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县长 县长的意思
xiànzhǎng

县长

简体县长
繁体縣長
拼音xiàn zhǎng
注音ㄒ一ㄢˋ ㄓㄤ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àn xuán,(1) 同“悬”。

cháng zhǎng,(1) 生长,成长。【组词】:长疮。(2) 增加。【组词】:长知识。(3) 排行第一的。【组词】:长子。长兄。长孙。(4) 辈分高或年纪大。【组词】:长辈。长者。家长。(5) 领导人;负责人。【组词】:部长。校长。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在小范围内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但在更大的范围内权力有限。

县长的意思

县长 [xiàn zhǎng]

1. 管理一个县的行政事务的官员。我国秦汉以后,管理万户以上的县称为县令,万户以下称县长,唐代县分三等,不再有令长之分,宋以后临时由京官管理县政,叫着知某某县事,明清改称知县。

[the head of a county;]

县长 引证解释

⒈ 一县之行政长官。 秦 汉 时人口万户以上的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县长”。 唐 宋 以后有所更改,至 民国 时,又改称“县长”。

《后汉书·郑弘传》:“旧制,尚书郎限满,补县长令史丞尉。”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一》:“初, 琅邪 吕母 之子,为县长所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潁阴 刘陶 为县长,政化大行,道不拾遗。”
毛泽东 《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县长,有些也是民选的了。”


国语词典

县长 [xiàn zhǎng]

⒈ 一县的行政首长,每隔四年改选一次,由县内公民投票选出。

县令 邑宰


县长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县令释义:中国古代一县的行政长官。战国时开始设置。秦汉时,万户以上的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县长。唐以后统称县令。宋称知县事。明清称知县。北洋军阀时改称县知事。
    • 2.
      邑宰释义:县邑之长。 即县令。

县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伤单释义:仵作验伤后填写的受伤者或因伤致死者的伤痕检验单。 单中伤痕等重要项目,旧时亦有由州县长官亲笔填写者。
    • 2.
      催比释义:旧时州县长官责令吏役限期完成紧要公务,逾限不能完成,则予处罚。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正赋节年拖欠,催比无人。”
    • 3.
      副县级释义:即副处级,省级机关里的副处长,地级市的一级局的副局长,县级的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地级市设的区的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副调研员。
    • 4.
      劝民歌释义:晚清文县知县长赟为民而写的劝民歌。
    • 5.
      区长释义:区长为行政区划区的行政长官。区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区人民政府领导,由区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区长有多种类别,级别也各不一样。县处级单位的区长相当于县长,低于市长(地级市)而高于乡长(镇长)。在中国,区长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区的第二把手,仅次于区委书记,一般也是该区的区委副书记。
    • 6.
      南院释义:⒈唐代 官署名,属吏部,负责选拔人才。 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自 开元 二十二年,吏部置南院,始县长名,以定留放。”⒉指 契丹 的南枢密院,以其官署居大内之南,故名。《辽史·百官志一》:“契丹 南枢密院。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凡 契丹 人民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南,故名南院。元好问 所谓‘南衙不主兵’是也。”
    • 7.
      县令释义:中国古代一县的行政长官。战国时开始设置。秦汉时,万户以上的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县长。唐以后统称县令。宋称知县事。明清称知县。北洋军阀时改称县知事。
    • 8.
      县尉释义:官名。 位在县令或县长之下。主管治安。
    • 9.
      县帅释义:县令、县长,主一县之政者。
    • 10.
      县长释义:管理一个县的行政事务的官员。我国秦汉以后,管理万户以上的县称为县令,万户以下称县长,唐代县分三等,不再有令长之分,宋以后临时由京官管理县政,叫着知某某县事,明清改称知县。
    • 11.
      吃一节,剥一节释义:犹言拖过一天算一天。 沙汀《代理县长》:“我怕什么?你让他个舅子去昏好啦!横竖打饭平伙样,吃一节剥一节。”
    • 12.
      四顶山释义:位于肥东县长临河镇六家畈乡境内、巢湖北岸,海拔174米,山体面积67平方公里。
    • 13.
      园令释义:⒈汉 代陵寝守护的官。《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 拜为 孝文 园令。”《后汉书·百官志二》:“先帝陵,每陵园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守陵园,案行扫除。”南朝 梁 刘孝标《辩命论》:“亭伯 死於县长,相如 卒於园令。”⒉管理皇苑的官员。《宋书·符瑞志中》:“泰始 二年四月庚申,甘露降 华林园,园令 臧延之 以献。”
    • 14.
      奥鲁释义:⒈古代 蒙古 人出征时,留在后方的家属、辎重。又写作“阿兀鲁黑”,复数为“阿兀鲁兀惕”。译作“家小”、“老营”或“老小营”。亦为 元 代官名,专管辎重后勤事务。《元经世大典·军制》:“军出征戍,家在乡里曰奥鲁。”《元史·世祖纪十三》:“詔各路府、州、司、县长次官兼管诸军奥鲁。”《元典章新集·国典·诏令》:“远近诸军征行戍守,终岁劳苦,实可矜悯,其阵亡之家常例存恤限外更展一年,本管翼卫及奥鲁等官毋得非理科敛。”⒉复姓。元 有 奥鲁赤。见《元史》本传。
    • 15.
      孤老院释义:旧时收容贫苦孤独的老年人的机构。 宋 洪迈《夷坚甲志·刘厢使妻》:“金国 兴中府,有 刘厢使 者,汉儿也。与妻年俱四十餘,男女二人,奴婢数辈,一日尽散其奴婢从良,竭家貲建孤老院。”《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他昨晚还赖在衙门里,明日再不出,就要讨没脸面。那箇借屋与他住?只好搬在孤老院。”沙汀《代理县长》:“老科长回答道:‘住孤老院还比这鬼衙门强得多!’”
    • 16.
      平入平出释义:谓地位平等,可以随意出入。 王汶石《风雪之夜·春节前后》:“你看他这几年出俏得多好,县衙门平入平出,和 刘县长、杨书记 都是平起平坐哩!”
    • 17.
      挂职释义:⒈临时担任某种职务(以进行锻炼):这位作家挂职副县长,深入生活搜集创作素材。 ⒉保留原职务(下放到基层单位工作):挂职下放。
    • 18.
      搧风点火释义:谓进行鼓动或煽动。 康濯《东方红》第十三章:“‘不过我觉着你们的积极性怕还不够高……气魄也不够大!’县长又半真半假地搧风点火。”
    • 19.
      摆宴释义:设宴。《西游记》第五四回:“一班儿摆宴的,火速安排。”《老人天地》1986年第11期:“朝鲜 族女县长得悉 吴老 骑车进入她领导的 吉林 敦化县 境时,亲自赶到现场,为他摆宴接风。”
    • 20.
      本县释义:⒈原籍所在的县份。《后汉书·岑彭传》:“岑彭 字 君然,南阳 棘阳 人也。王莽 时,守本县长。”⒉称自己所在之县。《元典章·刑部三·不义》:“犯人 韩端哥 状招,年二十七岁,无病孕,是本县附籍军民。”⒊当地的知县。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放炮一声,禀请本县祭旗纛神。”⒋旧时知县的自称。《歧路灯》第四七回:“祖上曾做过官,你父也举过孝廉,若打了板子,是本县连你的祖、父都打了。本县何忍?”

