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义 [gǔ yì]
1. 古人立身行事的道理。
2. 古书的义理。
3. 古人对经籍的传统解释。
5. 文字词汇的古代意义。
古义 引证解释
⒈ 古人立身行事的道理。
引《诗·郑风·女曰鸡鸣序》:“陈古义,以刺今不説德而好色也。”
孔颖达 疏:“陈古之贤士好德不好色之义。”
宋 苏轼 《孔毅父妻挽词》:“高风相宾友,古义仍兄弟。”
⒉ 古书的义理。
引《史记·酷吏列传》:“汤 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亭疑法。”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古义弘深,圣问奥远,非臣所能详尽。”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大都君臣借天象傅古义,以交相儆也。”
⒊ 古人对经籍的传统解释。
引《汉书·儒林传·丁宽》:“宽 至 雒阳,復从 周王孙 受古义,号《周氏传》。”
⒋ 文字词汇的古代意义。
引杨树达 《<古声韵讨论集>序》:“读书必求其义,而古义寓於古音;以今音求古义,犹适 燕 代 而南其辕也。”
古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今义释义:“今义”是相对于“古义”而言的,“今义”即现在的意思。
- 2.
僞薄释义:⒈诈伪浇薄。《汉书·匡衡传》:“今之伪薄忮害,不让极矣。”三国 魏 阮籍《通易论》:“君子是以行重於恭,丧重於哀,篤伪薄也。”《南史·谢方明传》:“且当今人情伪薄,不可以古义相许。”清 龚自珍《与人笺三》:“从吾子之行,必且曰:恭敬为伪薄,胡不与人坦夷而酣嬉?”⒉浮华轻巧。《汉书·贡禹传》:“去甲乙之帐,退伪薄之物,修节俭之化,驱天下之民皆归於农。”
- 3.
古谊释义:⒈同“古义”。 古代典籍之义理。⒉古贤人之风义。⒊古代字义。指字的本义。
- 4.
夏虫释义:⒈夏天的虫。唐 元稹《表夏》诗之七:“云鸿方警夜,笼鸡正鸣晓……草厌夏虫多,蜩螗定相扰。”章炳麟《菌说》:“麋鹿食荐,夏虫茹腐,非甘之也。彼生乎其地,长乎其时,则自以为适矣。”⒉比喻识见短浅的人。用《庄子·秋水》典。晋 葛洪《抱朴子·勤求》:“幼弱则未有所知,衰迈则欢乐并废……况於全百年者,万未有一乎?諦而念之,亦无以笑彼夏虫朝菌也。”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隋书》:“宋 以后人不知古义,以纬书为怪诞,妄詆 郑君,亦夏虫之见矣。”参见“夏虫语冰”。
- 5.
援古刺今释义:引述故事古义以讽刺今事。
- 6.
旁生魄释义:亦作“旁生霸”。旧历每月十六日的月相。亦借指农历每月十六日。《逸周书·世俘》:“惟一月丙午旁生魄。”朱右曾 校释:“旁,近也。生魄,望也。”张汝舟《西周考年》第一节:“近代 俞樾 作《生霸死霸考》,博引《尚书》古义,考出:二日旁死霸十六日旁生霸……‘旁’读‘傍(去声)’,靠近的意思。‘旁死霸’是‘旁既死霸’的省文,‘旁生霸’是‘旁既生霸’的省文,所以‘旁死霸’是二日,‘旁生霸’是十六日。”这两个“既”是“尽”的意思。
- 7.
淹久释义:⒈长久。晋 葛洪《抱朴子·勤求》:“若值明智之师,且欲详观来者变态,试以淹久。”唐 刘肃《大唐新语·厘革》:“后日月淹久,选人滋多,案牘浅近,不足为準,乃採经籍古义以为问目。”《旧唐书·窦建德传》:“今顿兵 武牢 之下,日月淹久,徒为自苦,事恐无功。”章炳麟《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虽上自 周 孔,下逮 嬴 刘,其病已淹久矣。”⒉久留。《左传·宣公十二年》:“二三子无淹久。”《吴子·料敌》:“师既淹久,粮食无有。”《东周列国志》第四六回:“我放一条生路,汝速速回军,无得淹久于此。”⒊谓久未升迁。宋
- 8.
