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自以为 自以为的意思
wéi

自以为

简体自以为
繁体自以為
拼音zì yǐ wéi
注音ㄗˋ ㄧˇ ㄨㄟˋ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zì,(1) 本人,己身。【组词】:自己。自家。自身。自白。自满。自诩。自馁。自重(zhòng )。自尊。自谦。自觉(jué )。自疚。自学。自圆其说。自惭形秽。自强不息。(2) 从,由。【组词】:自从。自古以来。(3) 当然。【组词】:自然。自不待言。自生自灭。放任自流。(4) 假如。【例句】: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yǐ,(1) 用,拿,把,将。【组词】: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组词】:以时启闭。物以类聚。(3) 因为。【组词】: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 在,于(指时日)。【例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组词】:以待时机。以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组词】:梦寐以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组词】:以前。以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组词】:可以。得以。(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以急乎?(11) 及,连及。【组词】:富以其邻。

wéi wèi,(1) 替,给。【组词】:为民请命。为虎作伥。为国捐躯。(2) 表目的。【组词】:为了。为何。(3) 对,向。【例句】:不足为外人道。(4) 帮助,卫护。

自以为的意思

自以为 [zì yǐ wéi]

1. 自命不凡。


自以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枝桂释义:《晋书·却诜传》:“武帝 于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后因以“一枝桂”喻科举及第之荣。
    • 2.
      万世之业释义: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3.
      上脸释义:⒈指人喝酒后脸发红。⒉受人抬举,自以为得意而更加放肆:这孩子不懂事,才夸他两句就上脸了。
    • 4.
      不凡释义:不平凡;不平常:出手不凡。 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
    • 5.
      不可一世释义: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 6.
      不德释义:⒈不修德行;缺乏德行。《书·伊训》:“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孔颖达 疏:“尔惟不德,谓不修德为恶也。”《汉书·文帝纪》:“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朕以不德,少遭閔凶,越在西土,迁于 唐 卫。”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军校尉 蹇硕 以帝轻佻不德,二舅好脩虚名,无股肱之才,惧不能安社稷也。”⒉不自以为有德。《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韩非子·解老》:“德则无德,不德则在有德。”南朝 陈 徐陵《劝进梁元帝表》:“未知上德之不德
    • 7.
      不更事释义:不经事;不懂事。黄远庸《消极之乐观》:“今日吾国人心之消极,不必验之人心也。人人自身,歷歷可验,乃至人人自以为消极之念,较深刻於他人,乃至人人以他人之消极或消极而不深刻者,皆愚騃或不更事。”鲁迅《彷徨·祝福》:“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
    • 8.
      不识擡举释义:指责别人不理解或不珍视自己对他的优待或礼遇。《封神演义》第七回:“这贱人不识抬举!朕着美人歌舞一回,与他取乐玩赏,反被他言三语四,许多话説。”《儒林外史》第一回:“你这都説的是甚么话!票子传着倒要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记得幼小时候住在故乡,每看见绅士将一点骗人的自以为所谓恩惠,颁给下等人,而下等人不大感谢时,则斥之曰‘不识抬举!’”
    • 9.
      不顺释义:⒈不顺理。《诗·大雅·桑柔》:“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朱熹 集传:“彼不顺理之君则自以为善而不考众谋。”《孟子·尽心上》:“伊尹 曰:‘予不狎于不顺,放 太甲 于 桐,民大悦;太甲 贤,又反之,民大悦。’”⒉不顺从;不归顺;叛逆。《孟子·离娄上》:“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汉 史岑《出师颂》:“西夷不顺,东夷遘逆。”清 昭槤《啸亭杂录·马僧》:“青海 卜藏丹津 不顺,宪皇帝 命 年 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 为奋威将军,率兵讨之。”⒊不称心。元 石德
    • 10.
      专知释义:自以为是。
    • 11.
      东堂桂释义:《晋书·郤詵传》载:郤詵 以对策上第,拜议郎。 后迁官,晋武帝 于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 之片玉。”后因称科举考试及第为“东堂桂”。
    • 12.
      中二病释义:中二病(又称初二症)是伊集院光1999年1月11日在广播节目《伊集院光 深夜的马鹿力》中首度提出,比喻日本青春期的少年过于自以为是等特别言行的俗语。
    • 13.
      中德释义:⒈中正的德行。⒉中等的德行。⒊犹言自以为是。德,通“得”。
    • 14.
      乳间股脚释义:比喻自以为安全的处所。
    • 15.
      予圣释义:自以为圣人,谓自夸高明。
    • 16.
      予智予雄释义:自以为聪明和英雄。 形容妄自尊大。
    • 17.
      井鲋释义:⒈生活在井中的鲋鱼。 喻见识浅陋。语本《易·井》:“井谷射鮒。”唐骆宾王《答员半千书》:“夫鯤之为鱼也,潜碧波,泳沧流,沉腮於渤海之中,掉尾乎风涛之下,而濠鱼井鮒自以为可得而齐焉。”唐欧阳詹《刖卞和述》:“昔宋玉以蕃禽井鮒不测灵凤长鲸,信哉。”⒉喻身处困境。
    • 18.
      从容自得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自以为得意。
    • 19.
      令式释义:章程;程式。 《北史·儒林传下·房晖远》:“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以为不能测也。寻奉詔预修令式。”唐 陆贽《论岭南请于安南置市舶中使状》:“岭南、安南 莫非王土,中使、外使悉是王臣,若缘军国所须,皆有令式恒制,人思奉职,孰敢闕供?”宋 陆游《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自 唐 以来,郡县皆祭城隍,至今世尤谨,守令謁见,其仪在他神祠上,社稷虽尊,特以令式从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留寧 等将见,馆伴使 李宗諤 引令式不许佩刀,至 上閤门,留寧 等欣然解之。”
    • 20.
      以宫笑角释义:宫、角,均为古代五音之一。 拿宫调讥笑角调。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讽刺、否定别人。