县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伤单释义:仵作验伤后填写的受伤者或因伤致死者的伤痕检验单。 单中伤痕等重要项目,旧时亦有由州县长官亲笔填写者。
    • 2.
      催比释义:旧时州县长官责令吏役限期完成紧要公务,逾限不能完成,则予处罚。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正赋节年拖欠,催比无人。”
    • 3.
      副县级释义:即副处级,省级机关里的副处长,地级市的一级局的副局长,县级的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地级市设的区的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副调研员。
    • 4.
      劝民歌释义:晚清文县知县长赟为民而写的劝民歌。
    • 5.
      区长释义:区长为行政区划区的行政长官。区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区人民政府领导,由区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区长有多种类别,级别也各不一样。县处级单位的区长相当于县长,低于市长(地级市)而高于乡长(镇长)。在中国,区长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区的第二把手,仅次于区委书记,一般也是该区的区委副书记。
    • 6.
      南院释义:⒈唐代 官署名,属吏部,负责选拔人才。 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自 开元 二十二年,吏部置南院,始县长名,以定留放。”⒉指 契丹 的南枢密院,以其官署居大内之南,故名。《辽史·百官志一》:“契丹 南枢密院。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凡 契丹 人民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南,故名南院。元好问 所谓‘南衙不主兵’是也。”
    • 7.
      县令释义:中国古代一县的行政长官。战国时开始设置。秦汉时,万户以上的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县长。唐以后统称县令。宋称知县事。明清称知县。北洋军阀时改称县知事。
    • 8.
      县尉释义:官名。 位在县令或县长之下。主管治安。
    • 9.
      县帅释义:县令、县长,主一县之政者。
    • 10.
      县长释义:管理一个县的行政事务的官员。我国秦汉以后,管理万户以上的县称为县令,万户以下称县长,唐代县分三等,不再有令长之分,宋以后临时由京官管理县政,叫着知某某县事,明清改称知县。
    • 11.
      吃一节,剥一节释义:犹言拖过一天算一天。 沙汀《代理县长》:“我怕什么?你让他个舅子去昏好啦!横竖打饭平伙样,吃一节剥一节。”
    • 12.
      四顶山释义:位于肥东县长临河镇六家畈乡境内、巢湖北岸,海拔174米,山体面积67平方公里。
    • 13.
      园令释义:⒈汉 代陵寝守护的官。《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 拜为 孝文 园令。”《后汉书·百官志二》:“先帝陵,每陵园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守陵园,案行扫除。”南朝 梁 刘孝标《辩命论》:“亭伯 死於县长,相如 卒於园令。”⒉管理皇苑的官员。《宋书·符瑞志中》:“泰始 二年四月庚申,甘露降 华林园,园令 臧延之 以献。”
    • 14.
      奥鲁释义:⒈古代 蒙古 人出征时,留在后方的家属、辎重。又写作“阿兀鲁黑”,复数为“阿兀鲁兀惕”。译作“家小”、“老营”或“老小营”。亦为 元 代官名,专管辎重后勤事务。《元经世大典·军制》:“军出征戍,家在乡里曰奥鲁。”《元史·世祖纪十三》:“詔各路府、州、司、县长次官兼管诸军奥鲁。”《元典章新集·国典·诏令》:“远近诸军征行戍守,终岁劳苦,实可矜悯,其阵亡之家常例存恤限外更展一年,本管翼卫及奥鲁等官毋得非理科敛。”⒉复姓。元 有 奥鲁赤。见《元史》本传。
    • 15.
      孤老院释义:旧时收容贫苦孤独的老年人的机构。 宋 洪迈《夷坚甲志·刘厢使妻》:“金国 兴中府,有 刘厢使 者,汉儿也。与妻年俱四十餘,男女二人,奴婢数辈,一日尽散其奴婢从良,竭家貲建孤老院。”《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他昨晚还赖在衙门里,明日再不出,就要讨没脸面。那箇借屋与他住?只好搬在孤老院。”沙汀《代理县长》:“老科长回答道:‘住孤老院还比这鬼衙门强得多!’”
    • 16.
      平入平出释义:谓地位平等,可以随意出入。 王汶石《风雪之夜·春节前后》:“你看他这几年出俏得多好,县衙门平入平出,和 刘县长、杨书记 都是平起平坐哩!”
    • 17.
      挂职释义:⒈临时担任某种职务(以进行锻炼):这位作家挂职副县长,深入生活搜集创作素材。 ⒉保留原职务(下放到基层单位工作):挂职下放。
    • 18.
      搧风点火释义:谓进行鼓动或煽动。 康濯《东方红》第十三章:“‘不过我觉着你们的积极性怕还不够高……气魄也不够大!’县长又半真半假地搧风点火。”
    • 19.
      摆宴释义:设宴。《西游记》第五四回:“一班儿摆宴的,火速安排。”《老人天地》1986年第11期:“朝鲜 族女县长得悉 吴老 骑车进入她领导的 吉林 敦化县 境时,亲自赶到现场,为他摆宴接风。”
    • 20.
      本县释义:⒈原籍所在的县份。《后汉书·岑彭传》:“岑彭 字 君然,南阳 棘阳 人也。王莽 时,守本县长。”⒉称自己所在之县。《元典章·刑部三·不义》:“犯人 韩端哥 状招,年二十七岁,无病孕,是本县附籍军民。”⒊当地的知县。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放炮一声,禀请本县祭旗纛神。”⒋旧时知县的自称。《歧路灯》第四七回:“祖上曾做过官,你父也举过孝廉,若打了板子,是本县连你的祖、父都打了。本县何忍?”