王所释义:⒈指燕寝,古代帝王休息安寝的处所。《周礼·天官·九嫔》:“九嬪掌妇学之灋……而以时御叙于王所。”郑玄 注:“王所息之燕寝。”《史记·周本纪》:“武王 至 周,自夜不寐,周公 旦 即王所曰:‘曷为不寐?’”⒉指行宫。《穀梁传·僖公二十八年》:“公朝于王所。朝不言所,言所者,非其所也。”惠栋《九经古义·穀梁传》:“王所者,犹 汉 时所谓行在所也。”唐 刘禹锡《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华阳 黑水,昔称丑地,近者尝为王所,百态丕变。”
- 9.
玩习释义:⒈玩味研习。 《三国志·吴志·士燮传》:“官事小闋,輒玩习书传。”《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自今以后,羣臣皆当玩习古义,修明经典,称朕意焉。”⒉习惯;习以为常。《汉书·武帝纪》“秋,马生 渥洼水 中”颜师古 注引 李斐 曰:“南阳 新野 有 暴利长,当 武帝 时遭刑,屯田 敦煌 界,数於此水旁见羣野马有奇者,与凡马异,来饮此水。利长 先作土人,持勒靽於水旁。后马玩习,久之代土人持勒靽收得其马,献之。”⒊犹玩忽。宋 李纲《论水便宜六事奏状》:“比年以来,玩习苟简,护卫之卒散於抽差,备御之储耗於转易
- 10.
缪说释义:胡诌,乱说。亦指谬论。《庄子·盗跖》:“多辞繆説,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章炳麟《文学说例》:“不通斯例,则古义不完;逐流忘返,则繆説滋起。”
- 11.
脩明释义:⒈发扬光大。《淮南子·诠言训》:“由此观之,贤明之不足任也,而道术之可脩明矣。”明 方孝孺《送祝彦芳致仕还家序》:“大举废政而脩明之,如是者十餘年而始定。”⒉阐明。《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羣臣皆当玩习古义,脩明经典。”⒊整饬昭明。《韩诗外传》卷五:“礼义脩明,则君子怀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 疾治国不务脩明其法制。”宋 曾巩《追租》诗:“飢羸乞分寸,斯须死笞缚;法令尚脩明,此理可惊愕。”⒋谓谨饬而清明。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周泰明 当世儁彦,德行脩明。”⒌春秋 时 越国
- 12.
诂解释义:⒈用当代语言解释古代语言。⒉古言古义的解释。
- 13.
问目释义:⒈试题。唐 刘肃《大唐新语·厘革》:“后日月淹久,选人滋多,案牘浅近,不足为准,乃採经籍古义次为问目。”宋 司马光《论诸科试官状》:“或离合句读,故相迷误,或取卷末经注字数以为问目,虽有善记诵之人,亦不能对。”⒉对罪犯的起诉文书。宋 明九万《东坡乌台诗案·中使皇甫遵到湖州勾至御史台》:“今年七月二十八日,中使 皇甫遵,到 湖州 勾摄 軾 前来,至六月十八日,赴御史臺出头,当日准问目,方知奉圣旨根勘。”
- 14.
阴教释义:⒈女子的教化。 语本《周礼·天官·内宰》:“以阴礼教六宫,以阴礼教九嬪。”《文选·范晔<后汉书皇后纪论>》“所以能述宣阴化,脩成内则”李善注引三国魏曹丕《典论》:“欲纳二女,充备六宫,佐宣阴教,聿脩古义。”唐李华《含元殿赋》:“王风阐而成化,阴教备而不亏。”清魏源《默觚上·学篇》:“制作与选化参焉,阴教与王治辅焉。”⒉犹阴政。
- 15.
飨礼释义:古代一种隆重的宴饮宾客之礼。《周礼·秋官·大行人》:“饗礼九献。”《吕氏春秋·长攻》:“於是与 蔡侯 以饗礼入於 息。”《后汉书·儒林传下·伏恭》:“建初 二年冬,肃宗 行饗礼,以 恭 为三老。”清 王鸣盛《蛾术编·说制七·<伐木>诗兼飨食燕礼》:“何氏 楷 ﹝《<诗经>世本古义》﹞曰:‘礼有饗,有食,有燕。饗礼烹太牢以饮宾,体荐而不食,爵盈而不饮。’”
- 16.
高亮释义:古义:1、高尚忠正。2、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