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莱 [hāo lái]
1. 野草;杂草。
3. 草野。
蒿莱 引证解释
⒈ 野草;杂草。
引《韩诗外传》卷一:“原宪 居 鲁,环堵之室,茨以蒿莱。”
《后汉书·独行传·向栩》:“﹝ 向栩 ﹞及到官,略不视文书,舍中生蒿莱。”
唐 杜甫 《夏日叹》诗:“万人尚流冗,举目惟蒿莱。”
鲁迅 《集外集·<无题>诗》:“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⒉ 草野。
引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一:“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唐 岑参 《送杜佐下第归陆浑别业》诗:“还须及秋赋,莫即隐蒿莱。”
黄侃 《效庾子山<咏怀>》:“我本蒿莱人,焉能知治乱?”
国语词典
蒿莱 [hāo lái]
⒈ 蒿、莱,皆野草名。蒿莱指杂草。
引《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向栩传》:「及到官, 略不视文书,舍中生蒿莱。」
⒉ 田野。
引《文选·张华·鹪鹩赋·序》:「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蓠之下。」
⒊ 衰竭。
引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词:「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蒿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埽除释义:⒈打扫;去除。 《周礼·夏官·隶仆》:“隶僕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韭》:“正月上辛日,埽除韭畦中枯叶。”宋 苏舜钦《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衰根危蔕埽除尽,辨别松竹并蒿莱。”⒉除掉;廓清。《汉书·景帝纪》:“汉 兴,埽除烦苛,与民休息。”《后汉书·陈龟传》:“授之法令,除 并 凉 二州今年租更,宽赦罪隶,埽除更始。”清 恽敬《三代因革论一》:“夫五霸更三王者也,七雄更五霸者也。秦 兼四海,一切皆埽除之,又更七雄者也。”
- 2.
堙阻释义:阻塞。南朝 宋 颜延之《阳给事诔》:“函 陕 堙阻,瀍 洛 蒿莱。”《明史·刘东星传》:“二十六年,河 决 单 之 黄堌,运道堙阻。”
- 3.
流冗释义:⒈流散;流离失所。《汉书·成帝纪》:“水旱为灾,关 东流冗者众,青、幽、冀 部尤剧。”颜师古 注:“冗,散失其事业也。”唐 杜甫《夏日叹》诗:“万人尚流冗,举目惟蒿莱。”⒉指流离失所的人。《新唐书·泉男生传》:“仪凤 二年,詔安抚 辽东,并置州县,招流冗,平敛赋,罢力役,民悦其宽。”清 钱谦益《大学士孙公行状》:“杏山 十万之义兵岂忍其委於夷虏?关城数万之流冗,岂忍其尽为捐瘠?”
- 4.
絃歌释义:古代传授《诗》学,圴配以弦乐歌咏,故称“弦歌”。后因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为“弦歌”。《韩诗外传》卷一:“原宪 居 鲁,环堵之室,茨以蒿莱,蓬户瓮牖,桷桑而无枢,上漏下湿,匡坐而絃歌。”《孔子家语·在厄》:“孔子 不得行。絶粮七日,外无所通,蔾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 愈慷慨讲诵,絃歌不衰。”宋 张孝祥《六州歌头》词:“洙 泗 上,絃歌地,亦羶腥。”元 李冶《敬斋古今黈》卷一:“古《诗》三百五篇,皆可声之琴瑟。口咏其辞,而以琴瑟和之,所谓絃歌也。古人读《诗》者皆然。”清 陈梦雷《寄答李厚庵百韵》:“比屋闻絃歌
- 5.
芋魁释义:芋的块茎。亦泛称薯类植物的块茎。《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杨》:“时有謡歌曰:‘败我陂者 翟子威,飴我大豆,亨我芋魁。’”李贤 注:“芋魁,芋根也。”明 徐渭《薯蓣》诗:“芋魁徒软美,松粉藉餦餭。”清 顾炎武《兄子言及开吴淞江之役书此示之》诗:“五十年来羹芋魁,顿令泽国生蒿莱。”
- 6.
蒿藜释义:⒈蒿和藜。泛指杂草;野草。⒉谓住蒿莱盖的房子,吃藜藿做的食物。形容生活贫困。
- 7.
金琐释义:金锁甲。一种缧以金线的细铠。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词:“金琐已沉埋,壮气蒿莱。” 詹安泰 注:“金琐,即金锁,原义是金质的锁钥,这里疑指金锁甲。 杜甫 《重过何氏》诗:‘雨抛金锁甲,苔卧緑沉枪。’ 仇兆鰲 注引 薛苍舒 曰:‘ 车频 《秦书》:“ 苻坚 使 熊邈 造金银细鎧,金为线以縲之。”今谓甲之精细者为锁子甲,言相衔之密也。’”
- 8.
骠姚释义:犹票姚。 汉 霍去病 曾为骠姚校尉、骠骑将军。后多以“驃姚”指 霍去病。《大唐秦王词话》第十六回:“旁人莫讶腰肢瘦,犹胜 驃姚 十万兵。”清 张问陶《老将》诗:“残年自分埋蒿莱,旧日 驃姚 安在哉。”