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劾 [zòu hé]
1. 上奏章检举。
3. 指代监察官员。
奏劾 引证解释
⒈ 上奏章检举。
引《晋书·傅玄传》:“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
⒉ 指代监察官员。
引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笔不狂简而受駮议之荣,低眉垂翼而充奏劾之选。”
奏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吠犬释义:⒈善于叫的狗。《荀子·王制》:“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宋 苏轼《于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我来观政问风謡,皆云‘吠犬足生氂’。”明 陶宗仪《辍耕录·善谏》:“余按《北史·宋游道传》,毕义云 奏劾 游道,杨遵彦 曰:‘譬之畜狗,本取其吠,今以数吠杀之,恐将来无復吠犬。’”⒉喻供人差使者。《明史·王越传》:“﹝ 王越 ﹞性故豪纵,尝西行謁 秦王,王开筵奏妓。越 语王:‘下官为王吠犬久矣,寧无以相酬者?’因尽乞其妓女以归。”
- 2.
奏弹释义:犹奏劾。
- 3.
宂贱释义:⒈亦作“冗贱”。 平庸卑微。宋 岳飞《奏劾刘康年伪奏乞恩状》:“臣冗贱凡才,误蒙陛下擢任,兢兢旦夕,每虞不称。”⒉指卑贱之人。《宣和遗事》后集:“紫衣知其情状,拔刀执 骨碌都 曰:‘汝本一宂贱,吾兄待汝以至於此,今安得与妇人私而稽缓其行程?’乃杀之。”
- 4.
宪典释义:⒈法律,法典。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掾清识平当,明于宪典,勉恤之哉!”《南史·孔琳之传》:“﹝ 琳之 ﹞奏劾尚书令 徐羡之 亏违宪典。”《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上孤陛下之恩,下失四海之望,请赐罢黜,别置宪典。”清 林则徐《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懍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⒉法式;典范。清 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陋人标陋格,乃谓‘吴 楚 东南坼’四句,上情下景,为律诗宪典,不顾 杜陵 九原大笑。”
- 5.
情罪释义:罪情。宋 岳飞《奏劾刘康年伪奏乞恩状》:“将 刘康年 妄行书填印纸情罪,明正朝典。”
- 6.
日莫释义:同“日暮”。 《礼记·聘义》:“日莫人倦,齐庄正齐而不敢解惰。”陆德明 释文:“莫音暮。”清 吴伟业《临江参军》诗:“日莫箭镞尽,左右刀鋋集。”清 施闰章《蠖斋诗话·白简》:“晋 傅玄 性急,每有奏劾,或值日莫,捧白简,坐以待旦,竦踊不寐,臺阁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