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陵 [wǔ líng]
1. 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长安附近。当时富家豪族和外戚都居住在五陵附近,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
例五陵少年争缠头。——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英[the five mausoleum of emperor in Han dynasty;]
五陵 引证解释
⒈ 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 五县的合称。均在 渭水 北岸今 陕西 咸阳市 附近。为 西汉 五个皇帝陵墓所在地。 汉 元帝 以前,每立陵墓,輒迁徙四方富豪及外戚于此居住,令供奉园陵,称为陵县。
引《汉书·游侠传·原涉》:“郡国诸豪及 长安 五陵 诸为气节者,皆归慕之。”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有丽人焉,其人 五陵 豪族充选掖庭。”
明 马海浮 《玉交枝·闺怨》曲:“三 湘 云尽雁影遥, 五陵 人困鶯花老。”
⒉ 指 西汉 高祖、惠帝、景帝、武帝、昭帝 的陵园。
引《文选·班固<西都赋>》:“南望 杜 霸,北眺五陵。”
刘良 注:“宣帝 杜陵,文帝 霸陵 在南, 高、惠、景、武、昭帝 此五陵皆在北。”
唐 韦应物 《骊山行》:“秦川 入水长繚绕, 汉氏 五陵空崔嵬。”
⒊ 指 唐 代 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 的陵园,均在 长安 附近。
引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五:“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王琦 注:“五陵, 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 之陵也。”
国语词典
五陵 [wǔ líng]
⒈ 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帝王的陵寝。皆位于长安,为当时豪侠巨富聚集的地方。
引《文选·班固·西都赋》:「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
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五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乐营释义:旧时官妓的坊署。 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十二:“二君皆以长年,精求释道,乐营子女,厚给衣粮,任其外住。若有饮宴,方一召来。柳际花间,任为娱乐。”唐 罗虬《比红儿诗》之五:“乐营门外柳如荫,中有佳人画阁深。若使五陵公子见,买时应不啻千金。”清 吴伟业《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碧玉班中怕点留,乐营门外 卢 家泣。”
- 2.
五陵释义:汉元帝以前,西汉皇帝每筑一陵,要设一个陵县,将王孙豪富迁去。 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渭水北岸今兴平市东北至咸阳市附近塬上,合称五陵,又称五陵塬。
- 3.
五陵儿释义:犹言五陵年少。唐 罗隐《西川与蔡十九同别子超》诗:“肠断门前旧行处,不堪全属五陵儿。”元 马致远《湘妃怨·和卢疎斋西湖》曲:“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 西湖 三月时。”清 吴伟业《送纪伯紫往太原》诗之四:“归将出塞曲,唱与五陵儿。”详“五陵”。参见“五陵年少”。
- 4.
五陵气释义:见“五陵豪气”。
- 5.
五陵英少释义:指京都富豪子弟。 同“五陵年少”。
- 6.
台令释义:⒈即陵台令。唐 代掌陵寝之官。《新唐书·礼乐志四》:“陵司旧曰署,十三载改 献、昭、乾、定、桥 五陵署为臺,令为臺令。”⒉御史台的规章。《宋史·职官志四》:“旧《臺令》,御史上下半年分诣三省、枢密院点检诸房文字,轮诣尚书六曹按察。”
- 7.
名都释义:⒈著名的城市。 《战国策·秦策二》:“伐 秦 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 齐。”⒉著名的都城。汉 班固《西都赋》:“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 杜 霸,北眺 五陵。名都对郭,邑居相承。”三国 魏 曹植《名都篇》诗:“名都多妖女,京洛 出少年。”唐 皇甫湜《送丘儒序》:“怀贝玉以之名都之肆,未有而不售者也。”清 查慎行《渡漳河》诗:“天垂旷野名都壮,地入中原战垒多。”如: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 为我国古代六大名都。
- 8.
尘委释义:废置;委弃。宋 范仲淹《答赵元昊书》:“禾黍云合,甲胄尘委,养生葬死,各终天年。”清 感惺《游侠传·侠踪》:“五陵尘委,王孙无家。”
- 9.
年少释义:⒈年纪轻青春年少。⒉指年轻男子翩翩年少五陵年少争缠头。--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10.
幽沦释义:⒈沉沦;陷没。 《三国志·吴志·张昭传》:“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復蒙引见,得奉帷幄。”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坟塋幽沦,百年荒翳。”⒉引申指死亡。唐 白居易《哭诸故人寄元九》诗:“伟卿 既长往,质夫 亦幽沦。”⒊隐蔽、幽暗之处。唐 刘禹锡《送华阴尉张苕赴邕使幕》诗:“一旦逢良时,天光烛幽沦。”
- 11.
