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平壤 平壤的意思
píngrǎng

平壤

简体平壤
繁体
拼音píng rǎng
注音ㄆ一ㄥˊ ㄖㄤ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íng,(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组词】:平地。平面。平原。(2) 均等。【组词】:平分。平行(xíng)。抱打不平。公平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组词】:平列。平局。平辈。(4) 安定、安静。【组词】:平安。平服。(5) 治理,镇压。【组词】:平定。(6) 抑止(怒气)。【例句】:他把气平了下去。(7) 和好。【例句】:“宋人及楚人平”。(8) 一般的,普通的。【组词】:平民。平庸。平价。平凡。(9) 往常,一向。【例句】: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10) 汉语四声之一。【组词】:平声。平仄。(11) 姓。(12) 〔平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

rǎng,(1) 松软的土,可耕之地。【组词】:土壤。沃壤。壤土。(2) 地,与“天”相对。【组词】:霄壤。天壤之别。(3) 地区,区域。【组词】:壤界。接壤。穷乡僻壤。(4) 古同“攘”,纷乱。(5) 古同“穰”,五谷丰收。

基本含义

指事物平静、安宁,没有波澜和变故。

平壤的意思

平壤 [píng rǎng]

1.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市区人口200万。

[Pyǒng,yang;]


国语词典

平壤 [píng rǎng]

⒈ 城市名。位大同江中游北岸,为韩国西北部的城市。旧名西京,是北韩首都。京义铁路的中枢,水路交通便利,形势险固。西元一九四五年南北韩分裂后,成为北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约一百五十万,全韩第三大城。附近以产金沙及无烟煤著名,清末中日之役曾为战场。


平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十六计释义:古语。 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来好事者予以附会,凑为三十六实数。其名目为: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清 黄遵宪 《悲平壤》诗:“三十六计莫如走,人马奔腾相践蹂。” 马南邨 《燕山夜
    • 2.
      宫坛释义:古代天子在都城之郊或名山之下朝会诸侯时,临时建筑的处所。后亦指帝王在国都之郊与群臣聚会时的临时建筑物。《仪礼·觐礼》:“诸侯覲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郑玄 注:“宫谓壝土为埒以象墙壁也。为宫者於国外……王巡守至于方岳之下,诸侯会之,亦为此宫以见之。”《魏书·高宗纪》:“﹝ 和平 四年﹞秋七月壬午,詔曰:‘朕每岁秋日闲月,命羣官讲武平壤。所幸之处,必立宫坛,糜费之功,劳损非一。宜仍旧贯,何必改作也。’”宋 欧阳修《春日词》之一:“宫坛青陌赛牛回,玉琯东风逗晓来。”
    • 3.
      朝鲜释义:东亚国家。 在朝鲜半岛北半部,北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为界。面积1232万平方千米。人口2096万(1991年)。首都平壤。高原、山地为主。温带季风气候。工业主要有机器制造、纺织等部门。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特产有人参。
    • 4.
      遗宫释义:古代留下的宫室殿宇。宋 苏轼《思子台赋》:“览 河 华 之形胜兮,访 秦 汉 之遗宫。”明 魏时亮《平壤拜箕子墓并访井田遗迹》诗:“荒邱 平壤 外,《麦秀》想遗宫。”清 顾炎武《书女娲庙》诗:“百年旧跡邈难记,遗宫别寝屯狐貉。”
    • 5.
      高句丽释义:古国名(?—668)。相传为朱蒙所建。4世纪后强大,公元427年迁都平壤,与新罗、百济争雄。隋初,其王受隋册封为大将军、高丽王。总章元年(668)为唐所灭。唐曾置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不久并于新罗。句(gōu)。
平壤是什么意思 平壤读音 怎么读 平壤,拼音是píng rǎng,平壤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平壤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