道。

须知胜利来之不易。

[ should know; it should be understood that; ]

须知 引证解释

⒈ 必须知道;应该知道。

唐 杜甫 《鸂鶒》诗:“故使笼宽织,须知动损毛。”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全不肯施恩布德行王道,怎比那多谋足智雄 曹操 ?你须知 南阳 诸葛 应难料!”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啊!”

⒉ 见“须知册”。

⒊ 应用文体之一。对所从事的活动必须知道的事项,多用作通告或指导性文件的名称。

叶圣陶 《四三集·一个练习生》:“‘我考上了,不过……’我递给他那张‘进局须知’。”
王蒙 《风筝飘带》:“须知挺复杂,看来不经过一周学习班的培训,是无法学会逛公园的。”


国语词典

须知 [xū zhī]

⒈ 应该知道,一定要知道。

如:「须知人言可畏,凡事不可不慎。」

应知

⒉ 为使人于某事项之程序及办法知所遵守者。

如:「考试须知」、「国民生活须知」。


须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交当释义:应对;抵挡。 唐 张九龄《敕安西节度王斛斯书》:“卿还须知其变诈,随事交当,使其退不得以此为词,进不得成其兇计。”《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锋刃之下,未可交当,吾自有计!”
    • 2.
      力役释义:⒈以武力征伐。《穀梁传·僖公十九年》:“梁 亡,自亡也。如加力役焉,湎不足道也。”范宁 集解:“如使伐之而灭亡,则淫湎不足记也,使其自亡然后其恶明。”⒉劳役。《孟子·尽心下》:“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唐 元稹《酬乐天南行》诗:“跋家逃力役,连鏁责逋诛。”清 孙枝蔚《重修黄楼诗和五兄大宗》:“当时岂为游观美,此事须知力役轻。”⒊征用民力。《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是时民患上力役,解於公田。”明 陆深《传疑录》:“爵命崇则力役多,以天下为私奉,非至公之法也。”⒋服役;干体力活。宋 沉俶《谐史》
    • 3.
      只古里释义:只顾,只管;一味地。元 武汉臣《老生儿》楔子:“只古里聒絮,我知道了也。”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堪恨这两个薄劣种,现世的不成才,只古里向咱家咱家取索,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看看衰迈。”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为甚么只古里裸袖揎拳无事哏!”
    • 4.
      可知道释义:⒈亦省作“可知”。难怪。⒉犹当然。⒊须知。
    • 5.
      善策释义:好办法。《东观汉记·吴良传》:“东平王 苍 辟为西曹掾,数諫 苍,多善策。”清 林则徐《札发编查保甲告示条款转发衿耆查照办理》:“须知章程一定,即当永远奉行,与其貽悔将来,不如先筹善策。”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朝廷如果派使官去慰问 金城公主(七○九年嫁到 吐蕃),和 赞普 当面结和约,使他称臣息兵,不是对待邻国的善策么。”
    • 6.
      官攒释义:官员与攒典。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吏房经管吏书官属及本治候选官员等项……所属官攒若干名,某官于某年月日到任,任内有无荐罚委署及陞迁空缺;某攒典于某年月日报纳着役,有无役满,出缺悬缺。”
    • 7.
      宪件释义:旧称上司的公文。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某词讼,或钦件,或宪件,为某事,于某年月日,奉某衙门批审,曾否详覆批示。”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卑职以宪件所係,将 廷琬 之父 明远 解赴宪臺。”
    • 8.
      差迭释义:犹差跌。差错,失误。差,通“蹉”。元 施惠《幽闺记·幽闺拜月》:“为军马犯闕,散失忙寻相应者,那时节只争个字儿差迭。”明 高明《琵琶记·官媒议婚》:“差迭,须知少年自有人爱了,谩劳你嫦娥提挈。”明 金銮《斗鹌鹑·王西庄宴集》套曲:“到头来乐事有差迭,痴呆。”
    • 9.
      庄头释义:⒈中国 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所设田庄的管理人。 清 昭槤《啸亭杂录·癸酉之变》:“其党 祝现 者,本 豫王 包衣人,居 桑垡村 充 豫王 庄头。”《清史稿·食货志一》:“初设官庄,以近畿民来归者为庄头,给绳地,一绳四十二亩。其后编第各庄头田土分四等,十年一编定。”⒉旧时乡村小吏,约相当于村长。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每保所管乡长某人,保长某人,某镇集村长庄头某人,共若干名。”⒊村头;村庄。唐 王建《初冬旅游》诗:“为客悠悠十月尽,庄头栽竹已过时。”王安友《协作》:“一会儿,大凤 也领着本社
