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太伯 [wú tài bó]
1. 亦作“吴大伯”。
3. 周古公亶父(太王)长子,仲雍、季历之兄。太王欲传位季历及其子昌(即周文王),太伯乃与仲雍出逃至荆蛮,号勾吴。后因以称出亡而让君位与弟者。
吴太伯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吴大伯”。 周 古公亶父 ( 太王 )长子, 仲雍、季历 之兄。 太王 欲传位 季历 及其子 昌 (即 周文王 ), 太伯 乃与 仲雍 出逃至 荆蛮,号 勾吴。后因以称出亡而让君位与弟者。参阅《史记·吴太伯世家》。
引《左传·闵公元年》:“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 吴大伯,不亦可乎?”
《国语·晋语一》:“君得其欲,太子远死,且有令名,为 吴太伯,不亦可乎?”
韦昭 注:“太伯 让 季歷,远适 吴 越,后 武王 追封为 吴伯,故曰 吴太伯。”
《新唐书·李泌传》:“建寧王 诚贤,然 广平 冢嗣,有君人量,岂使为 吴太伯 乎?”
吴太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专诸释义:春秋 时刺客。吴国 堂邑(今 江苏省 六合县)人。伍子胥 知 吴 公子 光 欲杀 吴王僚 以自立,乃荐 专诸 于 光。吴王僚 十二年,光 伏甲士而具酒请王 僚,使 专诸 置匕首鱼腹中,乘进献时刺 僚。僚 立死,左右亦杀 专诸。公子光 出其伏甲尽灭王 僚 之徒,遂自立为王,是为 阖闾。事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史记·吴太伯世家》及《刺客列传》。专诸,《左传》作“鱄设诸”,或作“剸诸”、“鱄诸”。
- 2.
他志释义:别的想法、企图。《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令尹 似君矣!将有他志,虽获其志,不能终也。”《史记·吴太伯世家》:“於是 伍员 知 光 有他志,乃求勇士 专诸,见之 光。”《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 不达大体,恐惧故出奔,非有他志也。”
- 3.
仟美慧释义:美⑴指味、色、声、态的好。如:美味;美观;良辰美景。《史记·吴太伯世家》:“见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⑵指才德或品质的好。
- 4.
吴大伯释义:见“吴太伯”。
- 5.
吴太伯释义:亦作“吴大伯”。周 古公亶父(太王)长子,仲雍、季历 之兄。太王 欲传位 季历 及其子 昌(即 周文王),太伯 乃与 仲雍 出逃至 荆蛮,号 勾吴。后因以称出亡而让君位与弟者。《左传·闵公元年》:“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 吴大伯,不亦可乎?”《国语·晋语一》:“君得其欲,太子远死,且有令名,为 吴太伯,不亦可乎?”韦昭 注:“太伯 让 季歷,远适 吴 越,后 武王 追封为 吴伯,故曰 吴太伯。”《新唐书·李泌传》:“建寧王 诚贤,然 广平 冢嗣,有君人量,岂使为 吴太伯 乎?”参阅《史记·吴太伯世家》。
- 6.
延陵释义:⒈古邑名。春秋 吴 邑,公子 季札 因让国避居(一说受封)于此。故址在今 江苏 常州市。《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 季札 ﹞去之 延陵,终身不入 吴 国。”何休 注:“延陵,吴 下邑。”《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 封於 延陵。”⒉借指 季札。汉 王粲《赠文叔良》诗:“延陵 有作,侨 肸 是与。”宋 范仲淹《吴岩寺》诗:“唯有 延陵 逃遁去,清名高节老乾坤。”清 李渔《怜香伴·狂喜》:“你虽是 王莽 虚谦,我当做 延陵 真让。”参见“延陵季子”。⒊汉成帝 陵。《汉书·成帝纪》:“﹝ 绥和 二年﹞四月
- 7.
