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马头 马头的意思
tóu

马头

简体马头
繁体馬頭
拼音mǎ tóu
注音ㄇㄚˇ ㄊㄡ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ǎ,(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组词】: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组词】:马蜂。马勺。(3) 姓。

tóu tou,(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组词】:头骨。头脑。头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头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组词】:留头。剃头。(3) 物体的顶端。【组词】:山头。笔头。两头尖。(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例句】:从头儿说起。头绪。(5) 物体的残余部分。【组词】:布头儿。(6) 以前,在前面的。【组词】:头三天。(7) 次序在前,第一。【组词】:头等。头生。(8) 首领。【组词】:头子。头目。(9) 方面。【例句】:他们是一头的。(10) 临,接近。【例句】:头睡觉先洗脸。(11) 量词,多指牲畜。【组词】:一头牛。(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组词】:三头五百。(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头”。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头”。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头儿”)。(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头”。“里头”。“后头”。)

基本含义

指事情的开端或起头。

马头的意思

马头 [mǎ tóu]

1. 马的头。

2. 船只停泊处。即码头。

3. 指商业城市;都会。

4. 马夫头目。

6. 旧时迎神赛会,让孩子们装扮着戏里的角色,骑马游行,叫“马头”。

马头 引证解释

⒈ 马的头。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元封 三年十二月,雷雨雹,大如马头。”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⒉ 船只停泊处。即码头。

《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二年》:“又於 黎阳 筑马头,为度河之势。”
胡三省 注:“附河岸筑土植木夹之至水次,以便兵马入船,谓之马头。”
宋 梅尧臣 《次韵和马都官宛溪浮桥》:“马头分朱栏,水底裁碧天。”
《儒林外史》第六回:“少刻,船拢了马头。”

⒊ 指商业城市;都会。 《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我今做主,将你嫁与这个官人为妾,即今便过 乔官人 船上去。

寧海郡 大马头去处,快活过了生世。”
《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兴哥 久闻得‘上説天堂,下説 苏 杭 ’,好个大马头所在,有心要去走一遍。”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水陆商贾聚集之所曰马头。”

⒋ 马夫头目。

《六部成语注解·兵部》:“马头:马夫之头目。”

⒌ 旧时迎神赛会,让孩子们装扮着戏里的角色,骑马游行,叫“马头”。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


国语词典

马头 [mǎ tóu]

⒈ 马的头。

如:「他拍拍马头,好安抚马儿的情绪。」

⒉ 马夫的头目。

如:「马头一声吆喝,众马夫扬鞭起程,准备上路了。」

⒈ 旧时水岸泊舟,商船聚会的地方。即现在的码头。参见「码头」条。

《资治通鉴·卷二四二·唐纪五十八·穆宗长庆二年》:「于黎阳筑马头,为渡河之势。」
元·胡三省·注:「附河岸筑土植木夹之至水次,以便兵马入船,谓之马头。」
《儒林外史·第五一回》:「船家解了缆,放离了马头,用篙子撑了五里多路,一个小小的村落旁住了。」