县长造句

1.县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受到群众的爱戴。

2.这个小偷居然扒县长的钱包,真是老虎头上搔痒。

3.他是个蒙昧无知的县长

4.他的父亲当县长多年,素来都是一清二白。

5.他有眼不识泰山,竟把县长错当成老工人。

6.这个县长以权谋私,被解除领导职务。

7.他早已对县长职务垂涎三尺了。

8.县长家里总是宾客盈门。

9.县长这个岗位上,他已是崭露头角,兴建了几个富民工程,解决了几件“难事”,因而受到了全县人民的好评。

10.他和县长平起平坐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11.县长明镜高悬,执法如山,替我们地方铲除了一个大祸患。

12.这位县长的优良政绩,县民们有目共睹。

13.他当了县长后步步登高,不久就当上了市委书记。

14.县长一上任便四处奔跑,今天这公司,明天那机关,早晨李处长,晚上刘总裁,以求笼络人心,坐稳宝座。

15.这位副县长成天躲在这里花天酒地,对工作一概不问。

16.自从他当上县长后,我就和他保持了若即若离的关系。

17.县长的到来令这间小屋蓬荜生辉。

18.为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县长经常到基层视察,做调查研究。

19.自从他的父亲当上县长以后,他们家每天都门庭若市。

20.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当局长,还是因为他有当县长的姨父。

县长(xianch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县长是什么意思 县长读音 怎么读 县长,拼音是xiàn zhǎng,县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县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