自以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枝桂释义:《晋书·却诜传》:“武帝 于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后因以“一枝桂”喻科举及第之荣。
    • 2.
      万世之业释义: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3.
      上脸释义:⒈指人喝酒后脸发红。⒉受人抬举,自以为得意而更加放肆:这孩子不懂事,才夸他两句就上脸了。
    • 4.
      不凡释义:不平凡;不平常:出手不凡。 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
    • 5.
      不可一世释义: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 6.
      不德释义:⒈不修德行;缺乏德行。《书·伊训》:“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孔颖达 疏:“尔惟不德,谓不修德为恶也。”《汉书·文帝纪》:“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朕以不德,少遭閔凶,越在西土,迁于 唐 卫。”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军校尉 蹇硕 以帝轻佻不德,二舅好脩虚名,无股肱之才,惧不能安社稷也。”⒉不自以为有德。《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韩非子·解老》:“德则无德,不德则在有德。”南朝 陈 徐陵《劝进梁元帝表》:“未知上德之不德
    • 7.
      不更事释义:不经事;不懂事。黄远庸《消极之乐观》:“今日吾国人心之消极,不必验之人心也。人人自身,歷歷可验,乃至人人自以为消极之念,较深刻於他人,乃至人人以他人之消极或消极而不深刻者,皆愚騃或不更事。”鲁迅《彷徨·祝福》:“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
    • 8.
      不识擡举释义:指责别人不理解或不珍视自己对他的优待或礼遇。《封神演义》第七回:“这贱人不识抬举!朕着美人歌舞一回,与他取乐玩赏,反被他言三语四,许多话説。”《儒林外史》第一回:“你这都説的是甚么话!票子传着倒要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记得幼小时候住在故乡,每看见绅士将一点骗人的自以为所谓恩惠,颁给下等人,而下等人不大感谢时,则斥之曰‘不识抬举!’”
    • 9.
      不顺释义:⒈不顺理。《诗·大雅·桑柔》:“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朱熹 集传:“彼不顺理之君则自以为善而不考众谋。”《孟子·尽心上》:“伊尹 曰:‘予不狎于不顺,放 太甲 于 桐,民大悦;太甲 贤,又反之,民大悦。’”⒉不顺从;不归顺;叛逆。《孟子·离娄上》:“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汉 史岑《出师颂》:“西夷不顺,东夷遘逆。”清 昭槤《啸亭杂录·马僧》:“青海 卜藏丹津 不顺,宪皇帝 命 年 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 为奋威将军,率兵讨之。”⒊不称心。元 石德
    • 10.
      专知释义:自以为是。
    • 11.
      东堂桂释义:《晋书·郤詵传》载:郤詵 以对策上第,拜议郎。 后迁官,晋武帝 于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 之片玉。”后因称科举考试及第为“东堂桂”。
    • 12.
      中二病释义:中二病(又称初二症)是伊集院光1999年1月11日在广播节目《伊集院光 深夜的马鹿力》中首度提出,比喻日本青春期的少年过于自以为是等特别言行的俗语。
    • 13.
      中德释义:⒈中正的德行。⒉中等的德行。⒊犹言自以为是。德,通“得”。
    • 14.
      乳间股脚释义:比喻自以为安全的处所。
    • 15.
      予圣释义:自以为圣人,谓自夸高明。
    • 16.
      予智予雄释义:自以为聪明和英雄。 形容妄自尊大。
    • 17.
      井鲋释义:⒈生活在井中的鲋鱼。 喻见识浅陋。语本《易·井》:“井谷射鮒。”唐骆宾王《答员半千书》:“夫鯤之为鱼也,潜碧波,泳沧流,沉腮於渤海之中,掉尾乎风涛之下,而濠鱼井鮒自以为可得而齐焉。”唐欧阳詹《刖卞和述》:“昔宋玉以蕃禽井鮒不测灵凤长鲸,信哉。”⒉喻身处困境。
    • 18.
      从容自得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自以为得意。
    • 19.
      令式释义:章程;程式。 《北史·儒林传下·房晖远》:“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以为不能测也。寻奉詔预修令式。”唐 陆贽《论岭南请于安南置市舶中使状》:“岭南、安南 莫非王土,中使、外使悉是王臣,若缘军国所须,皆有令式恒制,人思奉职,孰敢闕供?”宋 陆游《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自 唐 以来,郡县皆祭城隍,至今世尤谨,守令謁见,其仪在他神祠上,社稷虽尊,特以令式从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留寧 等将见,馆伴使 李宗諤 引令式不许佩刀,至 上閤门,留寧 等欣然解之。”
    • 20.
      以宫笑角释义:宫、角,均为古代五音之一。 拿宫调讥笑角调。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讽刺、否定别人。

