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宅 [jū zhái]
1. 住宅。
居宅 引证解释
⒈ 住宅。
引《后汉书·张纲传》:“亲为卜居宅,相田畴。”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居宅离水七八十步。”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古人流寓,往往先营居宅。”
居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廛释义:⒈古时一夫所居之地。⒉泛指一块土地,一处居宅。
- 2.
僦邸释义:租赁居宅。
- 3.
凤舍释义:对人居宅的美称。
- 4.
勋伐释义:亦作“勛伐”。《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太史公 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閲。’”因以“勋伐”通称功绩。晋 葛洪《抱朴子·逸民》:“凡所谓志人者,不必在乎禄位,不必显乎勛伐也。”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第宅》:“中书令 郭子仪 勋伐盖代,所居宅内诸院往来乘车马。”清 恽敬《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古者铭庙之辞,多纪勋伐。”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篇第十五章:“而 百麟(张百麟)更树勛伐於外,以收民望。”
- 5.
卜宇释义:谓择定居宅。
- 6.
宅者释义:古代指退休家居的官员。《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宅者在邦则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曰草莽之臣。”郑玄 注:“宅者,谓致仕者去官而居宅。”贾公彦 疏:“自称於君,以其致仕不在,故指宅而言,故曰宅者,谓致仕者也。”
- 7.
廛里释义:古代城市居民住宅的通称。亦泛指市肆区域。《周礼·地官·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孙诒让 正义:“通言之,廛、里皆居宅之称;析言之,则庶人、农、工、商等所居谓之廛……士大夫等所居谓之里。”汉 张衡《西京赋》:“廛里端直,甍宇齐平。”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廛里萧条,鷄犬罕音。”
- 8.
水硙释义:即水磨。《隋书·杨素传》:“素 负冒财货,营求产业,东、西二京,居宅侈丽……爰及诸方都会处,邸店、水磑并利田宅以千百数。”《新唐书·王方翼传》:“﹝ 方翼 ﹞乃出私钱作水磑,簿其赢,以济飢瘵。”清 朱彝尊《中院》诗:“应公 昔来栖,曾立水磑三。河流今已徙,乱石堆枯潭。”参见“水磨”。
- 9.
洿下释义:低洼。 汉 袁康《越绝书·九术》:“昔者 越王 勾践,窃有天之遗 西施、郑旦,越 邦洿下贫穷,不敢当,使下臣 种 再拜献之大王。”《北史·皇甫亮传》:“所居宅洿下,标牓卖之。”《新唐书·戴胄传》:“七月以来,霖潦未止,滨 河 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东周列国志》第八一回:“越国 洿下,水旱不调,年穀不登,人民飢困。”
- 10.
王尼叹释义:《晋书·王尼传》:“尼 早丧妇,止有一子。 无居宅,惟畜露车,有牛一头,每行,輒使子御之,暮则共宿车上。常叹曰:‘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后因以“王尼叹”喻落泊者之怨尤。
- 11.
离居释义:⒈离开居处,流离失所。语出《书·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孔颖达 疏:“播荡分析,离其居宅,无安定之极。”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述离居,则愴怏而难怀。”李大钊《大哀篇》:“刀兵水火,天灾乘之,人祸临之,荡析离居,转死沟洫。”⒉散处;分居。《诗·小雅·雨无正》:“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勩。”郑玄 笺:“长官之大夫於王流于 彘 而皆散处。”《左传·文公十六年》:“夫 麇 与 百濮 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百濮 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唐 宋之问《江南曲》:“
- 12.
风浪释义:⒈水面上的风和波浪。 《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南人以为 邛河”李贤 注引 汉 李膺《益州记》:“渔人採捕,必依止宿,每有风浪,輒居宅侧,恬静无它。”唐 陆龟蒙《相和歌辞·江南曲》:“寄语櫂船郎,莫夸风浪好。”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九·孙豹人诗》:“孙豹人 枝蔚 游 焦山,中流风浪大作,舟人失色。”⒉比喻艰险的遭遇。宋 叶适《题五畏斋》诗:“君不见匹夫胆大气如山,风浪只在须臾间。”明 李贽《与城老书》:“大抵七十之人,平生所经风浪多矣。”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十四章:“这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别说什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