    • 10.
      强半释义:大半;过半。隋炀帝《忆韩俊娥》诗之一:“须知 潘岳 鬢,强半为多情。”宋 范成大《玉麟堂会诸司观牡丹酴醿三绝》之三:“浮生满百今强半,岁岁看花得几回?”清 纳兰性德《浣溪沙》词:“万里 阴山 万里沙,谁将緑髩鬭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郭沫若《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靠着殷墟的发现,我们得到一大批研究 殷 代的第一手资料,是我们现代考古者的最幸福的一件事。就靠着这一发现,中国 古代的真面目才强半表露了出来。”
    • 11.
      微名释义:⒈微贱之名。 常用作谦词。明 王世贞《鸣凤记·忠佞异议》:“司马清曹,郎官节鉞,微名已序鸳列。光岳攸钟,须知要守全节。”清 李厚庵《赠陈梦雷百韵》:“昔我髫年日,落莫无与儔……岁行在降娄,微名得滥收。”⒉指微不足道的名誉。
    • 12.
      成语释义: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
    • 13.
      扬眉释义:⒈举目。《列子·汤问》:“离朱 子羽 方昼拭眥,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宋 苏轼《戏子由并次慎老韵》之二:“何必扬眉资目击,须知千里事同风。”明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三·济颠化缘疏》:“一举手,一低头,只此便是 弥陀佛;或扬眉,或謦欬,何处更参慈世尊。”⒉形容得意、忧愁、愤怒等貌。南朝 梁 刘孝标《广绝交论》:“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唐 杜甫《晚晴》诗:“未怪及时少年子,扬眉结义 黄金臺。”《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发跡司判官忽扬眉盱目,咄嗟长叹而谓众宾曰:‘诸公各守其职,各治其事……
    • 14.
      批审释义:批阅审核。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为某事於某年月日奉某衙门批审,曾否详覆批示。”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审讼》:“若奉上批审词状,将原词发承行抄誊送閲。”
    • 15.
      捕壮释义:即捕役。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或捕壮拿获,于某年月日申报某衙门。”参见“捕役”。
    • 16.
      旗牌释义:⒈亦作“旂牌”。 写有“令”的旗和牌,封建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作为准其便宜行事的凭据。元 白朴《梧桐雨》楔子:“须知生杀有旗牌,只为军中惜将才,不然斩一胡儿首,何用亲烦圣断来。”明 唐顺之《祭刀文》:“某钦承朝命,给有旗牌。”清 秦朝釪《消寒诗话》:“国家设旂牌,原使封疆得便宜从事,则既服吾以旂牌斩之而后奏;有不合,吾任之。”⒉旗牌官的简称。《清史稿·兵志二》:“﹝ 乾隆 ﹞五十三年諭提、镇不得私立旗牌、伴当等名,致侵兵额。”郭孝成《议和始末》:“刘承恩、蔡廷干 请见 民国 鄂 军都督 黎元洪。先由
    • 17.
      查览释义:查看,查阅。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册尾註明某年月日某房科某人,以便查览。”
    • 18.
      梦中説梦释义:佛教语。 喻虚幻之甚。《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九六:“復次 善勇猛,如人梦中説梦所见种种自性。如是所説梦境自性都无所有。何以故?善勇猛,梦尚非有,况有梦境自性可説。”唐 白居易《读禅经》诗:“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餘却有餘。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説梦两重虚。”清 曹寅《楝亭诗钞》卷二有诗题《甲戌仲夏二十二日,有吴门之役,午憩句容驛院,梦为投琼之戏,予素不解此,醒与客论其禎祥,真不异梦中説梦也》。
    • 19.
      樊棘释义:荆棘篱笆。语本《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营营青蝇,止于棘。”宋 叶适《中奉大夫曾公墓志铭》:“朝衣负涂炭之羞而以冰玉自洁,青蝇蒙樊棘之誚而与鸿鵠偕逝。”明 无名氏《四贤记·致归》:“君家原是老书生,仕路须知有爱憎,营营樊棘止青蝇。”参阅《诗·小雅·青蝇》毛 传及 郑 笺。
    • 20.
      水磨腔释义:指昆山腔。昆山腔节奏舒缓,唱腔宛转细腻,故称。明 沉宠绥《度曲须知·弦索题评》:“我 吴 自 魏良辅 为崑腔之祖,而南词之布调收音,既经创闢,所谓水磨腔、冷板曲,数十年来,遐邇逊为独步。”