马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由人释义:禁不住,不由自主地。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他脸儿清秀身儿俊,性儿温克情儿顺,不由人口儿里作念心儿里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只不知为何有些异样,不由人眼泪要落下来。”《白雪遗音·马头调·展花笺》:“展花笺,不由人的连声嘆,这苦对谁言。”
    • 2.
      乌白马角释义:乌鸦变白,马头生角。 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3.
      乡国释义:⒈故国。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吾已絶望,永辞万民,岂料再还,重復乡国。”唐 张籍《送新罗使》诗:“悠悠到乡国,还望海西天。”《白雪遗音·马头调·昭君出塞》:“恼恨 毛延寿,与你何仇将俺害,(到得此地来,)弄的俺抛离乡国。”⒉家乡。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唐 杜俨《客中作》诗:“容颜岁岁愁边改,乡国时时梦里还。”清 顾炎武《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三年干戈暗乡国,有兄不得归塋域。”
    • 4.
      买补释义:购买某物,来补足缺额。 明 归有光《马政议》:“以丁多之家为马头,专养一马,餘令津贴,以备倒失买补。”《清史稿·食货志三》:“雍正 三年,奏准嗣后漕米如有不足,即分别参处偿还,不得以别帮餘米买补。”
    • 5.
      关楼释义:城上供瞭望用的小楼。唐 岑参《五月四日送王少府归华阴》诗:“仙掌 分明引马头,西看一点是关楼。”《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九年》:“横 江 水起浮桥、关楼,立欑柱以絶水道。”胡三省 注:“‘关楼’范《书》作‘鬭楼’,犹今城上敌楼也。”阿英《津平日记选》:“上至关楼,屋似系民 国所 建,已颓圮。”
    • 6.
      减瘦释义:消瘦。唐 郑谷《前寄左省张起居一百言用旧韵重答》:“减瘦经多难,忧伤集晚年。”《白雪遗音·马头调·自从离别》:“盼郎郎不归。废寝忘餐,减瘦了腰围。”
    • 7.
      势豪释义:有势力的豪强。《三国演义》第一回:“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清 梅曾亮《艾方来家传》:“﹝ 方来 ﹞十五能属文,以父为势豪所辱,习武勇。”郑振铎《蝴蝶的文学》:“一天,他上街替儿子们买些纸笔,走得乏了,在街上坐着歇息,不料因冲着马头,却被骑马的一个势豪名 葛彪 的打死了。”
    • 8.
      南国佳人释义:指南方的美女。 前蜀 韦庄《忆昔》诗:“西园公子名 无忌,南国佳人号 莫愁。”宋 梅尧臣《依韵和禁烟近事之什》:“西州骏马头如剥,南国佳人颈似瑳。”林学衡《艳体》诗之一:“东家处子三年怨,南国佳人絶代容。”
    • 9.
      发燥释义:犹发急。《白雪遗音·马头调·祭灶》:“俺也买不起糖瓜,俺也蒸不起年糕。虔心一条又到了三十日,手里无钱乾发燥。”
    • 10.
      发迷释义:⒈开导迷惑。明 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发迷彻蔽,爱助激成,空同子 功德我者厚矣。”⒉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随便那一项,都有人发迷的,像这种真是发秀才迷了。”⒊显现迷惘的神情。《白雪遗音·马头调·二月春光》:“见卿独自守罗幃,手托香腮,杏眼发迷。”
    • 11.
      叩马而谏释义: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 12.
      呆獃獃释义:发楞失神貌。《白雪遗音·马头调·单刀赴会》:“子敬 呆獃獃吓的那埋伏人马闭了气,个个魂飞。”《再生缘》第六六回:“呆獃獃,一体四肢如土木。”
    • 13.
      唯马首是瞻释义:瞻:往前或向上看。原指古代作战时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后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 14.
      回转释义:掉转:他回转马头向原地跑去。
    • 15.
      回马释义:⒈掉转马头,返回。 ⒉春秋、战国时,大夫以上嫁女,用马车送至夫家,三个月后,婿家表示夫妻可以偕老,把车留下,把马送回,叫做反马,也叫回马。⒊掉转马头,返回。
    • 16.
      回马枪释义:趁敌不备,掉转马头杀过去。也比喻向旧营垒或对同伙反戈一击。
    • 17.
      天台女释义:谓仙女。相传 东汉 刘晨、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遇二女,留住半年回家,子孙已历七世,乃知二女为仙女。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及《太平广记》卷六一引《神仙记》。南唐 李煜《菩萨蛮》词:“蓬莱 院闭 天台 女,画堂昼寝人无语。”《白雪遗音·马头调·古人名之一》:“天台 女,巧计失迷书生路。”
    • 18.
      头役释义:衙役中的为首者。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其杖而黜革者五,是所谓积年头役,执掌科书,为豪棍之党羽者也。”《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人姓 翟,是 诸暨县 一个头役,又是买办。”《白雪遗音·马头调·窝娼》:“冒充头役在 歷城县,从不到堂前。”参见“头翁”。
    • 19.
      奈何天释义:⒈令人无可奈何的时光。表示百无聊赖的思绪。宋 晏几道《鹧鸪天》词之六:“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明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白雪遗音·马头调·消魂二月》:“三月里清明节,玉美人儿薰薰醉,对景徘徊。好一个奈何天。”⒉谓对付天公。清 李渔《奈何天·崖略》:“饶伊百计奈何天,究竟奈何天不得。”
    • 20.
      好力寳释义:又名“好来寳”。蒙古族的一种曲艺。流行于 内蒙古自治区。原为民间歌手自拉自唱、自问自答,现在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用时夹有快板节奏的说白,用四胡或马头琴伴奏。

马头(mat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马头是什么意思 马头读音 怎么读 马头,拼音是mǎ tóu,马头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马头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