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奏 [wū zòu]
1. 捏造罪名向君王告发。
诬奏 引证解释
⒈ 捏造罪名向君王告发。
引汉 王充 《论衡·对作》:“主父偃 嫉之,诬奏其书。天子下 仲舒 於吏,当谓之下愚。”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 李实 ﹞陵轢公卿已下,随喜怒诬奏迁黜,朝廷畏忌之。”
《旧唐书·赵涓传》:“朝廷方讨 淮 蔡,环 诬奏 博宣 受 吴少诚 赂为反间,又妄説国家休咎,扇惑军情。”
诬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代还释义:⒈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新唐书·朱敬则传》:“侍御史 冉祖雍 诬奏与 王同晈 善,贬 涪州 刺史。既明其非罪,改 庐州。代还,无 淮南 一物,所乘止一马,子曹步从以归。”《宋史·真宗纪二》:“丁巳,詔:诸路转运使代还日,在任兴除利害,升黜能否,凡所经画事悉条上以闻。”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贤达高风》:“﹝ 张咏 ﹞ 咸平 二年以工部侍郎知 杭州 ……四年,州民诣闕献《土星图》一,银百两,乞留知州。詔仍还其银,而奬諭 咏,竟以代还。”⒉指军队被调回原地驻防。《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
- 2.
侵衊释义:侵害污蔑,诬害。《新唐书·窦参传》:“湖南 判官 马彝 发部令贜千万,令之子因权幸诬奏 彝,参 往按,直其侵衊。”
- 3.
奸枉释义:⒈奸诈不正。 汉 王符《潜夫论·本政》:“臣忠良则君政善,臣姦枉则君政恶。”《后汉书·五行志二》:“先是 梁太后 兄 冀 挟姦枉,以故太尉 李固、杜乔 正直,恐害其事,令人诬奏 固 乔 而诛灭之。”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八:“第五伦 领 长安市,公平廉介,无有姦枉。”⒉指奸邪不正的人。《黄石公三略》卷上:“羣吏朋党,各进所亲,招举姦枉,抑挫仁贤,背公立私,同位相訕,是谓乱源。”
- 4.
自实释义:如实自报。 《后汉书·王袭传》:“袭 深疾宦官专权,志在匡正,乃上书极言其状,请加放斥。诸黄门恐惧,各使宾客诬奏 袭 罪,顺帝 命亟自实。”三国 蜀 诸葛亮《军令》:“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録以益众可也。”《金史·循吏传·范承吉》:“军兴,民有为将士所掠而逃归者,承吉 使吏遍諭,俾其自实,凡数千人。”《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约苏穆尔 即下令责民自实,使者旁午,随地置狱,株连蔓引,备极惨酷。”
- 5.
蛊道释义:蛊术。《史记·龟策列传》:“如 丘子明 之属,富溢贵宠,倾於朝廷,至以卜筮射蛊道,巫蛊时或颇中。”《东观汉记·敬隐宋皇后传》:“数月,诬奏贵人使婢为蛊道祝诅,七年,遂被譖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