须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交当释义:应对;抵挡。 唐 张九龄《敕安西节度王斛斯书》:“卿还须知其变诈,随事交当,使其退不得以此为词,进不得成其兇计。”《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锋刃之下,未可交当,吾自有计!”
    • 2.
      力役释义:⒈以武力征伐。《穀梁传·僖公十九年》:“梁 亡,自亡也。如加力役焉,湎不足道也。”范宁 集解:“如使伐之而灭亡,则淫湎不足记也,使其自亡然后其恶明。”⒉劳役。《孟子·尽心下》:“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唐 元稹《酬乐天南行》诗:“跋家逃力役,连鏁责逋诛。”清 孙枝蔚《重修黄楼诗和五兄大宗》:“当时岂为游观美,此事须知力役轻。”⒊征用民力。《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是时民患上力役,解於公田。”明 陆深《传疑录》:“爵命崇则力役多,以天下为私奉,非至公之法也。”⒋服役;干体力活。宋 沉俶《谐史》
    • 3.
      只古里释义:只顾,只管;一味地。元 武汉臣《老生儿》楔子:“只古里聒絮,我知道了也。”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堪恨这两个薄劣种,现世的不成才,只古里向咱家咱家取索,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看看衰迈。”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为甚么只古里裸袖揎拳无事哏!”
    • 4.
      可知道释义:⒈亦省作“可知”。难怪。⒉犹当然。⒊须知。
    • 5.
      善策释义:好办法。《东观汉记·吴良传》:“东平王 苍 辟为西曹掾,数諫 苍,多善策。”清 林则徐《札发编查保甲告示条款转发衿耆查照办理》:“须知章程一定,即当永远奉行,与其貽悔将来,不如先筹善策。”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朝廷如果派使官去慰问 金城公主(七○九年嫁到 吐蕃),和 赞普 当面结和约,使他称臣息兵,不是对待邻国的善策么。”
    • 6.
      官攒释义:官员与攒典。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吏房经管吏书官属及本治候选官员等项……所属官攒若干名,某官于某年月日到任,任内有无荐罚委署及陞迁空缺;某攒典于某年月日报纳着役,有无役满,出缺悬缺。”
    • 7.
      宪件释义:旧称上司的公文。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某词讼,或钦件,或宪件,为某事,于某年月日,奉某衙门批审,曾否详覆批示。”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卑职以宪件所係,将 廷琬 之父 明远 解赴宪臺。”
    • 8.
      差迭释义:犹差跌。差错,失误。差,通“蹉”。元 施惠《幽闺记·幽闺拜月》:“为军马犯闕,散失忙寻相应者,那时节只争个字儿差迭。”明 高明《琵琶记·官媒议婚》:“差迭,须知少年自有人爱了,谩劳你嫦娥提挈。”明 金銮《斗鹌鹑·王西庄宴集》套曲:“到头来乐事有差迭,痴呆。”
    • 9.
      庄头释义:⒈中国 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所设田庄的管理人。 清 昭槤《啸亭杂录·癸酉之变》:“其党 祝现 者,本 豫王 包衣人,居 桑垡村 充 豫王 庄头。”《清史稿·食货志一》:“初设官庄,以近畿民来归者为庄头,给绳地,一绳四十二亩。其后编第各庄头田土分四等,十年一编定。”⒉旧时乡村小吏,约相当于村长。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每保所管乡长某人,保长某人,某镇集村长庄头某人,共若干名。”⒊村头;村庄。唐 王建《初冬旅游》诗:“为客悠悠十月尽,庄头栽竹已过时。”王安友《协作》:“一会儿,大凤 也领着本社
    • 10.
      强半释义:大半;过半。隋炀帝《忆韩俊娥》诗之一:“须知 潘岳 鬢,强半为多情。”宋 范成大《玉麟堂会诸司观牡丹酴醿三绝》之三:“浮生满百今强半,岁岁看花得几回?”清 纳兰性德《浣溪沙》词:“万里 阴山 万里沙,谁将緑髩鬭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郭沫若《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靠着殷墟的发现,我们得到一大批研究 殷 代的第一手资料,是我们现代考古者的最幸福的一件事。就靠着这一发现,中国 古代的真面目才强半表露了出来。”
    • 11.
      微名释义:⒈微贱之名。 常用作谦词。明 王世贞《鸣凤记·忠佞异议》:“司马清曹,郎官节鉞,微名已序鸳列。光岳攸钟,须知要守全节。”清 李厚庵《赠陈梦雷百韵》:“昔我髫年日,落莫无与儔……岁行在降娄,微名得滥收。”⒉指微不足道的名誉。
