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蝉 [míng chán]
1. 寒蝉;秋蝉。
鸣蝉 引证解释
⒈ 寒蝉;秋蝉。
引《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
李善 注引《礼记》:“孟秋,寒蝉鸣。”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远路鸣蝉秋兴发,华堂美酒离忧销。”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鸣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剩有释义:剩有;犹有。宋 卢祖皋《渔家傲》词:“不用五湖寻小艇,吾庐賸有閒风景。”清 万寿祺《程大来说郡中祈年大张灯火凄然有感》诗:“賸有铜驼泪,空传《白马篇》;甲申前此夕,冠佩正朝天。”蒋智由《鸣蝉满树读<离骚>》诗:“賸有中原歌哭意,鸣蝉满树读《离骚》。”
- 2.
午漏释义:午时的滴漏。亦指午时。唐 姚合《夏日书事寄丘亢处士》诗:“树里鸣蝉咽,宫中午漏长。”宋 欧阳修《下直呈同行三公》诗:“午漏声初转,归鞍路偶同。”《新唐书·李德裕传》:“德裕 在位,虽遽书警奏,皆从容裁决,率午漏下还第,休沐輒如令,沛然若无事时。”《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五年》“午际”元 胡三省 注:“午际,方交午漏初刻,非正午时也。”
- 3.
新蝉释义:初夏的鸣蝉。
- 4.
耸然释义:⒈高耸貌。唐 皮日休《霍山赋》:“岳之尊,端然御极,耸然正位,静然而听,凝然而视。”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三:“王徽之 以菖蒲映竹,曰:‘菖蒲止以九节为贵,而此君面目耸然。’”按,此君谓竹。宋 欧阳修《丰乐亭记》:“其上 丰山,耸然而特立。”⒉惊惧貌。耸,通“悚”。《后汉书·蔡邕传》:“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蜋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蜋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蜋之失之也。’”《旧唐书·李德裕传》:“何弘敬、王元逵 承詔,耸然从命。”宋 苏舜钦《上三司副使段公书》:“时始至此邑,鄙怀耸然,自谓今
- 5.
飘飘释义:⒈风吹貌。《文选·班彪<北征赋>》:“风猋发以飘颻兮,谷水漼以扬波。”刘良 注:“飘颻,风驰皃。”晋 傅玄《杂诗》:“清风何飘颻,微月出西方。”明 何景明《落叶哀蝉曲》:“凉风飘颻兮吹玉阶,秋叶颯兮鸣蝉哀。”⒉飘荡;飞扬。汉 边让《章华台赋》:“罗衣飘颻,组綺繽纷。”唐 武元衡《寓兴呈崔员外诸公》诗:“三月杨花飞满空,飘颻十里雪如风。”《红楼梦》第二七回:“满园里綉带飘颻,花枝招展。”⒊形容动荡、起伏。晋 陶潜《闲情赋》:“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颻而不安。”唐 欧阳詹《二公亭记》:“又钓人飘颻於左右,游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