自以为造句

1.一个人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就不可避免地要犯主观主义的错误。

2.我始终自以为是地认为他们都是“倚老卖老”的可耻之辈。

3.这个野心家,耍尽了阴谋,自以为得计,其实早已成为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目标。

4.单立出这些名目来,自以为弊绝风清,中间却不知受了多少蒙蔽。

5.自以为用了背城借一的力量,必然有旋乾转坤的功劳。

6.自以为得计,包工头无法偷工减料,捞不到大钱。

7.我们应该有自以为非的精神,经常想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8.这些人自以为聪明,一旦东窗事发,不也是自身难保?

9.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就是夜郎自大,我们可以用井底之蛙来形容他。

10.他只学到一点点粗浅的拳术,就自以为了不起了。

11.自以为是了不起的大人物。

12.洛阳豫久软轴科技有限公司自以为是,仗势欺人!

13.他倚老卖老,自以为是,看不起后生晚辈。

14.你学习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就是自以为是,上课不专心听讲。

15.透过网路看世界,让我们不再坐井观天,自以为是。

16.你只是在校内比赛获得第一就自以为天下无敌,这未免有点夜郎自大。

17.强中更有强中手,你水平再高,也不要自以为是天下无敌。

18.小偷自以为案子做得天衣无缝,没想到两天就被抓了。

19.犯罪分子四顾无人,自以为得计,却不知公安人员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

20.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的态度是违背科学的。

自以为是什么意思 自以为读音 怎么读 自以为,拼音是zì yǐ wéi,自以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自以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