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六道 六道的意思
liùdào

六道

简体六道
繁体
拼音liù dào
注音ㄌ一ㄡˋ ㄉ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iù lù,(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例句】: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六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六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六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六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六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六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言诗。六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1) 〔六安〕地名,在中国安徽省。(2) 〔六合〕地名,在中国江苏省。

dào,(1) 路,方向,途径。【组词】:道路。铁道。志同道合。(2) 指法则、规律。【组词】: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组词】:道学。传道。修道。(4) 方法,办法,技术。【组词】:门道。医道。(5)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6)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例句】: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7)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组词】:会道门。一贯道。(8) 说,讲。【组词】: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9) 用语言表示情意。【组词】:道喜。道歉。道谢。(10) 线条。【组词】:铅笔道儿。(11)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12)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 量词。【组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14)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基本含义

指佛教中的六道轮回,即人死后的六种不同的轮回状态。

六道的意思

六道 [liù dào]

1. 谓耳、目、鼻、口及下体之前后二孔。佛教语。谓众生轮回的六去处: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

六道 引证解释

⒈ 谓耳、目、鼻、口及下体之前后二孔。

《管子·君臣下》:“四肢不通,六道不达,曰失。”
尹知章 注:“六道,谓上有四窍下有二窍也。”

⒉ 佛教语。谓众生轮迴的六去处: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

南朝 陈 徐陵 《报德寺刹下铭》:“三心断缚,六道除怨。”
《新唐书·傅弈传》:“西域 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吓愚欺庸。”


国语词典

六道 [liù dào]

⒈ 佛教认为众生由于过去世所作的业,造成每个生命不同的存在状态。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六类,即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称为「六道」,众生未解脱前,始终在其中辗转生死。

《起世经·卷九》:「一切众生于人间生,悉皆成就无觉无观,快乐证知身坏即生光音天处,一切六道皆悉断绝,此即名为『世间转尽』。」
《西游记·第八回》:「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


六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种生死释义:佛学术语,众生于六道迷界中之轮回流转可大别为分段、变易等二种生死,诸论书就此二种又别立新说,而有‘七种生死’之说。
    • 2.
      三善道释义:佛教语。谓六道轮迴中与善业相应的三个趋生之所。即上品善业趋生的天道,中品善业趋生的人道,下品善业趋生的修罗道。
    • 3.
      三恶道释义:佛教谓六道轮迴中作恶业者受生的三个去处。即:造上品十恶业者堕入的地狱道;造中品十恶业者堕入的饿鬼道;造下品十恶业者堕入的畜生道。
    • 4.
      三涂释义:⒈山名。在 河南 嵩县 西南,伊水 之北,亦称 崖口,又称 水门。《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四岳 三涂,实不一姓;金城汤池,未若人和。”⒉同“三途”。佛教语。《百喻经·夫妇食饼共为要喻》:“坠堕三涂,都不怖畏。”《新唐书·傅奕传》:“西域 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吓愚欺庸。”明 张居正《答宣大巡抚言虏求佛经》:“示之以三涂六道之苦,诱之以人天福果之説。”清 蒋士铨《临川梦·谱梦》:“情将万物羈,情把三涂繫,《小雅》《离骚》结就
    • 5.
      三界六道释义:佛教将众生世间的生灭流转变化,按其欲念和色欲存在的程度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统称为三界。又称为苦界,或苦海。居住在“欲界”的众生,从下往上,又可分为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人六种,而“色界”与“无色界”的众生均属于天人道,称为“六道”。
    • 6.
      三途六道释义:“六道”是佛教世界观的用语。指凡俗众生因善恶业因而流转轮回的六种世界,又称“六趣”。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其中,地狱、畜生、饿鬼称“三恶道”,即“三涂”。
    • 7.
      人天释义:⒈佛教语。六道轮回中的人道和天道。亦泛指诸世间、众生。⒉人间与天上。⒊指粮食。民以食为天,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作人,故称“人天”。
    • 8.
      佛界六道释义:即佛教通常所说的六道,其为佛教世界观用语。指凡俗众生因善恶业因而流转轮回的六种世界。
    • 9.
      修罗释义:梵语Asura的译音,“阿修罗”的省称。 意译为“不端正”或“非天”,是古 印度 神话中的一种恶神,住在海底,常与天神战斗。佛教采用其名,把它列为天龙八部之一,又列为轮回六道之一。
    • 10.
      八大八释义:一种备有八个大盘﹑八个小盘共十六道菜的丰盛酒席。
    • 11.
      六畜道释义:指佛教所称六道中的畜生道。
    • 12.
      六趣轮回释义:佛教语。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同“六道轮回”。
    • 13.
      六趣释义:犹六道。
    • 14.
      六论释义:⒈指《吕氏春秋》中的《开春论》、《慎行论》、《贵直论》、《不苟论》、《似顺论》、《士容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餘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是以 庄周《齐物》,以论为名;不韦《春秋》,六论昭列。”⒉指 宋 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大科始进文字。有合,则召试秘书省。出六论题於九经、诸子百家、十七史及其传释中为目。而六论者,以五通为过焉。”《宋史·选举志二》:
    • 15.
      六道轮回释义:佛教语,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
    • 16.
      六通释义:⒈谓上下四方无不通畅。宋 黄庭坚《和邢惇夫秋怀》诗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烛四时和。”参见“六通四辟”。⒉佛教语。谓六种神通力:神境智证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证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证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证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随念智证通(即宿命智证通,亦云宿命通)、漏尽智证通(亦云漏尽通)。神足通,谓其游涉往来非常自在;天眼通,谓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视无碍;天耳通,谓得色界天耳根,听闻无碍;他心通,谓能知他人之心念而无隔碍;宿命通,谓知自身及六道众生宿世行业而无障碍;漏尽通,谓断尽一切烦恼得自在无碍
    • 17.
      凤凰泣血释义:传说中凤凰是富贵不死之鸟,可以浴火涅盘,可以重生。 但是只要凤凰流泪(传说凤凰的泪就是血),那就失去了重生的机会。只能在世间忍受六道的轮回之苦。凤凰泣血是不吉利的象征。
    • 18.
      凶袚释义:形容至恶之人,死后不坠六道。
    • 19.
      分段身释义:佛教语。谓轮回六道的凡身俗体。轮回六道之身,各随其业因而寿命有分限,形体有段别,故曰分段身。
    • 20.
      地藏菩萨释义:菩萨名。 佛经说他受 释迦 佛嘱托,在 弥勒 出生前,自誓渡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常现身于地狱之中以救苦难。

六道(liud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六道是什么意思 六道读音 怎么读 六道,拼音是liù dào,六道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六道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