延陵季子释义:指 春秋 时 吴 公子 季札。相传 吴王 寿梦 有四子:诸樊(或称 谒)、馀祭、馀眛(一作 夷昧)、季札。季札 贤,寿梦 欲废长立少。季札 让不可。寿梦 卒,诸樊 立,与 馀祭、馀眜 相约,传弟而不传子,弟兄迭为君,欲终致国于 季札。季札 离国赴 延陵(一说封于 延陵),终身不入 吴 国,故世称 延陵季子。事见《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史记·吴太伯世家》。《礼记·檀弓下》:“延陵季子,吴 之习於礼者也。”亦称“延陵子”。三国 魏 曹植《赠丁仪》诗:“思慕 延陵子,宝劒非所惜。”晋 陆机《吴趋行》:“穆穆
- 8.
挂剑释义:《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春秋 时,吴王 寿梦 少子 季札 封于 延陵,号 延陵季子。他出使路过 徐国,徐国 国君很爱他的剑。
- 9.
朱方释义:春秋 时 吴 地名。治所在今 江苏省 丹徒县 东南。《左传·昭公四年》:“秋七月,楚子 以诸侯伐 吴 ……使 屈申 围 朱方。”杜预 注:“朱方,吴 邑。”《史记·吴太伯世家》:“王餘祭 三年,齐 相 庆封 有罪,自 齐 来犇 吴。吴 予 庆封 朱方 之县,以为奉邑。”裴駰 集解引《吴地记》:“朱方,秦 改曰 丹徒。”南朝 宋 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 云阳,落日次 朱方。”唐 萧颖士《江有归舟三章并序》:“南条 北固,朱方 旧里。”清 张一鸣《登金山》诗:“白下 朱方 频战伐,吴 头 楚 尾总
- 10.
留徐剑释义:《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君。
- 11.
荆蛮释义:古代中原人对 楚 越 或南人的称呼。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兹不穀震荡播越,窜在 荆 蛮,未有攸厎。”《史记·吴太伯世家》:“太王 欲立 季歷 以及 昌,於是 太伯、仲雍 二人犇 荆 蛮,文身断髮,示不可用。”唐 白居易《晋谥恭世子议》:“周 之衰也,楚子 以 霸王 之器,奄有 荆 蛮,光启土宇,赫赫 楚国,由之而兴。”《西湖佳话·西湖隐迹》:“荆 蛮 之隐,是让国也。”炉魂《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夫 楚 号雄区,人多忠节……以 荆 蛮 之餘气,鬱百年之奇气,奋能独立,强足一国。”
- 12.
解剑释义:⒈《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 ⒉指卸官。
- 13.
阖闾释义:⒈即 阖庐。春秋 末 吴 的国君,名 光。公元前514-前496年在位。他用 专诸 刺杀 吴王 僚 而自立。曾伐 楚 入 郢(今 湖北 江陵 西北),后在 檇李(今 浙江 嘉兴 西南)为 越王 勾践 所败,重伤而死。见《史记·吴太伯世家》。《文选·左思<吴都赋>》:“阐 闔閭 之所营,采 夫差 之遗法。”李周翰 注:“闔閭、夫差,皆 吴王 也。”⒉阖闾城 的省称。
- 14.
阖闾城释义:⒈亦作“ 闔庐城 ”。⒉苏州 的别称。《史记·吴太伯世家》“ 吴太伯 ” 唐 张守节 正义:“ 吴 ,国号也。 太伯 居 梅里 ,在 常州 无锡县 东南六十里……至二十一代孙 光 ,使 子胥 筑 闔閭城 都之,今 苏州 也。” 唐 李嘉祐 《赠别严士元》诗:“春风倚棹 闔閭城 ,水国春寒阴復晴。” 明 唐寅 《春日城西》诗:“衣试新裁袜试穿, 闔閭城 外暮春天。” 清 钱谦益 《夜泊浒墅关却寄董太仆崇相》诗之二:“ 闔庐城 下雨萧萧,有客方舟共策 辽 。”
- 15.
饥乏释义:⒈飢饿困乏。 《史记·平準书》:“其明年,山 东被水菑,民多飢乏。”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飢乏耳。”宋 洪迈《夷坚丁志·邓城巫》:“巫亦藉此自给,无飢乏之虑。”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倪云林纳粟补官》:“应时君之詔,以济飢乏,非求贵也。”⒉飢饿困乏。饥,通“飢”。汉 赵晔《吴越春秋·吴太伯传》:“随地造区,研营种之术,三年餘,行人无饥乏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