    • 12.
      成语释义: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
    • 13.
      扬眉释义:⒈举目。《列子·汤问》:“离朱 子羽 方昼拭眥,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宋 苏轼《戏子由并次慎老韵》之二:“何必扬眉资目击,须知千里事同风。”明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三·济颠化缘疏》:“一举手,一低头,只此便是 弥陀佛;或扬眉,或謦欬,何处更参慈世尊。”⒉形容得意、忧愁、愤怒等貌。南朝 梁 刘孝标《广绝交论》:“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唐 杜甫《晚晴》诗:“未怪及时少年子,扬眉结义 黄金臺。”《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发跡司判官忽扬眉盱目,咄嗟长叹而谓众宾曰:‘诸公各守其职,各治其事……
    • 14.
      批审释义:批阅审核。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为某事於某年月日奉某衙门批审,曾否详覆批示。”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审讼》:“若奉上批审词状,将原词发承行抄誊送閲。”
    • 15.
      捕壮释义:即捕役。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或捕壮拿获,于某年月日申报某衙门。”参见“捕役”。
    • 16.
      旗牌释义:⒈亦作“旂牌”。 写有“令”的旗和牌,封建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作为准其便宜行事的凭据。元 白朴《梧桐雨》楔子:“须知生杀有旗牌,只为军中惜将才,不然斩一胡儿首,何用亲烦圣断来。”明 唐顺之《祭刀文》:“某钦承朝命,给有旗牌。”清 秦朝釪《消寒诗话》:“国家设旂牌,原使封疆得便宜从事,则既服吾以旂牌斩之而后奏;有不合,吾任之。”⒉旗牌官的简称。《清史稿·兵志二》:“﹝ 乾隆 ﹞五十三年諭提、镇不得私立旗牌、伴当等名,致侵兵额。”郭孝成《议和始末》:“刘承恩、蔡廷干 请见 民国 鄂 军都督 黎元洪。先由
    • 17.
      查览释义:查看,查阅。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册尾註明某年月日某房科某人,以便查览。”
    • 18.
      梦中説梦释义:佛教语。 喻虚幻之甚。《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九六:“復次 善勇猛,如人梦中説梦所见种种自性。如是所説梦境自性都无所有。何以故?善勇猛,梦尚非有,况有梦境自性可説。”唐 白居易《读禅经》诗:“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餘却有餘。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説梦两重虚。”清 曹寅《楝亭诗钞》卷二有诗题《甲戌仲夏二十二日,有吴门之役,午憩句容驛院,梦为投琼之戏,予素不解此,醒与客论其禎祥,真不异梦中説梦也》。
    • 19.
      樊棘释义:荆棘篱笆。语本《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营营青蝇,止于棘。”宋 叶适《中奉大夫曾公墓志铭》:“朝衣负涂炭之羞而以冰玉自洁,青蝇蒙樊棘之誚而与鸿鵠偕逝。”明 无名氏《四贤记·致归》:“君家原是老书生,仕路须知有爱憎,营营樊棘止青蝇。”参阅《诗·小雅·青蝇》毛 传及 郑 笺。
    • 20.
      水磨腔释义:指昆山腔。昆山腔节奏舒缓,唱腔宛转细腻,故称。明 沉宠绥《度曲须知·弦索题评》:“我 吴 自 魏良辅 为崑腔之祖,而南词之布调收音,既经创闢,所谓水磨腔、冷板曲,数十年来,遐邇逊为独步。”

须知造句

1.不要忽略小问题,须知堤溃蚁穴,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商场如战场,经商也要讲究兵不厌诈,因此我们必须知彼知己,谨慎从事,才能在商战中取得胜利。

3.须知,养虎为患,今日,便让我们斩草除根,一了百了!

4.为政者必须知道,国家越多目不识丁的国民,就越难强盛。

5.生命是一条河,你必须知道流向的海洋和如何流淌,这样才能顺流之下,把水流出去。

6.考生必须阅读考试须知

7.和敌人作战,必须知彼知己,才能百战百胜。

须知(xu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须知是什么意思 须知读音 怎么读 须知,拼音是xū zhī,须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须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