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戮 [xíng lù]
1. 刑罚或处死。
例免于刑戮。
横遭刑戮。
英[punishment and execution;]
刑戮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刑僇”。
⒉ 受刑罚或被处死。
引《荀子·荣辱》:“室家立残,亲戚不免乎刑戮。”
《史记·蒙恬列传》:“赵高 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⒊ 指各种刑罚。
引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王振恩恤》:“时 曹 石 虽诛,而告密之风转炽,始掌锦衣者为 逯杲,以酷暴激 曹钦。及 杲 见杀, 门达 继之,酷加甚焉。故终 天顺 一朝,刑僇乃尔。”
郭沫若 《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特别是具五刑,可谓集刑戮之大成。”
国语词典
刑戮 [xíng lù]
⒈ 刑罚或诛戮。
引《论语·公冶长》:「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戳。」
宋·欧阳修〈纵囚论〉:「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刑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严母扫墓释义:汉 严延年 迁 河南 太守,其母从 东海 来,欲从 延年 腊祭。到 洛阳,适见报囚,母大惊。待腊礼毕,谓 延年 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馀,果败。事见《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后用为典实。南朝 梁 刘孝标《辩命论》:“且 于公 高门以待封,严母 扫墓以望丧。”
- 2.
僇人释义:谓当加刑戮的人。后泛指罪人。
- 3.
冤酷释义:⒈残酷无道。 ⒉无罪而加刑戮。⒊指屈打成招的冤案。
- 4.
刑僇释义:见“刑戮”。
- 5.
劘上释义:规劝君上。 谓直言诤谏。《汉书·贾邹枚路传赞》:“贾山 自下劘上,邹阳、枚乘 游於危国,然卒免刑戮者,以其言正也。”宋 岳珂《桯史·郑少融迁除》:“既而 少融 益舋舋论事,敢於劘上,上亦欣然纳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三年》:“光 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
- 6.
埽墓释义:⒈《汉书·酷吏传·严延年》:“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汝东归,埽除墓地耳。”颜师古 注:“言待其丧至也。”后以“埽墓”为等待祸发之典。清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二:“南齐 徐文景 方贵盛,其父深忧之曰:‘我正当埽墓待丧耳。’”⒉于坟上培土,清除荒草,并进行祭奠。清 葆光子《物妖志·介类·蟒》:“乾道 间,歷阳 芮不疑,从父埽墓。”
- 7.
守藩释义:指王侯驻守其封地。 亦指受封为王侯。《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奉藩无状,遇恶暴列,陛下不忍致法,加大恩,遣使者申諭道术守藩之义。”《后汉书·济北惠王次传》:“济北王 次以幼年守藩,躬履孝道,父没哀慟,焦毁过礼,草庐土席,衰杖在身,头不枇沐,体生疮肿。”《晋书·姚兴载记下》:“陛下若以臣为社稷之忧,除臣而国宁,亦家之福也。若垂天性之恩,不忍加臣刑戮者,乞听臣守藩。”
- 8.
帑僇释义:谓刑戮连及子女。
- 9.
循行释义:⒈巡视;巡行。循,通“巡”。《墨子·号令》:“大将信人行守,长夜五循行,短夜三循行。”晋 袁宏《后汉纪·顺帝纪》:“既而,从轻骑循行田亩,劝民耕农。”⒉指巡视人员。清 袁枚《随园随笔·碑补史所不及》:“河南 尹下有循行一百三十人,莲勺 左卿有秩,池阳 左卿有秩云云,皆史所无。”⒊品行美好。亦指好的德行。汉 王符《潜夫论·贤难》:“然则循行论议之士,得不遇于嫉妒之名,免于刑戮之咎者,盖其幸者也。”《汉书·陈汤传》:“汤 待迁,父死不犇丧,司隶奏 汤 无循行。”⒋遵行,照办。《元典章·吏部四·除授送赴各路
- 10.
戮挞释义:刑戮和鞭笞。
- 11.
房帏释义:亦作“房闈”。寝室;闺房。亦借指夫妻间的情爱。《明史·申佳胤传》:“死於疾,死於利,死於刑戮,於房幃,於鬭战,均死也。”明 沉德符《野获编·公主·驸马再选》:“公主嫠居数年而殁,竟不识人间房幃事。”《东周列国志》第三四回:“夫人割房闈之爱,以成公子之名,贤德千古罕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陈云栖》:“妾所以乐得良人者,非不能甘岑寂也……挂名君籍,当为君奉事老母,作内纪纲。若房闈之乐,请与别人探讨之。”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夫房幃秘地,男女幽期,曖昧难明,嫌疑易起。”
- 12.
斧钺汤镬释义:斧钺:古代军中刑戮。汤:滚开的水。镬:古代的大锅。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指各种酷刑。
- 13.
明殛释义:严明的刑戮。
- 14.
李法释义:⒈上古关于征伐刑戮之事的书。李,通“理”。⒉泛指法律。
- 15.
灰僇释义:⒈亦作“灰戮”。古代对烧灰违时有妨农事的人处以刑戮。⒉泛指杀身。
- 16.
辜戮释义:刑戮;杀戮。
- 17.
辟布释义:古代买卖双方就钱币出入事发生争执,管理市场的胥吏对此加以审察,定其是非曲直,谓之“辟布”。《周礼·地官·司市》:“凡万民之期于市者,辟布者、量度者、刑戮者,各于其地之敍。”郑玄 注:“辟布,市之羣吏考实诸泉入及有遗忘。”孙诒让 正义:“盖凡万民买卖,贾直既定,而所与泉布或与所约之数不相应,或已付贾而物主诈称未付者,皆就其敍,案问其是非也。”
- 18.
鈇钺释义:⒈斫刀和大斧。腰斩、砍头的刑具。《荀子·乐论》:“且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军旅鈇鉞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忠臣竭诚不顾鈇鉞之诛以陈其愚,志在匡君安社稷也。”颜师古 注:“鈇,所以斫人,如今莝刀也。”宋 苏轼《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疏远小臣,腰领不足以荐鈇鉞。”清 魏源《默觚上·学篇八》:“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於鈇鉞。”⒉泛指刑戮。《南史·何尚之传》:“﹝ 范曄 ﹞宜出为 广州,若在内衅成,不得不加以鈇鉞。”《西游记》第二五回:“徒弟,这和尚是出家人,不可用刀枪,不
- 19.
风礼释义:风范礼节。 《魏书·韩麒麟传》:“今令伎作家习士人风礼,则百年难成。”《北史·僭伪附庸传·沮渠蒙逊》:“蒙逊 性淫忌,忍於刑戮,闺庭之中,略无风礼。”
- 20.
饱食煖衣释义:吃得饱穿得暖。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此是通判駡安抚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清 王晫《今世说·政事》:“今为若计,欲舞文乱法,快意一时,而身陷刑戮乎?欲守公奉法,饱食煖衣,与妻子处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