廛里释义:古代城市居民住宅的通称。亦泛指市肆区域。《周礼·地官·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孙诒让 正义:“通言之,廛、里皆居宅之称;析言之,则庶人、农、工、商等所居谓之廛……士大夫等所居谓之里。”汉 张衡《西京赋》:“廛里端直,甍宇齐平。”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廛里萧条,鷄犬罕音。”
- 12.
惨黩释义:昏暗貌。惨,通“黲”。北周 庾信《竹杖赋》:“若乃世变市朝,年移陵谷,猿吟鹰厉,风霜惨黷。”唐 李白《为宋中丞祭九江文》:“今万乘蒙尘,五陵惨黷,苍生悉为白骨,赤血流于紫宫。”宋 司马光《投梅圣俞》诗:“九衢季冬月,风沙正惨黷。”
- 13.
抱鸡释义:⒈孵化小鸡。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竹破还将竹补宜,抱鸡须用卵为之。”⒉抱着鸡去和别人的鸡斗。唐 于鹄《公子行》:“马上抱鸡三市鬭,袖中携剑五陵游。”⒊喻唆使别人争吵。谚语:抱鸡鸡不斗,气杀抱鸡人。
- 14.
推刃释义:《公羊传·定公四年》:“父不受诛,子復讎,可也。父受诛,子復讎,推刃之道也。”何休 注:“一往一来曰推刃。”谓父罪当诛而子复仇,仇家之子亦必报复,则形成一往一来的循环报复。后用“推刃”泛称用刀剑刺杀或复仇。《后汉书·臧洪传》:“惜 洪 力劣,不能推刃为天下报仇。”宋 王安石《郭解》诗:“平日 五陵 多任侠,可能推刃报王孙。”明 吴廷翰《瓮记·诸葛亮》:“夫圣人行一不义而得天下不为,况人且委任而反袭取,延之入室而遂推刃乎!”清 黄宗羲《熊公雨殷行状》:“市井狡獪,眈眈得官,呈身应募,以备推刃上变之用者,环伺
- 15.
杜曲释义:⒈地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樊川、御宿川 流经其间。唐 大姓 杜 氏世居于此,故名。唐 唐彦谦《长溪秋望》诗:“寒鸦闪闪前山远,杜曲 黄昏独自愁。”宋 陆游《新寒》诗:“杜曲 新愁随断雁,辽阳 遗恨入疎砧。”元 张可久《折桂令·幽居》曲:“生计无多。陶令 琴书,杜曲 桑麻。”清 钮琇《觚賸·杜曲精舍》:“五陵 固多胜概,而 杜曲 为最。”⒉指 唐 杜牧。卷盦《<蔽庐丛志>序》:“语《萧选》、《文心》之编,则违戾庸众;吟 杜曲、樊南 之句,则匿笑僮僕。”
- 16.
柳市释义:⒈汉 代 长安 九市之一。《汉书·游侠传·萭章》:“长安 炽盛,街閭各有豪侠,章 在城西 柳市,号曰‘城西 萭子夏’。”《三辅黄图·长安九市》:“又有 柳市、东市、西市。当市楼有令署,以察商贾货财买卖贸易之事,三辅都尉掌之。”北周 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三辅公侯,五陵鐘鼎,铜街 柳市,尘起风飞。”宋 李之仪《还俗道士》诗:“柳市 名犹在,桃源 梦已稀。”清 钱谦益《再次敬仲韵》之七:“鹤盖成阴 柳市 头,金 张 赵 李 互经繇。”⒉泛指柳树成荫的街市。前蜀 韦庄《关河道中》诗:“槐陌蝉声柳市风
- 17.
红墙释义:红色的墙。唐 李商隐《代应》诗:“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 卢 家白玉堂。”宋 晁补之《谒岱祠即事》诗:“碧瓦峙双闕,红墙繚长闉。”明 陈子龙《灵济宫》诗:“絳树 蓬莱 近,红墙银汉中。”清 吴伟业《琴河感旧》诗之二:“五陵 年少催归去,隔断红墙十二楼。”
- 18.
缠头释义:⒈指古代艺人把锦帛缠在头上作装饰。⒉演毕,客人赠艺人的锦帛;后作为送给艺人礼物的通称五陵少年争缠头。--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⒊回族人以白布包头。
- 19.
芜浅释义:芜杂浅薄。唐 卢照邻《双槿树赋》序:“学涉芜浅,文多瞽漏。”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摘抄·词曲》:“余细看之,独‘马上抱鷄三市鬪,袖中携劒五陵游’二句差胜,乃用晚 唐 人 罗隐 诗也,其餘芜浅不足观。”
- 20.
获申释义:犹言得以表达。 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坟塋幽沦,百年荒翳,天衢开泰,情礼获申,故老掩涕,三军悽感。”南朝 梁 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鉅平 之恳诚必固,永昌 之丹慊获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