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 [jié zhī dòng wù]
1. 无脊椎动物的一门。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一般分头、胸、腹三部分,表面有壳质的外骨骼保护内部器官,有成对而分节的腿。种类很多,如蜈蚣、蜘蛛、蜂、蝶、虾、蟹等。
节肢动物 引证解释
⒈ 无脊椎动物的一门。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一般分头、胸、腹三部分,表面有壳质的外骨骼保护内部器官,有成对而分节的腿。种类很多,如蜈蚣、蜘蛛、蜂、蝶、虾、蟹等。
国语词典
节肢动物 [jié zhī dòng wù]
⒈ 身体由许多环节组成的无脊椎动物。通常体节的两侧有一对附肢,附肢有关节,以利运动。体表由表皮所分泌形成的外骨骼构成,除保护内部器官外,还能防止水分散失,使其适应陆地的生活。外骨骼每隔一段时间便蜕皮一次,新分泌的外骨骼柔软富有弹性,可容身体伸缩。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唇足纲等均属之。
节肢动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叶虫释义:节肢动物的一纲。背壳纵分为一个中轴和两个肋叶三部分,横分为前、中、后三部分。海生,多数营底栖生活。种类繁多,现已灭绝。现在见到的三叶虫,都是已石化的化石。
- 2.
上唇释义:⒈昆虫和甲壳动物以及其它节肢动物的上面的或者前方的唇,包括单一的一块或者一片,紧接着上颚的前方或者上面。⒉一些兰花唇瓣的顶生裂片。⒊一个上唇鳞片或者板。
- 3.
上颚释义:⒈某些节肢动物的第一对摄取食物的器官,生在口两旁的上方,上面长着许多短毛。⒉脊椎动物的上颌。
- 4.
下颚释义:⒈某些节肢动物的第二对(有的是第三对)摄取食物的器官,生在口两旁的下方,极小,上面长着许多短毛。 ⒉脊椎动物的下颌。
- 5.
丝腺释义: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的鳞翅目、襀翅目、膜翅目的幼虫和蛛形纲的蜘蛛目的蜘蛛等,体内能分泌粘液丝质物的器官,称为丝腺。
- 6.
倍足纲释义:节肢动物门的一纲。身体分头和躯干两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躯干部由许多相似体节组成,每节有两对步足,故名。行动缓慢,栖息于阴暗潮湿处,多以腐烂植物、霉菌和其他真菌为食。如马陆等。
- 7.
口器释义:生于节肢动物口两侧的附肢。主要有摄食、感觉等功能。因动物类别不同,口器的结构和功能也有差异,昆虫的口器一般有咀嚼式、嚼吸式、刺吸式、舐吸式和虹吸式五种类型。
- 8.
复眼释义:甲壳类、昆虫类及 其他少数节肢动物的视觉器。一般只有一对。每一复眼由少数或多数小眼组成。复眼能感受物体的形状、大小,并可辨别颜色。
- 9.
多足类释义:节肢动物的一纲,体长形,有许多环节,每个环节有一对或两对脚,头部有一对触角。卵生,雌雄异体。如蚰蜒、蜈蚣等。
- 10.
多足纲释义:节肢动物门的一纲,身体长形,由许多环节组成,每个环节一对或两对足,头部有一对触角。多卵生,雌雄异体。如蚰蜒、蜈蚣、马陆等。
- 11.
头胸部释义:某些节肢动物(如螃蟹、虾)的头部和胸部紧连在一起,合称为头胸部。
- 12.
寄居蟹释义:也叫寄居虾。节肢动物。头胸甲狭长卵圆形,前半部光滑而坚硬,第一对足为螯足,右螯比左螯大。腹部长而柔软,不分节。成体寄居空螺壳内,头胸部能伸出壳外,在海底或海滩上爬行。
- 13.
对虾类释义:节肢动物,身体长15-20厘米,甲壳薄而透明。
- 14.
对虾释义:节肢动物,身体长15—20厘米,甲壳薄而透明。第二对触角上的须很长。肉味鲜美。是我国的特产之一,主要产在黄海和渤海湾中。过去市场上常成对出售,所以叫对虾。也叫明虾。
- 15.
无脊椎动物释义:在身体中轴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占动物界种类的绝大多数。分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
- 16.
旭蟹释义:节肢动物名。体形似虾,壳背朱色,触角粗短多毛,螯扁,步脚扁平,腹部分七节,栖近海泥沙中。
- 17.
昆虫释义:节肢动物的一纲,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头部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足三对,翅膀两对或一对,也有没翅膀的。腹部有节,两侧有气孔,是呼吸器官。多数昆虫都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发育阶段。如蜜蜂、蚊、蝇、跳蚤、蝗虫、蚜虫等。
- 18.
梭子蟹释义:节肢动物。头胸甲宽大,两侧具长棘,略呈梭形。暗紫色。螯足长大。常群栖于浅海海底。分布于中国南北沿海。可供食用。
- 19.
棉红蜘蛛释义:也叫棉叶螨。 节肢动物。成虫梨形,橙红色。在植物叶片背面吸汁液,使叶变红、卷缩或脱落,严重时全株枯萎。是棉花、豆科、茄科等作物的主要害虫。
- 20.
气门释义:⒈昆虫等陆栖的节肢动物呼吸器官的一部分,在身体的表面,是空气的出入口。也叫气孔。⒉轮胎等充气的活门,主要由气门芯和金属圈构成。空气由气门压入后不易逸出。⒊某些机器上进出气体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